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桂靈 尹志勤
(南通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
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方式及影響因素
耿桂靈尹志勤1
(南通大學護理學院,江蘇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了解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調查溫州和南通市年齡超過60歲老年人總計1 207人日常生活行為,使用自制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鍛煉、睡眠、預防跌倒、衛生、飲食、個人嗜好、心理衛生行為,總計36個條目。結果日常生活行為方式的平均分為(20.72±3.62)分;日常生活行為方式良好者496例(41.1%),不良者為711例(58.9%);日常生活行為方式中正確率最低的條目分別為鍛煉后測脈搏4.3%、刷牙6.8%、水果日攝入量14.5%;日常生活行為良好的項目排序為煙酒控制、衛生、防跌倒、睡眠、飲食、鍛煉;文化程度、性別、職業、2 w內患病及慢性病5個因素是日常良好生活行為的影響因素。結論老年人存在較多的不良生活行為,應重視文化程度低、男性、體力勞動者的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教育重點內容為鍛煉和飲食。
關鍵詞〔〕社區;行為方式;生活方式
1溫州醫學院護理學院
第一作者:耿桂靈(1964-),女,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社區老年護理研究。
生活行為方式與慢性病的發生有著緊密聯系〔1,2〕,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可延緩伴隨老齡化而來的慢性疾病和失能。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方式及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分別抽取浙江省溫州地區和江蘇省南通地區的老年人。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②在調查地區居住時間≥1年;③無溝通障礙,能自愿配合完成問卷者。排除標準:①雖戶口在該調查區,但調查期間離開者;②有認知及語言表達障礙,不能合作者。共發放問卷1 281份,收回有效問卷1 207份(94%),城市477人,農村730人;男529人,女678人;平均年齡(71.42±7.29)歲,60~69歲占43.4%,70~79歲占41.8%,80歲及以上者占14.8%;已婚76.1%,喪偶23.0%,離婚及未婚占0.9%;獨居者占13.4%,與老伴同住者占62.4%,與子女及家人同住者占22.4%,與他人同住者為占1.8%,小學及以下者占69%,初中占16.1%,高中及以上者占14.9%。老年人2 w內患病為64.5%,患有慢性疾病為62.4%。
1.2方法調查樣本采用多級概率整群抽樣方法。分別在溫州和南通(根據2010年統計結果)抽取經濟較好及經濟較差的行政區各1個,在每個行政區中隨機抽取城市街道和農村街道各1個,每個街道隨機抽取1個社區,被抽取的社區中隨機抽取1個居委會或村。總計抽取了居委會和村各4個,對居住在該居委會和村中的所有老年人進行調查。本次調查由研究者負責,調查的主要人員是課題組成員及護理專業的研究生及本科生,調查前對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使用統一指導用語,調查對象采用無記名填寫問卷,如不能填寫的,由調查員代填,問卷當場收回。
1.3調查工具、內容調查工具為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問卷,該問卷參照健康行為定義和《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自行制定,包括飲食、鍛煉、睡眠、跌倒預防、煙酒嗜好、個人衛生6個方面。采用德爾菲法征詢9位專家意見,經過2輪專家函審修訂。修訂后對95名老年人進行了預調查,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979。該問卷共36個條目,每個條目回答正確獲得1分,回答不正確、漏答或回答“不知道”不得分,整個問卷的分值0~36分,得分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行為越好,得分超過60%者為日常生活行為良好,即得分超過21.6分為日常生活行為良好,不足21.6分為日常生活行為不良。此外,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社會人口學資料和患病情況。
1.4質量控制①取得相關行政部門的支持,與居委會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系,協助通知和動員老年人參與調查;②在社區通過免費體檢及發放禮品方式調動該社區老年人參與調查的積極性;③因故不能到場參與調查的老年人,由居委會人員帶領或電話預約入戶調查。
1.5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2結果
2.1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狀況日常生活行為方式的平均分為(20.72±3.62)分。日常生活行為方式良好者為496人(41.1%),不良者為711人(58.9%)。老年人參加鍛煉者占55.7%,不鍛煉者占44.3%,其他調查結果見表1。老年人鍛煉、飲食、嗜好、睡眠、防跌倒、衛生、標準化得分后結果見表2。
表1 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的正確率(n=1 207)

項目正確(%)鍛煉選擇時間、持續時間、程度17.7~50.2次數/w54.0測脈搏4.3飲食每餐進食量及控制在幾分飽49.7~56.4每日攝入魚、肉、牛奶22.0~49.6每日攝入水果、蔬菜14.5~48.4睡眠睡眠好58.7做好睡眠準備18.2嗜好煙酒控制75.0~83.6防跌倒保持地面干燥、防滑、光線合適者82.6~94.6醒后起床、穿防滑鞋、匆忙做事、登高取物43.0~50.3衛生洗手、開窗通風、洗漱一巾一杯76.2~94.6刷牙、剪指甲6.8~43.7
表2老年人日常行為標準化得分情況(n=1 207)

項目平均得分(x±s)標準化得分排序鍛煉2.41±1.890.406飲食5.63±1.720.515睡眠2.16±0.830.544防跌倒6.00±1.420.673衛生4.44±0.910.742煙酒控制2.72±0.560.911
標準化得分=各項目平均值/各項目總分×%
2.2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方式的因素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得分為因變量,老年人的性別、年齡、與誰同住、婚姻、文化程度、以往職業及調查前2 w是否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9項為自變量,設置引入變量的檢驗水準為α入=0.05,α出=0.10,進入方程的有5項,即文化程度、性別、職業、2 w前是否患病和慢性病,見表3。
表3影響老年人生活行為因素的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n=1 207)

項目變量賦值RR2βst值P值16.910.5331.800.00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小學=2,初中=3,高中、中專=4,大專及以上=50.350.120.790.108.070.00性別男=1,女=20.380.141.000.195.230.00既往職業行政技術業務=1,工人=2,農民工=3,農民=4,無業或失業=50.400.16-0.380.08-4.650.002w內患病沒有=0,患病=10.410.170.730.174.150.00慢性病沒有=0,患病=10.420.170.400.192.080.04
3討論
本調查結果說明老年人中存在較多的不良行為。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15年,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因素所引發的疾病在發達國家將達到總疾病的75%,而在發展中國家也將達到60%以上〔3〕。行為方式對健康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其縱向變化往往與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轉歸相關〔4〕。因此,應重視和加強老年人健康生活行為方式的宣傳,促進社區老年人改變不良的行為,擁有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是促進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基本前提。
老年人參加鍛煉比例比上海市寶山社區老年人參加鍛煉(58.7%)略低〔5〕,與德國調查53.8%〔6〕接近,從參加鍛煉項目與上海寶山社區老年人基本一致,以步行為主,其次為慢跑、健身操和跳舞等。說明步行是一種經濟、方便、可行的鍛煉身體的方法,不受環境、場地、人數的約束,深受老年人的歡迎。即使參加鍛煉的老年人,如鍛煉的時間、程度、次數上,合格的僅占17.7%~54.0%,90%以上的老年人沒有在鍛煉前后測脈搏,說明參與鍛煉的老年人50%以上在鍛煉的合理性上存在問題,沒有掌握正確的鍛煉時間、程度判斷。提示醫務人員在健康教育時,提倡老年人鍛煉健身的同時,也應該教育老年人如何判斷和掌握鍛煉程度的判斷,教會老年人自測脈搏方法,健康教育中應補充合理鍛煉方式和程度,脈搏的測量及其判斷方法,避免不合理的鍛煉帶來的副損傷或誘發某些疾病的發作。
老年人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與Li等〔7〕研究相似,中國老年人水果、蔬菜的平均值低于400 g/d,說明老年人普遍存在蔬菜、水果攝入不足,如果蔬菜、水果長期攝入不足,易引起老年人維生素及纖維素攝入不足,造成維生素缺乏。本次調查老年人奶制品的攝入量也較低,與竇麗瑋等〔8〕調查相似,不喝奶及牛奶攝入量不足者占54.9%,距中國營養協會推薦的量相差較大,按中國營養協會推薦量老年人至少應該每日進食牛奶250 ml,因為牛奶含鈣較高,而且吸收好,因此,牛奶的攝入不足易造成老年人缺鈣、甚至骨質疏松;雞蛋攝入每天不足1個,肉、魚等蛋白質攝入存在不足或過量,以上的飲食問題也提醒社區醫務人員應加強老年人健康飲食的宣傳教育,預防因飲食結構不合理引發的機體抵抗力降低、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提高老年人健康飲食的意識。
老年人在預防跌倒行為上,有82.6%~96.2%的老年人能夠保持家中地面干燥、防滑、室內光線、衛生間使用蹲位,說明這些方面已經引起老年人的重視,能夠消除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預防跌倒的發生,大部分老年人有很好的安全意識。盡管老年人有以上的安全意識,但仍存在跌倒的危險因素,如登高取物、做事匆忙、運動時不穿防滑鞋、醒后立即起床者超過50%以上,這些因素均易導致老年人跌倒,而跌倒是老年人意外事故的首位原因,跌倒對老年人健康危害極大,影響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9〕,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針對老年人群體應加強平時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提倡穿防滑鞋、起床三慢、禁止登高取物等防止跌倒宣傳;同時也要提醒老年人注意洗澡時不能反鎖衛生間門,以免出現意外,延誤救治的時機。
本調查說明老年人的口腔衛生方面存在問題,口腔保健意識很低,且低于劉娜〔10〕調查386人刷牙次數正確的為59.6%,和周向英〔11〕調查的402名老年人正確刷牙次數23%,可能與調查的樣本量不同有關。據我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65~74歲的老年人中,齲病患病率為98.4%,可能與不正確的刷牙及其頻率有關。其他方面的衛生習慣,本次調查中絕大部分老年人都能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說明老年人能夠掌握衛生知識,所以,在衛生知識宣教中,應加強老年人口腔衛生的教育,掌握正確的刷牙次數及習慣,預防齲齒發生至關重要。
本調查結果與既往研究〔12,13〕相同,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健康知識的途徑越多,對健康知識的理解也越多,就會更加重視健康行為。另外,文化程度也常常影響老年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文化程度較低的人,其退休前職業以體力勞動為主,接受的健康知識受限,影響健康行為形成。因此,本研究中既往職業也是影響日常行為的因素,其生活行為因素較好的依次為行政技術人員、工人和農民,行政技術人員往往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者居多,且多居住在城鎮,能夠接受的健康保健途徑和機會增多,健康知識水平增高,因此會使其提高健康行為。女性的日常行為比男性好,可能與女性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有關,關注家人與自身的健康,自愿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較高,并且比較樂于接受對自己健康有益的建議,促進了自身健康行為的形成〔14〕。近2 w曾患病或不適者,其生活行為方式反而好,可能與老年人近期的不適、痛苦的經歷有關,由于近期患病,提醒了老年人注意健康保健或就醫時指導,使其自覺地改變不健康的行為。慢性病亦是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影響因素,本次調查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為62.4%,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最為常見,這些疾病與行為密切相關,可能與老年人因患病后多次就醫得到醫務人員的健康指導較多有關或者由于疾病本身需要改變不良的行為,如鍛煉、飲食控制、戒煙限酒等。因此,在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的重點應是文化程度低、男性及既往職業為農民的人群,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4
1李君,李浩雯,胡俊斌,等.鄉村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狀況及其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1):3665-7.
2范濤,曹乾,蔣露露,等.老年人慢性病影響因素的健康生態學模型解釋〔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33-6.
3楊春燕,張燁.行為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系〔J〕.職業與健康,2007;23(19):1763-4.
4李春波,張明園,何燕玲,等.健康行為方式對成功老齡化的影響五年社區隨訪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5):324-6.
5蔡中元,楊來寶,陳婷,等.上海市寶山區社區老年人鍛煉鍛煉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2;7(3):164-8.
6Hinrichs T,Trampisch U,Burghaus I,etal.Correlates of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in Germany:a cross-sectional study〔J〕.Eur Rev Aging Phys Act,2010;7(2):105-15.
7Li Y,Li D,Ma C,etal.Consumption of,and factors influencing consumption of,fruit and vegetables among elderly Chinese people〔J〕.Nutrition,2012;28:504-8.
8竇麗瑋,陳長香,李淑杏.老年人飲食結構分析及營養認知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3):125-6.
9杜梅,許光旭.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控制與康復預防〔J〕.實用老年醫學,2013;27(4):334-7.
10劉娜.386例老年人口腔衛生狀況調查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5):138-9.
11周向英.402名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0;8(5):276-8.
12王席偉,曹永軍.社區中老年人健康行為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8;22(6B):1524-5.
13胡蘊綺,周蘭姝.社區老年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897-9.
14辜鳴,莊思,徐凱,等.深圳市福田區梅亭社區居民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調查〔J〕.社區醫學雜志,2011;9(11):49-51.
〔2014-12-15修回〕
(編輯杜娟)
鄭重聲明
目前,某些編輯部發現網絡上有人非法盜取電子信箱中的稿件,并假借編輯部名義騙取作者的論文刊發費用。鑒于此情況,《中國老年學雜志》編輯部提醒廣大讀者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本刊絕無以個人賬戶名義收款。本刊僅有兩種方式收取論文刊發費用:一種為銀行轉賬方式(收款單位:吉林省醫學期刊社,開戶行:中國工商行長春市人民廣場辦事處,賬號:4200220309000170183);另一種為郵局匯款:地址:長春市建政路971號,《中國老年學雜志》編輯部收,郵編:130061。
通訊作者:尹志勤(1966-),女,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區老年護理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 項目(1lYJAZHl13)
中圖分類號〔〕R1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4-7191-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