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偉 王 煒 熊 英(成都軍區機關醫院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0000)
?
經尿道綠激光治療膀胱頸攣縮(附23例報道)
汪正偉 王 煒 熊 英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探討經尿道綠激光膀胱頸切開術,治療前列腺增生術后膀胱頸瘢痕攣縮的療效,方法 對23例確診為腺增生術后膀胱頸瘢痕攣縮者,應用綠激光治療系統及23F綠激光專用膀胱鏡(美國laserscope公司綠激光治療系統,順康23F綠激光專用膀胱鏡),激光功率設定為80 W。對后尿道尚未完全閉鎖或尿道完全閉鎖的瘢痕實施汽化整形。結果 23例手術成功,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難癥狀明顯改善,術后最大尿流率13~25.7 mL/s,平均尿流率6.2~9.3 mL/s,無繼發出血、尿失禁、膀胱直腸瘺等并發癥發生。結論 經尿道綠激光治療膀胱頸攣縮及尿道閉鎖,相對與其他手術方法,具有易于操作、不易誤傷、攣縮狹窄的復發率低等優勢特點,值得肯定。
【關鍵詞】膀胱頸瘢痕攣縮;綠激光;膀胱頸切開術
膀胱頸瘢痕攣縮(bladder neckcontracture,BNC)是前列腺術后常見并發癥,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采取經尿道綠激光治療前列腺術后膀胱頸攣縮23例,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23例,年齡62~78歲,平均70.4歲,病程中前列腺術后4個月~3年,平均7.6個月。患者常因術后再次出現排尿困難、膀胱殘余尿增多等再次入院,而排尿困難癥狀常較前列腺術前更為嚴重。其中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18例,恥骨上前列腺摘除術后3例,前列腺癌根治術后2例,因膀胱頸攣縮電切術后再次攣縮5例,入院前已經行膀胱造瘺6例,其中伴有假道3例,膀胱頸部尿道完全閉鎖4例。術前最大尿流率0~6.2 mL/s,平均尿流率0~2.5 mL/s,膀胱殘余尿平均為62 mL。所有病例術前常規行膀胱鏡檢查確診,膀胱頸周圍組織瘢痕化表現,僵硬,發白,彈性差,頸部內口細小或完全閉鎖,其中合并前尿道狹窄5例。
1.2 手術方法:應用美國laserscope公司綠激光治療系統,功率設定為80 W,順康23F綠激光專用膀胱鏡。前尿道狹窄者,均成功行前尿道狹窄擴張,麻醉方式采用要硬聯合麻醉,截石位,灌注液為0.9%氯化鈉。膀胱頸口未完全閉鎖者,術中詳細了解膀胱頸部內口位置、大小,充盈膀胱,將綠激光光纖插入內口,旋轉汽化,汽化至內口能通過膀胱鏡時,將膀胱鏡推入膀胱,詳細了解膀胱雙側輸尿管位置、形態,膀胱各壁情況,膀胱頸后唇抬高程度,頸部瘢痕與膀胱的位置關系,完全汽化頸部及前列腺部纖維組織。后唇6點位環形肌“V”型汽化切割離斷。頸部內口完全閉鎖者,先通過膀胱造瘺管充盈膀胱,將膀胱鏡置于水平位,光纖與頸部內口閉鎖面11~12點位汽化,逐層汽化瘢痕直到后尿道與膀胱貫通。將光纖順擊穿小孔汽化切割余瘢痕組織,留置20~22F三腔氣囊尿管,術后生理鹽水膀胱沖洗1 d,尿管留置2~3 d。
23例均手術成功,手術時間15~30 min,平均21 min,術中幾乎無出血,術后住院時間3~7 d,平均5 d,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難癥狀明顯改善,術后最大尿流率13~25.7 mL/s,平均尿流率6.2~9.3 mL/s,無繼發出血、尿失禁、膀胱直腸瘺等并發癥發生。一般均無需再進行尿道擴張。23例術后隨診3個月~3年,一次性治愈20例,復發2例,1例發生在術后2個月;1例發生在術后6個月,此例因在院外施行尿道擴張時,造成假道引起尿道再次攣縮。2例均經第2次手術而徹底痊愈。
膀胱頸攣縮是前列腺術后常見并發癥[1],而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頸部尿道瘢痕攣縮發生率最高,為0.6%~2.4%[2],占前列腺電切術后所以并發癥的21.57%[3]。可能與膀胱頸內括約肌環切除過多;術中電流強度過大;電凝止血創面過大、過深;膀胱頸部及三角區的損傷造成術后組織纖維性修復愈合;瘢痕體質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以及感染因素等有關[4]。而開放手術術后出現膀胱頸攣縮的主要原因有[5]:膀胱頸部未做楔形切除;頸口縫合過深導致膀胱頸口縮小;在纖維化型前列腺切除手術中,纖維組織切除不徹底以及術后反復發作的后尿道感染等。
膀胱頸攣縮診斷一般并不困難,徹底切除瘢痕組織、切斷頸部環形纖維,盡量減少尿道無瘢痕增生處的正常黏膜與組織損傷。使尿道通道盡可能圓滑、平整是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復發的關鍵。目前前列腺術后膀胱頸攣縮或閉鎖多采用腔內治療,以冷刀內切開、電切為目前主要方式。有報道有效率可高達90%,但仍有許多病例,經過反復的冷刀內切開和電切,仍不能解決問題[6]。本組5例中外院反復行經尿道膀胱頸電切2~4次,均不能奏效。
美國laserscope公司生產的綠激光是Nd:YAG激光通過倍頻后產生的波長為532 nm的可見綠色光,能被氧合血紅蛋白高度吸收,而對水相對不吸收,其穿透深度僅為0.8 mm,在汽化層下形成1~2 mm的凝固層,可防止術后組織壞死,減少術后瘢痕組織的形成,有組織“焊接”的作用[7],光纖直徑僅為1.8 mm。對因瘢痕增生而已幾乎閉合或完全閉合的頸口尿道,具有比其他方法無可比擬的優點:綠激光對組織的汽化切割、切開、止血同時進行,故術中幾乎不出血,可始終保持視野清晰。設置恰當的功率,利用光纖360°旋轉汽化功能,不會引起閉孔反射,可避免意外損傷。因其具有以上特性,故更適合用于膀胱頸攣縮的治療。我們認為,經尿道綠激光治療膀胱頸攣縮的手術要點是:①頸部仍有縮窄孔口的,將光纖直接置入孔口內,因光纖直徑僅為1.8 mm,大多均可直接插入汽化,擴大孔口。②完全閉鎖的,可依據尿道與膀胱頸口的位置,選擇11~12或1~12點位為汽化切割的方向,一般不要往下方汽化,以免造成假道。③打通內口汽化足夠大后,將膀胱鏡推入膀胱,詳細了解頸部瘢痕與膀胱位置關系后,退鏡至頸部,再環形完全汽化整個瘢痕纖維組織。④頸部及前列腺部手術創面攣縮的纖維組織應徹底汽化,以減少再次瘢痕狹窄形成的概率。本組1例復發病例中,我們分析原因系膀胱頸瘢痕或前列腺部纖維組織未能完全汽化,造成瘢痕組織的再次生長而引起頸部攣縮。⑤由于頸口攣縮者常伴有假道形成,應將膀胱頸后唇環形肌“V”型汽化切割離斷,徹底清除后尿道形成的假道,使手術創面光滑、寬敞。⑥術中應用綠激光時,應使膀胱處于充盈狀態,以免造成膀胱的損傷,特別是對于膀胱頸完全閉鎖者尤為重要。⑦前列腺和膀胱頸部尿道完全閉鎖者,選擇汽化點是手術的關鍵,可通過觀察閉鎖部薄弱處,自薄弱處試汽化。瘢痕組織無薄弱處或試點汽化薄弱處失敗的,將膀胱鏡置于水平位,選擇光纖與閉鎖面垂直交叉點或偏上方,即11~12點或1~12點為汽化點,定點逐層汽化。利用綠激光纖與光束的30°夾角,將光束向上或兩側照射,使后尿道與膀胱在該點處貫通。然后將光纖插入已貫通的孔口擴大切割汽化。⑧術后尿道擴張選擇性應用,我們認為,尿道擴張可導致新的創面甚至假道,增加瘢痕再次形成的概率。在擴張時,若后尿道遇阻力,不可暴力繼續擴張,應退出金屬尿道探,改直視下膀胱鏡檢查及擴張,最大限度減少副損傷。本組1例就是因暴力擴張形成假道,1周后形成新的膀胱頸瘢痕性攣縮。
總之,經尿道綠激光治療膀胱頸攣縮,相對與其他方法,具有手術較為簡單、易于操作、術中損傷小、留置尿管時間短、住院時間短、攣縮狹窄的復發率低等優勢特點,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峰,魏輝,張曉忠,等.經尿道針狀電極膀胱頸內切開治療膀胱頸攣縮[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6,21(10):772-773.
[2] 李義,葉敏,王加強,等.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后尿道狹窄的防治[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5,26(2):121-124.
[3] 蒲軍,吳小候,唐偉,等.前列腺電切術后遠期并發癥及處理[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7,29(19):1900-1901.
[4] 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216-1223.
[5] 鮑文朔,周劍東,楊均,等.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頸攣縮的腔內治療[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5,19(3):51-52.
[6] Herrando C,Batista JE,Chechile G,et al.Bladder neck selerosis after transu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le.“Study Group of the Puiguert Foundation”[J].Actas Urol Esp,1994,18(2):85.
[7] 何艷艷,李正佳,徐業彬,等.532nm綠激光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進展[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09,18(5):327-331.
中圖分類號:R6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