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黃潔瀅 鄭衛華(廣州大學510006)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動漫的結合
王 穎 黃潔瀅 鄭衛華(廣州大學510006)
禾樓舞,具有嶺南特色的儺戲舞蹈,是嶺南農耕文明的見證物,以此確立我們研究項目的積極性。我們通過學科創新性思路,結合自身專業,尋找到了動漫這種載體,它的受眾廣,娛樂性高,結合網絡媒介,加快傳播速度。確立歷史文化背景、技術手段,我們開始采用了漫畫的藝術形式,動漫化展現了禾樓舞的人物、場景、舞蹈。把禾樓舞這種靜態文化符號化,通過漫畫、動畫的形式廣泛傳播,已達到創新性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傳承;動漫;媒介
伴隨科技化的高速發展,非遺的傳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即使在非遺傳播地,也有大部分人不了解其內涵及精髓。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不是單個國家與民族的責任,而是全人類的使命,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是過去了的文化、遺物,但在傳承與保護方面,仍然要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
古代以農業為主,天氣成了最看重的東西,一年的風調雨順后便以一曲禾樓舞作為對神的酬謝。而發展至今,禾樓舞也漸漸由“娛神”轉為“娛人”了。盡管幾經轉變,但禾樓舞中感恩和答謝的精神價值猶在。禾樓舞的傳承不單單是藝術欣賞上的傳承,更是對先祖拼搏精神的一種感恩。
與民歌和民間舞蹈一樣,以前禾樓舞在傳承上也遵從“口傳心授”的方式,這種傳承屬于自然性傳承的類型,這種相傳方式在現今社會往往容易造成技藝的失傳。
文字與書籍是非遺傳承人走出固有圈子的第一步,通過文字將非遺的文化記載下來。比起口口相傳,受眾面增廣。
新傳媒時代的到來,給我們非物質文虎遺產的傳承問題給予了啟發,結合新傳媒技術,將古老的靜態文化活態傳播,一方面,是在保護,傳承遺產;另一方面,借助以網絡為媒介的新傳媒載體(動漫),可以大力傳播非遺,這樣做到的不單單是直線的傳承下去,在縱向上廣而告之,變成大眾的高度關注。
新傳媒技術是新時代的產物,結合圖形、圖像的傳播方式,具有傳播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創意海報、數字傳媒、移動終端都能成為其傳播載體,因為借力網絡傳播的關系其受眾面積更為寬廣,而且具有互動性,兼備書籍記載的特性和遠高于口口相傳的傳播效率,是較其他方式更為高效,且可以實現低投入高效益的新時代傳播手段
動漫傳媒技術的傳播具有多樣的傳播方式,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電視廣播和網絡廣告等等,多元化的形式,使得它的傳播效率更加高速。原本只能呆在蘭寨的禾樓舞,如今就像插上了翅膀。
基于動漫的表現方式,結合傳統藝術精髓,這本身就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話題。其實傳統藝術的凋零主要在于現代文化的沖擊,而傳統藝術本身缺少變通導致。作為新傳媒技術的動漫傳播本身就具有超高的融合性,可滑稽、可莊重,非常適合非遺的傳播。大部分青少年不會對傳統文化提起興趣,借助他們喜聞樂見的動漫形式,引導青少年、潛移默化中傳承非遺。文學經典《西游記》在孩子們中很難引起討論,但是更換形式后的《大圣歸來》讓我們想起了我們的文化寶庫中的經典名著還可以有如此的魅力。現在人們都講究個性,而非遺動漫化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恰恰能引起人們對新奇事物的興趣。
我們的傳承形式—動漫傳承,舞蹈人物形象為身著統一服裝的男女各數十人,另有一名手舉牛頭的領舞者,人物戲劇性的面具是這個舞蹈的特征。
在漫畫的藝術語言中,夸張事物、角色是基礎語言和藝術手段,但是對于禾樓舞來說,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禾樓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以漫畫的形式傳承下去,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保留它的原真性,其次才能發揮漫畫的藝術效果。所以,禾樓舞的原始服裝、道具都是不能改變的。我們把目光轉向了面具后面的真實人物,郁南縣為了保護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傳承下去,專門培養了兒童舞蹈隊,我們的人物也有了雙重性,即原始面具人物的嚴肅性,和現代兒童的活潑姓,聯系在一起,增加了漫畫的趣味性。
我們對禾樓舞漫畫進行了腳本創作,同時增加了猴子爺爺,兔子一家等人物角色,豐富了故事,增加了新的視覺元素,并在這些人物上展現了嶺南特色服裝,達到異曲同工之妙。
原始的禾樓舞一般舞蹈在農田邊上,場景單一,在我們為禾樓舞增加了情節之后,舞蹈的場景也不再局限于農田上。在禾樓舞的發源地,郁南縣的蘭寨里,有很多祠堂古建筑,像福生大屋、正已學校等等一系列百年建筑,我們以它們為題材原型,創作出帶有地方特色的場景,即為漫畫增添了特色,又間接的傳播了蘭寨村落的古文化。
對于禾樓舞來說,它的過程描述只依賴于圖形信息是不夠的,為達到更好的描述效果,就需要利用動畫。動畫具有電影的性質,動畫與真實生命體為拍攝對象的電影又有著不同的創作方式,最大的區別是視覺形象上的迥異,即動畫的拍攝過程是創造、造型藝術作品的過程。
動畫可以說是創造生命力的手段,使得原本沒有生命的形象,獲得生命與性格,通過智慧的猴爺爺,古靈精怪的兔妹妹,憨憨呆呆的兔弟弟,增加動畫觀賞趣味性和擬人化, 給觀者帶來情感上的認同和文化上的歸屬感。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禾樓舞,以動漫形式傳播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法,我們借此做到了初步的承上,能否更好的傳下,才是禾樓舞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價值體現。時刻注意禾樓舞的文化內涵,深入探究舞蹈發展歷史;該舞蹈從娛神到娛人的演變過程;舞蹈所包含的人文特征,郁南當地的風土民情等。
媒介的形態決定人類社會的形態,動畫依靠電視網絡媒介,有它的傳播優勢,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媒介的演變形態、媒介的技術水平和媒介的技術屬性所產生的感知方式和社會影響。媒介傳情達意的特定方式能改變人的感官生活,能改變人的“所見”和“所聞”的方式,因而改變人的“所知”和“所為”。
網絡傳播有利有弊,在追求非遺快速的傳播給大眾的同時,我們還要時刻警惕,網絡信息具有,斷點性、片面性等特點,使得人們在表面上知道了這項非遺,實質上卻不了解非遺的內容價值所在。表面的傳承不利于非遺文化內在力量的保護。借助新傳媒我們解決了承下的問題,傳上的歷史使命還要我們不斷完善自我的文化底蘊。
[1][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美]米歇爾.《圖像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中] 曲朋.《動畫概論》.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中]徐恒醇.《設計符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美]麥克盧漢.《機器新娘-工業人的民俗》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