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龍 邵 蕊(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500)
?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袖狀肺葉切除與全肺切除的臨床價值研究
陳廣龍 邵 蕊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500)
【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袖狀肺葉切除與全肺切除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例的臨床治療為研究對象,通過回顧分析,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袖狀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肺切除術的方法進行治療。通過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通過兩組患者的治療,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5.6%,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3.65%,兩組患者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死率1.2%,對照組病死率2.4% (P>0.05)。手術后的1~5年,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生存率為45.0%、30.5%(P<0.05),通過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效果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采取袖狀肺葉切除手術要比全肺切除手術好,其患者的并發癥率低,生存率高,在臨床中值得廣泛使用。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袖狀肺葉切除;全肺切除;效果
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袖狀肺葉切除與全肺切除手術進行治療。在手術中袖狀切除術比全肺切除術的效果要好,其袖狀切除術可以有效的切除腫瘤、淋巴結,降低肺功能、生理功能的損傷與影響,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近年來,在肺癌治療中袖狀切除術在臨床中廣泛使用,據調查顯示6%~9%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適應袖狀切除[2]。本文主要通過我院收治的8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例的臨床治療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回顧分析,對袖狀肺葉切除與全肺切除手術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例的臨床治療為研究對象,通過回顧分析,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70.7±11.3)歲;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5.7±13.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主要采用全肺切除術的方法進行治療,通過全麻進行雙腔插管,利用后外側進行切口,進行左側全肺切除的患者就有23例,右側全肺切除的患者有21例,在手術中進行淋巴結清理,對全肺切除的患者給予嚴密的重視,并對患者的補液量、補液速度進行有效的控制,放慢輸液速度,避免患者的心肺負擔加重。讓患者保持側臥體位,有利于余肺的擴張,臥床時間1周以上,禁止縱隔擺動,同時要適當的服用一些軟化大便的藥,防止用力排便。
觀察組:主要采用袖狀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在患者全麻下進行內插雙腔管。通過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手術,其左上肺葉袖切的患者有12例,左下肺葉袖切的有16例,右上肺葉袖切有9例,右下肺葉袖切7例。手術中進行區域淋巴結清掃,對患者的支氣管、肺動脈端進行快速冰凍切片的檢查,嚴密觀察N1、N2患者的病變情況,如果患者的殘端出現陰性,就表示無癌組織剩余。如果端-端符合支氣管,就使用3-0尼龍線進行縫合,之后利用30~40 cm水壓進行測試,看支氣管是否存在漏氣的情況,其動脈則以6-0滑線進行縫合。手術后所有患者進入重癥病房進行3~4 d的觀察,對患者使用多柔比星、順鉑、環磷酰胺等化療藥物進行有效的化療。同時,觀察患者的血糖、血氧飽和度、血壓、心電圖等特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嚴密的監測,手術時給予患者注射(或口服)胰島素泵來控制血糖;痰量多的患者,進行拍背或者進行氣管鏡插入吸痰。
1.3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在手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不張、支氣管胸膜瘺、心力衰竭、乳糜胸等臨床癥狀,進行分析處理。通過患者手術后的氣管插管、通氣時間等作為手術后恢復的標準。對患者進行1~5年的訪問,以手術患者的生存率為準。
通過兩組患者的治療,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5.6%,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3.65%,兩組患者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死率1.2%,對照組病死率2.4%(P>0.05)。手術后的1~5年,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生存率為45.0%、30.5% (P<0.05),通過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效果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非小細胞肺癌主要使用袖狀切除術與全肺切除術這兩種方法進行治療。與全肺切除術比較,袖狀切除術可以保留患者的正常肺組織,其手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病率也少,患者恢復的速度快。根據國內其他報道所述,肺癌進行袖狀切除術要比全肺切除術后的病死率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這和本研究的結果相一致,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通過我院收治的8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例的臨床治療為研究對象,通過回顧分析,進行袖狀切除術和全肺切除的術后發現,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5.6%,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3.65%,兩組患者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死率1.2%,對照組病死率2.4%(P>0.05)。手術后的1~5年,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生存率為45.0%、30.5%(P<0.05),通過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效果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采取袖狀肺葉切除手術要比全肺切除手術好,其患者的并發癥率低,生存率高,在臨床中值得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惠建軍.全肺切除術及支氣管成形肺葉切除術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0):149-150.
[2] 陳亮,許建功,王武軍.局限性肺切除對比肺葉切除治療Ⅰ期非小細胞肺癌的Meta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2,12(5):230-231.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