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330004)
葉明花 蔣力生△
文獻研究·
王冰次注《素問》小考
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330004)
葉明花 蔣力生△
王冰整理研究《黃帝內經·素問》,可謂目的明確,任務清楚,目標切實,厥功甚偉。本文對此略作闡發。
王冰 素問 次注 考辨
《次注黃帝素問》,又稱《次注黃帝內經素問》。24卷,81篇。唐·王冰編次注釋。成書于唐寶應元年(762年)。
王冰,號啟玄子,又作啟元子。唐景云、貞元間人,享年90余,唐寶應中為太仆令。王氏弱齡慕道,篤好養生,研究《素問》精勤不倦。
《黃帝內經·素問》原書9卷81篇,到了唐代,不唯傳本殘缺,只有8卷,且“篇目重迭,前后不倫,文義懸隔”,“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并吞,而都為一目”,內容和編排均與原著相去甚遠,以致紕繆百出,“施行不易,批會亦難”。有鑒于此,王冰乃精勤博訪,最終獲得師傳秘本,其本“文字昭晰,義理環周”,遂以為據,并參核舊藏之卷,重新加以編次和注釋,進行系統的整理研究,前后歷時12年始克竣工,最終編成一部24卷81篇的《素問》新本。
王冰整理研究《素問》,可謂目的明確,任務清楚,目標切實,厥功甚偉。其目的是“翼乎究尾明首,尋注會經,開發童蒙,宣揚至理”,即要使內容完整,前后貫通,依據注釋,領會經文,啟迪初學者,闡揚高深的醫學道理。其任務是“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旨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并,義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錯簡碎文,前后重迭者,詳其指趣,削去繁雜,以存其要”。其要達到的目標是“庶厥昭彰圣旨,敷暢玄言”,“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即通過整理注釋,使圣人的旨意昭然彰顯,使玄奧的醫學理論得到全面通暢的闡釋,落實到應用上,就是使醫生臨證不會發生錯誤,使學習研尋醫學的人能明白無誤地正確理解醫學經典,使醫學知識更加廣泛普及,造福人民。王冰作為《素問》的早期研究者,無論是在文獻的編次整理上,還是在理論的注釋研究上,都是卓有建樹和影響的醫家。
王冰編次《素問》,最主要的成就有三。
一是緊緊圍繞整理任務,根據各篇的實際內容分類別目,厘定篇名,同時,遷移補缺,校勘正字,刪繁存要,使全書前后相隨,首尾連貫,內容完整,結構合理。
二是在內容編排上,參照全元起《內經訓解》的分類思路,提出了大致以養生保健、陰陽五行、藏象生理、治法診要、脈法精微、經脈血氣、疾病刺法、五運六氣、醫道設教及雜論其他的分類編排方法。這個分類,不僅把基本獨立的81篇醫論按照其內容的相關性編排成卷,更重要的是在卷篇前后相隨的位序安排上,首先倡導養生第一、未病先防的治未病醫學理念,強調陰陽五行的指導思想,繼而掌握五臟六腑、脈法經脈的生理規律及健康標準,繼次明了各類疾病的癥狀表現與診斷辨識,接著重點介紹以針刺為主的治療方法,又次之以五運六氣的內容,最后以醫道設教、醫德培養收編。這種安排,反映出王冰對中醫理論框架結構的邏輯思考,盡管這個思路還比較原始粗略,也不一定完整精準,但同楊上善一樣,篳路藍縷,為后人探究中醫理論的框架結構或邏輯結構邁出了最先的步履。
三是為彌補傳本亡佚第7卷的缺憾,因而補入天元紀、五運行、六微旨、氣交變、五常政、六元正紀、至真要等7篇大論,全面載錄唐以前五運六氣學說,不僅使運氣學文獻賴此得以保存、流傳,更重要的是,充實豐富了中醫關于時間、氣象及環境的醫學內容,對后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王冰次注的《素問》是現存最早的《素問》單體注本,不僅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更有其巨大的學術價值。王冰注釋《素問》,突出的特點有三個方面。
一是除了應用《素問》、《靈樞》的本文互證外,還廣泛參考古代醫學、哲學、天文、地理、歷法、術數等諸子百家的著作,據統計,注文中直接征引的著作就近40種。這種情況一方面固然反映《素問》一書具有廣闊的古代思想文化背景和較深厚的古代科學技術基礎,一方面也反映王冰從多層面、多角度研究《素問》的意圖,從而奠定了多學科研究《素問》的思路。
二是在注釋中大量引用《周易》、《老子》、《莊子》等易學和道家思想材料,開創了以易證醫、援道解醫的先河,成為后世易醫學、道醫學所尊崇的代表人物。
三是深化了中醫理論研究,這也是王冰注釋《素問》的突出成就。王氏在注釋過程中,以昭彰經旨、敷暢玄言為目標,對于指事不明、辭理秘密之處,往往量其意趣,詳其指趣,務使其“深泉凈瀅,鱗介咸分”。就其廣度而言,大凡陰陽五行、五運六氣、藏象經脈、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理論學說,王氏多有闡發,敷揚經旨,廣開法門。就其深度而言,王氏往往還結合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觀察、體驗,深入到理論的核心層面,以自然之理、社會之理、人生之理揭示理論概念或范疇的內涵本質,提出許多富有創見而又意蘊新穎的命題。如在養生理論的闡釋中,針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的四時養生原則,王氏提出了“陽氣根于陰,陰氣根于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等一系列命題,揭示陰陽互根的內在機理。又如對《素問·至真要大論》“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的說法,精辟地提出了“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著名命題,被后世奉為臨床治療虛寒證、虛熱證的不二之法。在詮釋病機理論時還提出“肝氣溫和,心氣暑熱,肺氣清涼,腎氣寒冽,脾氣兼并之”的“五臟本氣說”,以自然之理詮五臟之性,通俗地闡明了人氣從天氣的天人相應之理。諸如此類,王冰提出的許多命題,不僅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養生保健或臨床診療,而且有些還成為中醫理論研究的重大課題。
值得說明的是,王冰對《素問》的整理研究,不但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還有極端的科學負責精神,凡是增益添加文字的地方,“皆朱書其文,使古今必分,字不雜揉”。遺憾的是,由于文本傳抄流通的原因,王氏所增添的文字,可能有部分混入正文。北宋校正醫書局高保衡、孫奇、林億等人奉詔典校,“正謬誤者六千余字,增注義者二千余條”,定名為《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宋以后,王注原本亦佚而不存,各種傳本均為“重廣補注”本的化身。然王冰整理《素問》,發皇古義,次編注釋之首功,亦賴此而江河不廢,萬古傳頌。
[1] 唐·王冰次注.黃帝內經素問[M]. 影印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
Textual Research of Wang Bing Commentary on Su Wen
YE Ming-hua, JIANG Li-she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Wang Bing reorganizedSuWenofHuangDiNeiJingwith definite purposes, clear missions and specific goals.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NeiJingacade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to elucidate his works.
Wang Bing;SuWen; reorganize; textual research
973項目課題“中醫養生理論框架結構研究”(編號:2013CB532003)
R221.1
A
1006- 4737(2016)06- 0001- 02
2016- 09- 07)
△通訊作者,E-mail:jdy678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