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毅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417000)
試論“創作、教學、表演、鑒賞”四位一體的舞蹈教學模式
邱 毅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417000)
從舞蹈藝術的整體構架出發, 研究“四位一體”(創作、表演、教學、鑒賞)的舞蹈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舞蹈學科教學模式,培養全方位的舞蹈人才的一個新的嘗試,對舞蹈教學總結有價值的新經驗,培養全方位的舞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創作、教學、表演、鑒賞”四位一體;舞蹈教學模式
舞蹈創作的實現需要舞蹈表演來完成,而舞蹈表演需要依靠舞蹈創作來支撐,才能夠得以發展,舞蹈表演就是為了供人欣賞,沒有舞蹈欣賞,舞蹈表演也就失去了意義。同時,舞蹈表演需要舞蹈鑒賞者來反饋信息,通過信息反饋,促進創作和表演的改進;因此,在舞蹈教學中,“創作、教學、表演、鑒賞”都不能夠忽視,要兼顧好“創作、教學、表演、鑒賞”幾個方面的關系,注重舞蹈藝術活動整體演練,從舞蹈藝術整體構架出發,培養全方位的舞蹈人才。
目前,在一些高校的舞蹈教學中,人才培養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普遍,有的高校在舞蹈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專業化素質,人才培養過于“專業”的現象比較嚴重。還有一些高校,在舞蹈教學中過于“粗放”,學生由于缺乏訓練,導致舞蹈專業技術不夠硬。在舞蹈教學中,無論是“專業”,還是“粗放”,都不利于培養全方位的舞蹈人才。一些專業舞蹈院校,無論在專業設置上,還是在課程安排上,都盡可能的做到細致專業,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化素質比較高,但是,缺乏綜合素質,音樂、美術、地理、民俗等知識的掌握遠遠不足。綜合性大學舞蹈專業又過多的側重于“綜合”,安排非常多的公共課程,然而,由于在教學過程中,總課時量有限,在無形中就會壓縮專業課程,最終導致專業越發展越畸形,脫離藝術品質,導致許多學生舞蹈專業技術顯然不夠硬。因此,在舞蹈教學中,過于“專業”,或者是過于“粗放”都存在弊端,過于“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會給人一種玩弄技巧、玩弄概念的印象,學生的知識體系比較單薄,雖然能夠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別的人文學科知識(如:音樂、美術、地理、民俗等)就欠缺較多。同時,教學過程中過于 “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舞蹈教育、表演、評論等方面,也會有所欠缺,脫離群眾、脫離生活,不能全面發展。過于“粗放”,雖然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文學科知識了解的比較多,知識結構比較完整,但是,由于缺乏鍛煉,舞蹈專業技術顯然不夠硬。這時,就需要一種新型舞蹈教育模式,筆者認為,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四位一體”(創作、表演、教學、鑒賞)的舞蹈教學模式。
1.讓學生體驗舞蹈創作,舞蹈鑒賞,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傳統舞蹈教學模式注重傳習,教學方式以“講解示范”、“言傳身授”為主,缺少互動,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四位一體的舞蹈教育模式,學生不僅學習舞蹈技術,學習舞蹈表演,還可以體驗舞蹈創作、體驗舞蹈鑒賞評論,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四位一體的舞蹈教育模式,注重“實踐演練”,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從單一的課堂教學轉向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四位一體”的舞蹈教學模式,教學考核評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考核評價不再是單一的教師評價,而變成了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與互評結合的模式,考核評價方式也由單一學習結果考核,變成了虛擬課堂評價、作品評論等相結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在創作、表演、教學、鑒賞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對舞蹈教學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舞蹈教學,得到一個全方位的感知演練,促進自我編、演、教、評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2.以學生為主體,四大部分之間環環相扣
舞蹈教學模式,涵蓋連環進行的四大部分,一是舞蹈教育,二是舞蹈創作,三是舞蹈表演,四是舞蹈鑒賞。在這四大部分中,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舞蹈教學課堂的主導者是學生自己,他們既表演舞蹈,也創作舞蹈,既是表演者,也是創作者,同時,還是舞蹈鑒賞者,舞蹈評論者。四大部分之間環環相扣,“四位一體”。這四大部分,不用區分哪個是第一步,哪個是第二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性質不同,隨意調換四步的前后關系。如,在《舞蹈教學法》課程中,學生先要根據老師的要求,自己創作舞蹈教學組合,在這里創作是第一步,隨后,設計教案,進行教學演示;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和同學們對其進行教學評價,根據教學評價反饋的信息,學生再一次做進一步的調整,進入新一輪的四位一體。然而,如果是《劇目排練》這門課程,舞蹈鑒賞就變成了第一部,首先,教師要帶領同學們賞析評價要學習的劇目,第二步進入舞蹈教學。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在尊重原作基礎上,適當的調整學習劇目的某些動作,這種調整當然包含創作成分,第四步才是進行教學表演。課程不同,四步的先后順序也會不同。當然,在具體教學設計中,不同的課程,所歸屬的環節也不同。如《舞蹈編導》這門課,主要是對舞蹈文化的搜集和解讀,是為了創作對象尋找舞蹈創作點,提取創作元素,尋找舞蹈設計動機,所有這些,都屬于“舞蹈創作”這一環節。在《劇目排練》課程中,搜集、分析、整理材料,分析舞蹈作品的故事內以及涵文化背景,分析角色心理等,都屬于“舞蹈鑒賞”這一環節。
“四位一體”的舞蹈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一個綜合的訓練,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的循環,同時,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舞蹈藝術各活動之間必然聯系,得到一個全方位的感知演練,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促進其編、演、教、評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1]王志剛.探究綜合性大學舞蹈編導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以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15(23).
[2]賈東霖.“創作、教學、表演、鑒賞”四位一體的舞蹈教學模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4(04).
[3]馬洪秀,姜騁.論述高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的意義[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22).
邱毅,學歷:本科學歷,助教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學,工作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