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艷 張 彥 劉 麗 朱玲玲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病房,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
去甲氧柔紅霉素與預激方案聯合治療首發性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療效
吳海艷張彥1劉麗1朱玲玲1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病房,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摘要〔〕目的探討去甲氧柔紅霉素(IDA)與預激方案(CAG)聯合治療首發性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該院2008年6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AML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均給予相應的支持治療,觀察組給予IDA與CAG方案聯合治療,對照組給予柔紅霉素(DA)方案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生存時間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2.5%,控制率為97.5%,高于對照組的67.5%,82.5%(P<0.05)。觀察組平均生存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1、2、3年生存率分別為84.6%、58.9%、4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0%、36.8%、26.4%(均P<0.05)。兩組血紅蛋白減少、血小板減少、惡性、嘔吐、腎功能異常、骨髓抑制時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肺部感染、直腸、膀胱炎、肝功能損害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IDA與CAG聯合治療首發性老年AML效果顯著,毒副反應少,具有一定安全性。
關鍵詞〔〕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去甲氧柔紅霉素;預激方案;毒副反應
1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血液科
第一作者:吳海艷(1984-),女,碩士,主要從事腫瘤方面的研究。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是一個具有高度異質性的疾病群〔1〕,可以由正常髓系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不同階段的造血祖細胞惡變轉化而來。起源于不同階段祖細胞的AML,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AML的發生與環境、職業以及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2〕,并且隨著年齡發病率逐漸升高〔3〕。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誘導化療和根治性骨髓移植手術,去甲氧柔紅霉素(IDA)是臨床上常用的血液系統誘導化療藥物〔4〕。本文擬分析IDA與預激方案(CAG)聯合治療首發性老年AML的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AML患者8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過外周血象、骨髓形態學檢查等確診,并且均為首發。②不患其他嚴重的惡性腫瘤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等。③符合家庭倫理道德,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肝腎等器官衰竭性疾病,或者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等存在過敏以及難以耐受者。②血液系統或者內分泌系統疾病,或者近期服用過可能對本次研究結果存在影響的藥物等。③經過評估患者生命在3個月以下者,并且可能對本次研究不依存、不配合以及拒絕參加研究者。④研究期間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沒有按照規定治療方案者。男51例,女29例,年齡60~80〔平均(69.78±5.84)〕歲,病程3~9個月,平均(6.21±1.39)個月。根據法、美、英分型系統(FAB)分型:未分化型(M0)3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28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分化型(M2)36例、急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白血病(M4)7例、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4例、急性紅白血病(M6)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9.27±3.38)歲,病程(6.17±1.43)個月,FAB分型:M0 1例,M1 15例,M2 16例,M4 4例,M5 3例,M6 1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69.58±3.67)歲,年齡(6.20±3.67)歲,病程(6.20±1.36)個月,FAB分型:M0 2例,M1 13例,M2 19例,M4 4例,M5、M6各1例。兩組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觀察組給予IDA與CAG方案聯合治療,對照組給予柔紅霉素(DA)方案治療,兩組治療過程中均給予止吐、保肝、水化以及相應心理輔導等支持治療,治療期間密切觀測患者血常規、骨髓常規、肝、腎、心等臟器功能和指標變化,血小板(PLT)<20×109/L時停止化療,PLT糾正后繼續化療,血紅蛋白(HG)<60 g/L時輸注紅細胞糾正,中性粒細胞<0.5×109/L時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療,對于明顯感染或者體溫升高者給予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IDA靜注(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600),每天7~8 mg/m2,連用3~5 d;阿糖胞苷(Ara-C,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H20120187)10 mg/m2,1次/12 h,皮下第1~14天、Acla 5~7 mg/m2靜注第1~8天,G-CSF 200 μg/m2化療前12 h滴注。對照組DA 方案:每天45~60 mg/m2,第1~3天,Ara-C 100 mg·m-2·d-1第1~7天。
1.3研究指標治療效果評價〔5〕:①完全緩解(CR):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生活狀態恢復正常,HG≥100 g/L(男)或者90 g/L(女)、中性粒細胞≥1.5×109/L、PLT≥20×109/L,骨髓象(原粒細胞Ⅰ+Ⅱ型≤5%)顯示正常。②部分緩解(PR):骨髓原粒細胞Ⅰ型+Ⅱ型>5%、≤20%以及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沒有完全消失者。③穩定(SD):患者臨床癥狀或者體征沒有變化,血象以及骨髓象長期無變化等。④復發或者進展(PD):臨床癥狀體征加重,發生骨髓外白細胞浸潤等,或者骨髓原粒細胞Ⅰ型+Ⅱ型>20%,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控制率=(CR+PR+SD)/總例數×100%。所有患者均定期隨訪,截止時間2015年1月(36個月),分析患者生存率。
毒副反應評價〔6〕:按照WHO抗癌藥物毒性評價標準,分為0~Ⅳ級,觀察患者血常規指標(HG、白細胞計數、粒細胞、PLT、出血)、胃腸道(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口腔、惡心嘔吐、腹瀉)、腎及膀胱(尿素氮、肌酐、蛋白尿、血尿、肺、發熱、過敏、皮膚、頭發、感染)、心臟(節律、心功能、心包炎)、神經系統(神志、周圍神經、便秘、疼痛)。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方差齊性行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利用秩和檢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CR 22例,RR 15例,SD 2例,PD 1例,有效率為92.5%、控制率為97.5%,高于對照組的67.5%、82.5%(CR 14例,PR 13例,SD 6例,PD 7例)(P<0.05)。
2.2兩組生存時間比較治療后經過36個月隨訪,觀察組生存時間平均(22.51±12.68)個月,高于對照組的(18.25±13.65)個月(P<0.05),觀察組1、2、3年生存率分別為84.6%、58.9%、4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0%、36.8%、26.4%(均P<0.05)。
2.3兩組治療不良反應比較見表1。兩組HG減少、PLT減少、惡心、嘔吐、腎功能異常、骨髓抑制時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肺部感染、直腸、膀胱炎、肝功能損害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兩組治療不良反應比較〔n(%),n=40〕

因素觀察組對照組t或χ2值P值肺部感染8(20.0)12(30.0)1.0670.302血紅蛋白減少3(7.5)10(25.0)4.5010.034血小板減少2(5.0)9(22.5)5.1650.023直腸、膀胱炎2(5.0)5(12.5)1.4090.235惡心、嘔吐4(10.0)12(30.0)5.0000.025肝功能損害3(7.5)6(15.0)1.1270.288腎功能異常4(10.0)11(27.5)4.0210.045骨髓抑制時間(d)11.26±2.7817.54±3.273.4870.038
3討論
IDA是常見的抗腫瘤藥物,治療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有較好療效〔7~9〕,常與其他治療方案聯合使用,具有對DNA合成抑制強、親脂性強、透過血腦屏障、心臟毒性低以及代謝產物同樣具有治療效果等優點〔10〕。
本次研究顯示IDA聯合CAG治療效果明顯高于DA治療方案,IDA作為抗有絲分裂和細胞毒性藥物,由于其特殊的結構,與PA相比具有較高的親脂性,加重了很多疾病或者組織對這藥物的敏感和吸收率,IDA聯合CAG治療是一種腦膜白血病治療、小劑量化療和G-CSF治療有機結合并發揮疊加效應的例子,可用于各種預后不良的AML的治療。大多數老年AML患者單純化療,不良反應較多,并且治療效果不佳;中等強度化療不良反應低,適合老年人,并且毒副反應較輕,IDA聯合CAG治療后HG減少、PLT減少、惡性、嘔吐、腎功能異常、骨髓抑制時間等少于DA治療方案,減少了化療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提高了治療效果和改善了患者生活狀態。
綜上所述,IDA與CAG聯合治療首發性老年AML效果顯著,具有較高有效率和控制率,毒副反應少,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以推薦為緩解AML癥狀的首選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4
1夏維林,張淳嘉,陳喜填.去甲氧柔紅霉素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2):71-2.
2陳賽,王云玲,徐玲瓏,等.去甲氧柔紅霉素聯合預激方案治療初發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3;20(3):175-7.
3秦鐵軍,徐澤鋒,方力維,等.高三尖杉酯堿、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紅霉素聯合誘導治療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1;19(5):1277-82.
4趙瑾,蘇麗萍,王軍,等.IA方案誘導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12;21(9):547-9.
5許衛星.去甲氧柔紅霉素與柔紅霉素治療老年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0):2877-8.
6趙曉紅,周仲昊,陸時運,等.減低劑量去甲氧柔紅霉素聯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35);6938-42.
7郭曉玲.復發/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現狀及進展〔J〕.臨床薈萃,2014;29(10):1108-13.
8劉雪梅,白雁.HAG方案聯合中藥治療老年急性白血病21例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2;27(2):200-1.
9Bin Y,Biao W,Xin-Yu Q,etal.Clinical analysis of idarubicin for 45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J〕.J Oncol,2011;17(11):860-2.
10Gao L,Gao L,Gong Y,etal.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therapy with fludarabine,idarubicin,busulfan and cytarabine fo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Leuk Res,2013;37(11):1482-7.
〔2014-07-15修回〕
(編輯袁左鳴)
通訊作者:朱玲玲(1981-),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血液腫瘤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4-714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