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源(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453000)
中國網絡動漫的現象、問題及機理
陳思源(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453000)
近年來,以《魁拔》《秦時明月》《十萬個冷笑話》為代表的動漫新作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受到中國動漫迷的一致好評,這些網絡動漫不僅引領了新的收看潮流,還創造了一批穩定的觀眾群體,使中國網絡動漫走向高峰。在中國動漫走向高峰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關注的現象和問題,本文就中國網絡動漫的現象、問題和機理做出初步探討。
中國網絡動漫;現象;問題;機理
近年來新興的《魁拔》《十萬個為什么》《秦時明月》等網絡動漫作品深受中國動漫迷的好評,另外制作長達8年之久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也讓許多漫迷大為驚艷,中國動漫似乎正走向高峰。在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中國網絡動漫出現的現象和問題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1.中國網絡動漫制作主體的升級換代
其實早在19世紀90年代末,我國就掀起了第一次網絡動漫的高峰,當時的網絡動漫主要是“閃客”通過Flash軟件制作的動畫短片,制作主體大多是“閃客”個人。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這種單兵作戰的網絡動漫創意不足、效率不高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網絡動漫越來越高的需求,因此工作室等職業創造團隊漸漸代替了單兵作戰的“閃客”,成為中國網絡動漫的制作主體。
制作主體的升級換代是近年來中國網絡動漫欣欣向榮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團隊合作大大提高了動漫作品的專業質量。制作團隊通過專業的動漫培訓,不僅能使動漫作品在專業程度上得到提高,團隊內充足的人手也使得動漫作品的效率高于普通的單兵作戰,極大地滿足觀眾需求。另一方面,團隊合作能夠大幅提高動漫作品的運營能力。團隊的合作帶來的不僅是人才方面的充足,還在資本、渠道和資源等方面為作品提供了優勢,通過這些優勢大大加強了動漫作品的運營能力,在吸收商業資金的同時擴充作品資本,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2.創造亞文化的認同與消費
中國網絡動漫的發展創造了一批忠實的消費者,也因此形成了許多個認同網絡動漫、愿意為網絡動漫消費的亞文化群體,為中國動漫市場做出了突出貢獻。如近年來新興的“彈幕”亞文化,它是一種互動性的觀看方式,通過對動漫內容進行吐槽、評論等完成對其的二度詮釋,“彈幕”亞文化的發展不僅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多了許多樂趣,也為網絡動漫提供了新的商機。除了“彈幕”文化以外,還有惡搞文化、吐槽文化等也逐漸形成亞文化群體,不僅滿足消費者追求輕松、解放壓力的心理需求,也是“言論自由”在動漫領域中的具體體現。
1.網絡動漫作品良莠不齊
近年來中國網絡動漫雖然呈現出產量多、傳播廣的成長局面,但是大部分動漫作品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首先是題材單一。日本動漫一直以來都是動漫界的翹楚,隨著日本動漫《夏目友人帳》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受到無數動漫迷的熱捧,我國網絡動漫界也開始有樣學樣,掀起了一場“魔幻風”。無數魔幻故事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國內網絡上興起,《妖怪名單》《尸兄》《中國驚奇先生》等作品先后進入觀眾視野,網絡動漫平臺就像是個現實版的聊齋,處處充斥著鬼怪和妖魔。其實,向外吸收優秀經驗無可厚非,但照貓畫虎不僅描繪不出虎的精神氣,也失去了貓的本真,不能因為別人流行什么,我們就做什么,這樣不僅會使整個網絡動漫市場題材單一重復,也限制了中國網絡動漫的發展和提升。其次是品位低下。隨著惡搞文化的流行,許多網絡動漫作品為了增加點擊率,迎合觀眾需求,加入了低俗的“惡搞”文化,利用暴力、色情等噱頭吸引觀眾,使作品成為一種為惡搞而惡搞的低俗化作品,惡搞不是惡俗,而是應該讓觀眾看了之后擁有精神收獲,可以從中得到營養的幽默性文化,網絡動漫作品應該好好利用惡搞的內涵和特征,創造出真正優秀的動漫作品來。
2.過分追求商業利益
正因為現在的網絡動漫作品過于追求商業利益,才導致了上文所說的題材單一、品位低下的問題。許多成功動漫的優秀產業鏈讓網絡動漫看到了商機,因此通過各種衍生產品,如衣服、玩偶、手辦等等來提升動漫作品的商業價值,另外還通過在作品中植入廣告來增加商業價值。其實這些做法無可厚非,資金的回收也是為了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但是過于鮮明的商業性會影響作品本身的藝術屬性,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使得作品的整體藝術價值下降。網絡動漫的關鍵價值應該就是其具有的藝術性,如果因為過分追求商業利益而丟失了其本身的藝術性,就如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一樣,得不償失。
1.“大規模定制”的初級產品
所謂的“大規模定制“,其實就是農業文明的定制化思維和工業文明的規模化思維的結合體,它是信息時代中新興的一種互聯網思維,通過定制作品內容還有”彈幕“、吐槽等亞文化的應用,豐富動漫作品實質,對傳統的動漫進行沖擊和突破。但是,由于我國網絡動漫還處于”大規模定制“的初級階段,因此動漫作品呈現出上述主題單一、內容低俗等問題,沒有形成差異化的產品競爭,也沒有針對不同群體細分市場進行開拓,是阻礙我國網絡動漫發展的兩大阻力。
2.從網絡動漫到“互聯網+動漫”的理解偏差
網絡動漫雖然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渠道,但它不等于“互聯網+動漫”,兩者在本質上有所區別。“互聯網+動漫”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的渠道傳播動漫的一種運營思路,而網絡動漫是一個具有藝術價值的文化產品,并不是單純的在互聯網上流行就可以了的。許多網絡動漫制作團隊正是因為對此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所以導致其作品過于追求商業價值的結果,丟失了動漫作品本身應該有的藝術價值,失去了部分以內容為王的觀眾群體,導致了網絡動漫發展的停滯不前。
總而言之,近年來中國網絡動漫雖然呈現著欣欣向榮的局面,但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中國網絡動漫制作主體的更新換代和各種亞文化元素的加入雖然為動漫作品注入了新鮮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動漫作品的專業質量,但其主題單一、內容庸俗、過于追求商業利益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雖然這些問題大都是因為我國網絡動漫正處于“大規模定制”的初級階段,情有可原,但是因為這些問題丟失的部分觀眾卻很難再被“哄”回來。因此要想使我國網絡動漫的發展更進一步,不僅要解決上述問題,還要從根本上發展“大規模定制”,改變動漫制作者的思維方式,使動漫作品真正言之有物,做到內容為王,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笑聲不斷,在觀看結束后回味無窮。
[1]劉嘉娜,白建甫.動漫產業集群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商業時代,2012(21).
[2]張娟.四川動畫產業落后的現狀和原因[J].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3]劉淑芳,牟艷芳,韓明杰.動漫產業集聚發展機理探析[J].北方經濟,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