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瓊 嚴 立 胡 銳 王 磊
(武漢市骨科醫院修復重建科,湖北 武漢 430030)
?
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發生情況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
韓瓊嚴立胡銳王磊
(武漢市骨科醫院修復重建科,湖北武漢430030)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發生情況及其危險因素。方法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明確診斷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年齡>60歲)152例,調查患者大血管病變發生情況(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下肢血管狹窄或閉塞等)。 全部患者根據有無大血管病變分為大血管病變組、非大血管病變組,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病程、身高、體重、血壓等)及生化指標(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酐等),并分析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結果大血管病變組患者年齡高于非大血管病變組,收縮壓、有吸煙史患者比例明顯高于非大血管病變組(P<0.05)。大血管病變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顯高于非大血管病變組(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發現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為年齡(OR 1.108,95%CI 1.037~1.182,P=0.004)、收縮壓(OR 1.315,95%CI 1.279~5.306,P=0.012)、吸煙史(OR 2.102,95%CI 1.038~6.280,P=0.036)。結論年齡、血壓、吸煙史是老年T2DM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高齡、高血壓、有吸煙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大血管病變,并積極控制血壓,戒除不良嗜好。
關鍵詞〔〕糖尿病;大血管病變
第一作者:韓瓊(1976-),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傷口護理,修復重建研究。
針對老年人群的流行病調查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增高,老年人T2DM患病率高于成人群體平均水平,是中青年人群患病率的2倍〔1,2〕。 大血管病變是T2DM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發生與遺傳、病程、不良生活習慣等多種原因有關。本文重點調查老年T2DM發生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到本院內分科就診并明確診斷的T2DM病患者。納入標準:患者診斷均符合WHO T2DM診斷標準〔3〕,年齡>60歲,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大血管并發癥檢查(如常規心電圖、頭顱CT或MRI、下肢或頸部彩超等)。排除1型糖尿病,近期出現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急性感染、外傷、手術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共納入老年T2DM患者152例,男72例,女80例,年齡60~82歲,平均(67.8±3.6)歲,病程3~16年,平均(10.7±2.4)年。
1.2方法
1.2.1一般資料采集通過病史詢問或病歷查閱的方式了解患者家族史、既往史、現病史及煙酒等不良嗜好情況,并測量患者身高、體重、血壓,計算體重指數(BMI)。
1.2.2生化檢查患者入院后第2天抽空腹靜脈血檢測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腎功能〔血尿酸(UA)、肌酐(Cr)〕。患者餐后2 h采血測定餐后2 h血糖(2 h PG)。上述指標均采用美國BECKMAN L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2.3大血管病變判定標準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即可判定:患者T2DM后出現高血壓,或非同日3次以上測量血壓≥140/90 mmHg;患者有典型的心絞痛史,且出現發作性ST-T改變,或有心肌梗死史并經冠脈造影明確診斷;顱腦CT或MRI明確腦梗死或腦出血;血管彩超顯示頸部或下肢動脈血管斑塊、血管狹窄、血管閉塞。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大血管病變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患者大血管病變發生情況152例老年T2DM患者中,發生大血管病變93例(61.2%);其中伴高血壓90例,周圍血管病51例,缺血性心臟病40例,腦血管病23例。其余59例患者未出現大血管病變。
2.2大血管病變與非大血管病變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大血管病變組患者年齡、與非大血管病變組差異顯著,收縮壓高于非大血管病變組、有吸煙史患者比例明顯高于非大血管病變組(P<0.05),見表1。


項目大血管病變組(n=93)非大血管病變組(n=59)t或χ2值P值男/女(n)45/4727/320.475>0.05年齡(歲)70.2±5.965.3±4.75.128<0.05病程(年)11.5±5.010.2±3.61.034>0.05吸煙史〔n(%)〕34(36.6)10(16.9)4.783<0.05BMI(kg/m2)24.5±3.625.0±3.20.104>0.05收縮壓(mmHg)135.8±12.3123.6±13.56.236<0.05舒張壓(mmHg)80.5±10.278.7±9.30.906>0.05
2.3大血管病變及非大血管病變患者生化指標比較大血管病變組TG、LDL-C水平明顯高于非大血管病變組(P<0.05),而其他監測指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大血管病變危險因素分析以T2DM患者是否有大血管病變為因變量,是則賦值1,否則賦值0。以年齡、吸煙史、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各項觀察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為年齡、血壓、吸煙史,見表3。


項目FPG(mmol/L)2hPG(mmol/L)HbA1c(%)TC(mmol/L)TG(mmol/L)大血管病變組(n=93)8.52±2.3712.49±3.909.64±2.185.24±1.032.23±0.74非大血管病變組(n=59)8.40±2.8512.41±4.269.37±2.495.08±1.141.52±0.60t值0.7510.1160.6250.5234.378P值>0.05>0.05>0.05>0.05<0.05項目LDL-C(mmol/L)HDL-C(mmol/L)UA(μmol/L)Cr(μmol/L)大血管病變組(n=93)3.21±0.941.27±0.25325.60±78.2575.87±17.42非大血管病變組(n=59)2.60±0.771.28±0.22322.44±90.1876.59±16.28t值4.0260.1020.0170.851P值<0.05>0.05>0.05>0.05
表3大血管病變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項目回歸系數標準誤OR(95%CI)Waldχ2值P值年齡0.0720.0111.108(1.037~1.182)16.7130.000收縮壓0.0650.0141.315(1.279~5.306)9.8540.012吸煙史0.0830.1272.102(1.038~6.280)7.2590.036
3討論
Shaw等〔4〕調查全球91個國家2型糖尿病患病情況后估計,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糖尿病患者將增加近70%,發達國家將增加近20%,可見糖尿病帶來的社會負擔將日趨嚴重。
近年來我國T2DM慢性并發癥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其中大血管并發癥(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尤為突出,是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本文調查顯示,約60%的老年T2DM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或外周血管病變。進一步與非大血管病變老年T2DM患者比較發現,即使都是老年人群,年齡的增加也對大血管病變的發生有顯著影響。這可能是由于大血管病變的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而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內皮出現功能紊亂導致舒縮功能減退,血漿炎性因子水平增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也逐漸加重〔5〕。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雖然年齡因素不可改變,但其對評估大血管病變發生風險、提高臨床對重點人群的重視程度和篩查力度有重要意義。
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高血壓在T2DM人群患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6〕;在糖尿病的基礎上,有高血壓的患者機體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將明顯加重,會出現早期血管老化現象。世界衛生組織關于糖尿病血管病變的多個研究顯示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與患者收縮壓密切相關〔7〕。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顯示積極控制血壓可使腦卒中發生率降低44%,糖尿病相關死亡風險降低32%〔8〕;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血糖固然重要,積極控制血壓給患者帶來的獲益則更多。而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中,年齡是不可干預因素,血壓則成為僅有的幾個可干預因素之一,因此積極控制血壓對老年T2DM尤其重要。
已經證實吸煙是中老年人群發生T2DM的危險因素〔9〕,而吸煙與T2DM大血管病變的關系也隨之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國外兩項大型研究顯示吸煙是T2DM患者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或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10〕。本文結果與文獻報道相符。可見控煙應該作為T2DM的基本管理措施,而有吸煙史的老年T2DM患者應警惕大血管病變的發生。
綜上所述,高齡、高血壓、有吸煙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大血管病變,并積極控制血壓,戒除不良嗜好。
參考文獻4
1Yang W,Lu J,Weng J,et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01.
2楊澤,鄭宏,高芳坤,等.北京地區中老年人糖尿病和IGT患病率與增齡相關性的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2;10(2):69-73.
3Consultation WHO.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M〕.Geneva;1999:1-2.
4Shaw JE,Sicree RA,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7(1):4-14.
5李糧,任志軍,趙凡.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與炎癥因子的關系〔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5):19-20.
6孫明曉,郭立新,周迎生,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的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3;22(6):335-7.
7WHO Multinational Study Group.The WHO multinational study of 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J〕.Diabeologia,2001;44(Suppl 2):S87-8.
8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UKPDS 38〔J〕.BMJ,1998;317(7160):703-13.
9韓寶玲.2型糖尿病患者危險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2014;9(1):139-40.
10Winkelmann BR,von Holt K,Unverdorben M.Smoking 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Part I:atherosclerotic disease process〔J〕.Biomark Med,2009;3(4):411-28.
〔2015-04-25修回〕
(編輯袁左鳴)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3-6770-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