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泉
MRI彌散張量成像對前列腺疾病的診斷作用探討
周金泉
目的研究磁共振(MRI)彌散張量成像對于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診斷價值。方法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各3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進行MRI彌散張量成像,比較兩種疾病的各項異性值(FA)和平均表觀彌散系數(ADC)的變化。結果前列腺癌患者的FA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ADC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結論MRI彌散張量成像能夠明確地顯示前列腺組織的微觀組織結構,可以為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提供明確的診斷信息,在前列腺疾病診斷中擁有臨床價值。
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前列腺疾病;診斷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臨床診斷水平的提升,前列前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不斷的上升。前列腺疾病是成年男性的常見和多發疾病,患者臨床癥狀主要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嚴重地影響著男性的生活質量[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前列腺疾病在臨床的發病率上呈現逐年升的趨勢。對前列腺疾病進行早期的診斷,直接關系著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預后,提升對前列腺早期診斷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保證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健康。MRI彌散成像技術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的特點,可以直觀的顯示出前列腺的各個分區,并且對于內部的成像也有著較好的顯示,多角度的顯示前列腺器官,因此MRI彌散成像是現階段用于診斷前列腺疾病應用較多的方法。本文研究了MRI彌散張量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診斷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且穿刺活檢確診為前列腺癌30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對患者進行MRI彌散張量成像檢查,患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研究知情書。患者年齡36~62歲,平均年齡(48.2±4.3)歲。
1.2 檢查方法 患者在檢查之前要引用適量的水,保持膀胱的充盈狀態,受檢者取仰臥位,線圈的位置定在恥骨聯合的位置。全部患者進行MRI成像檢查,方法:采用核磁共振儀進行掃描,在腹部相控陣線圈[2]。平掃:常規快速掃描,層距為0mm,層厚為3mm在前列腺和精囊位置進行軸面平面回波掃描,層厚為3mm,擴散的敏感梯度方向設置為15個,擴散的敏感系數分別為500 s/mm2和0 s/mm2。
1.3 檢查對比 選擇具有豐富檢查經驗的磁共振醫生在不知曉檢查結果的前提下進行檢查的共同閱片,對成像中的病灶位置、信號特點、精囊狀態、強化方式等方面進行評價,并且與病檢的結果進行對照。比較兩種疾病患者影像中FA和ADC的數值,從而對比兩種疾病的檢查差異性[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P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前列腺癌患者的FA(0.521±0.034)明顯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A(0.237±0.019)(t=39.93,P<0.05);前列腺癌患者ADC(1.152±0.137)×10-3mm2/s明顯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1.932±0.137)×10-3mm2/s (t=22.05,P<0.05)。
前列腺疾病主要分為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兩種疾病臨床癥狀相似,但是治療方法卻有本質上的差別。因此,臨床上對前列腺疾病進行早期診斷非常重要[3]。MRI對于病灶軟組織有著很高的分辨率,對于前列腺內部和周圍組織情況顯示的比較好,因此,是現階段臨床上用于前列腺疾病的首要檢查方式。彌散張量成像是MRI的一種成像方法,其能夠反映出病灶組織內部水分子的擴散情況,表現為各向異性程度,對病灶位置的細胞情況反饋出準確的信息,從而彌補單純核磁共振成像中微觀信息結果的殘缺[4]。正常狀態下的前列腺組織血管疾病和疾病狀態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造影劑能夠很好的顯示出其差異,因此對疾病的診斷有著很高的鑒別價值。
本次研究觀察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在MRI彌散張量成像中的差異性,有著明顯的診斷效果。從數據統計上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FA值和ADC值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在臨床診斷中,根據這種差異可以對兩種疾病進行準確的鑒別。MRI彌散張量成像能夠觀察到掃描中彌散梯度水分子擴散情況,并且能夠準確地描繪出彌散的各向異性值,各向異性的程度越高,則FA的值越大;ADC表示水分子自由移動的程度,能夠顯示出病灶處水分子的擴散情況,ADC的值增大,表示水分子的彌散情況增加[5]。從細胞密度上看,FA和ADC數值呈負相關,因此,對于細胞密度的對比也可以作為疾病確診的依據。前列腺癌的彌散主要發生在外周帶,癌區細胞數目明顯增加,并且細胞排列緊密,組織間質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纖維性增生,排序紊亂,因而FA數值較大,而ADC數值較小;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彌散主要發生在中央帶位置,雖然腺體有著增生情況,但是也會出現腺體分泌減少的現象,細胞排列不緊密,故而FA數值較小,ADC數值較大[6]。在臨床的診斷中,根據FA、ADC的值和彌散張量成像進行疾病的診斷鑒別,能夠提升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從而進行早期診斷治療。
在臨床研究中,何海青等[7]研究了MRI彌散張量成像在前列腺病變中的應用效果,發現其能夠明顯檢查出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關差異,與本文研究結果相同,說明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總之,MRI彌散張量成像能夠對不同前列腺組織中的FA和ADC數值進行明確計算,通過對比其數值差異來鑒別患者疾病,結合圖像病灶區細胞情況進行疾病的準確診斷,影像學檢測價值高,可以在前列腺疾病診斷中應用。
[1]王麗娟,袁曙光,閆東,等.前列腺癌的磁共振DWI診斷價值.放射學實踐,2009,24(6):661-663.
[2]周潔.MRI彌散張量成像對前列腺疾病的診斷價值.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1,32(2):233-237.
[3]任靜,宦怡,常英娟,等.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應用.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7,23(5):748-751.
[4]Sato C,Naganawa S,Nakamura T,et al.Differentiation of noncancerous tissue and cancer lesions by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in transition and peripheral zones of the prostate.J Magn Reson Imaging,2014,21(3):258-262.
[5]張宏江,王家平,袁曙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對前列腺疾病的診斷價值.醫學綜述,2013,16(20):3772-3774.
[6]李百升,羅洪海,祝剛,等.淺談彌散張量成像在診斷彌漫性軸索損傷中的作用.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9(9):232-234.
[7]何海青,樊樹峰,陳邦文,等.MR擴散加權成像在前列腺病變中的診斷價值.溫州醫學院,20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23
2015-12-28]
445000 湖北省恩施州民族醫學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