劉慶華(延邊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系133000)
朝鮮族作曲家崔昌奎鋼琴獨奏作品分析
劉慶華(延邊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系133000)
80年代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時期。隨著經濟上的改革開放,也帶來了人們在思想和精神上的開放。使得在這一時期涌現了一大批杰出朝鮮族音樂人才。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吸收引進了大量國外音樂音響資料,大大加強了文化交流,使得鋼琴音樂的創作在風格上體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朝鮮族鋼琴音樂教育的重視和提高,鋼琴音樂創作也急速發展,許多作曲家開始了在鋼琴獨奏曲方面的大量創作。
(崔昌奎,1935.3.20-)崔昌奎出生在吉林省汪清縣一個農民家庭。他的母親是教會風琴伴奏家,也是崔昌奎的音樂啟蒙教師。他在小學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小音樂家了。在1950年11月的時候來到了哈爾濱,進入由俄羅斯人經營的音樂學校,學習了一年的鋼琴和小提琴。1961年8月開始到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
從1990年代開始崔昌奎創作了23首少兒鋼琴小品,為少年兒童鋼琴教育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以民謠《阿里郎》《搖籃曲》《好朋友》《火車游戲》《思念媽媽》《春米謠》,以鋼琴曲為主要作品。這些作品幫助少年兒童在鋼琴啟蒙階段就能接觸到傳統音樂,這對鋼琴音樂的民族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朝鮮族鋼琴教育逐漸強化,演奏水準提高,鋼琴音樂創作也得到了極速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與此同時一批由童謠,傳統民謠改編的鋼琴小品的創作,對少年兒童的鋼琴教育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代表作曲家就是朝鮮族作曲家崔昌奎。自20世紀90年代,崔昌奎共創作了23首兒童鋼琴作品, 給鋼琴的音樂民族化加深了印象。
如果我們單單從技巧方面分析《兒童小品組曲》,那么,就會發現它并不是展現華麗技巧的作品。但是崔昌奎的《兒童小品組曲》生動地反應了兒童生活心里,這無疑提高了少年兒童學習鋼琴的欲望。特別是這一時期的鋼琴教材較為單一,選曲目也不是很豐富。 因此崔昌奎的《兒童小品組曲》給初學者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鋼琴音樂離開了演奏技巧是很難被創作的,再簡單的音樂都有著自己的技巧點,接下來就以具體作品進行技巧說明。
從樂譜中可以看到右手開始時使用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簡單結合,并以此作為整個作品的主旋律。看似很簡單,但是經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其主旋律的變化。
從第十四小節開始右手主旋律轉移到左手,旋律構造上也有了簡單的變化。這是學校鋼琴初學者都要經過的力度控制難題。學習鋼琴的初期,大部分曲目都以右手為主旋律,左手為伴奏,長此以往以這種演奏方式彈奏鋼琴,就會使音色單一,且會造成力度及音色控制方面的缺陷。如果想成為優秀的鋼琴家,那么自由自在的控制鍵盤是必備技能。在這首曲子中以簡單的主旋律的轉移(從右手到左手),使初學者體會到了鋼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技巧。
在崔昌奎的《兒童小品組曲》中另一個需要強調的技巧難點是第二篇的《火車游戲》。
音程的反復對初學者來說是一項非常難的技巧。演奏者必須以統一的音色,統一的力度來控制反復出現的音程。彈奏時演奏者需要注意幾點。首先,從肩膀開始向下使用整個胳膊的力量來彈奏,也就是說不能單純使用手指的力量或手腕的力量。應該在放松手腕的前提下,使其手腕與鍵盤保持平行,自然的彈奏琴鍵。其次是抬手的高度,剛開始練習時,高抬手是非常有必要的,應抬高5cm左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后,等到演奏者對音程的控制有所提高時,就應該開始貼鍵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一個練習階段,手腕要始終保持放松自然的狀態。
《兒童小品組曲》第三篇《淘米謠》中的難點是節奏,即朝鮮族的長短。《淘米謠》使用了朝鮮民族經常使用的6/8節拍。
雖然樂譜上標記的節拍為6/8,但是演奏時必須理解為2/4節拍。只有這樣才能用鋼琴體現朝鮮族民謠節奏形態的特征和作曲家所想表現的歡快的情緒。
音樂創作中鋼琴音樂創作可謂是最基礎的重要環節,鋼琴音樂創作水準的提高對其它大型作品,如管弦樂,交響樂,協奏曲的發展也起到直接了巨大的影響。
經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可以得知,崔昌奎作為一名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已經達到了當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高水準,不僅如此,還把朝鮮族民族風格融入到了鋼琴音樂作品當中,而且作為中國朝鮮族鋼琴音樂家,他的作品為朝鮮族鋼琴音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