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華(哈爾濱汽輪機廠醫院婦產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6)
?
抗梅毒治療對妊娠梅毒預后的影響
羅文華
(哈爾濱汽輪機廠醫院婦產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6)
【摘要】目的 探討抗梅毒治療對妊娠梅毒的妊娠結局及其預后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梅毒孕婦4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20例產婦在孕早期(孕期≤20周)診斷為妊娠梅毒,在我院接受治療,并分娩,作為觀察組;另外20例患者受客觀因素影響孕期未接受治療,但在本院分娩,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和嬰兒預后情況。結果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25.0%;對照組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55%,組間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新生兒存活率為100.0%,先天梅毒發生率為5.0%;對照組新生兒存活率75.0%,先天梅毒發生率為30.0%。兩組產婦在新生兒存活率和先天梅毒發生率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 妊娠梅毒產婦在妊娠早期及時給予有效的抗梅毒治療,可顯著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和先天梅毒發生率。
【關鍵詞】妊娠梅毒;妊娠結局;梅毒螺旋體
本文選擇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梅毒孕婦40例為研究對象,對抗梅毒治療改善妊娠梅毒預后的療效進行了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梅毒孕婦(單胎)4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20例產婦在孕早期(孕期≤20周)診斷為妊娠梅毒,在我院接受治療和分娩,作為觀察組;另外20例患者受客觀因素影響孕期未接受治療,但在本院分娩,作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均行梅毒血清學檢查,且存在梅毒感染史,符合妊娠梅毒診斷標準[1]。觀察組產婦,入院孕周(12.31±4.12)周,平均年齡(26.57±3.64)歲,平均孕次(3.12±1.69)次;對照組產婦,入院孕周(38.31±1.12)周,平均年齡(27.13±2.36)歲,平均孕次(3.14±1.25)次。兩組產婦在孕次、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認為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產婦受客觀因素影響,孕前及孕后均未接受孕期抗梅毒治療。觀察組產婦診斷為妊娠梅毒后,立即給予對應的治療,方法如下:
非青霉素過敏者,芐星青霉素(規格120U/瓶,生產批號20111213,華北制藥生產)240萬U/次,1次/周,肌內注射,以3周為一個療程;青霉素過敏者改用紅霉素治療(規格150毫克/片,生產批號20121125,山東新華制藥生產)500毫克/次,口服,4次/天,以30 d 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定期檢查RPR滴度,本組產婦均接受2個療程以上治療。
1.3 評價標準
1.3.1 先天梅毒評價標準:胎兒娩出后,當天進行RPR和TPPA檢測,并于出生后第1、2、3、6個月復查RPR,判斷患兒是否存在先天梅毒。標準:第一,新生兒RPR滴度超過母親RPR4倍以上;第二,新生兒出現先天梅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第三,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嬰兒皮損處或胎盤中查到梅毒螺旋體[2-3]。
1.3.2 不良妊娠結局評價標準。不良妊娠結局包括:新生兒重度窒息、流產、早產、死胎、低體質量兒。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妊娠結局比較:觀察組出現不良妊娠結局5例,發生率為25.0%(5/20);對照組出現不良妊娠結局11例,發生率為55% (11/20),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先天梅毒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存活新生兒20例(100.0%),先天梅毒新生兒1例,發生率為5.0%(1/20);對照組存活新生兒15例(75.0%),先天梅毒新生兒6例,發生率為30.0%(6/20)。兩組產婦在新生兒存活率和先天梅毒發生率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WHO調查研究表明,每年新增妊娠梅毒產婦200萬,其嬰兒感染梅毒的發生率可達60.0%以上。隨著抗梅毒治療技術的發展,通過治療可顯著降低梅毒對產婦和新生兒的不良影響。本次研究中,早期診斷為妊娠梅毒的產婦給予了系統性的抗梅毒治療,而對照組產婦未接受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顯著降低,新生兒存活率顯著提升,由此可知,妊娠梅毒產婦給予早期抗梅毒治療后,不良妊娠結局情況顯著改善。當前,國內外研究普遍發現,早期抗梅毒治療可扭轉妊娠梅毒的不良妊娠結局,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可知應積極給予妊娠產婦早期抗梅毒治療。
抗梅毒治療的阻斷時機選擇對于預后影響較大,目前普遍認為,懷孕前和孕早期治療較為有效,可最大限度減少先天梅毒兒發生率。本次研究受條件影響,僅進行了孕早期治療和未治療的預后效果對比,研究發現:孕早期治療組的先天梅毒發生率僅為5.0%,而未治療組的先天梅毒發生率高達30.0%,可知孕早期抗梅毒治療可顯著降低新生兒先天梅毒發生率。
綜上所述,妊娠梅毒產婦在妊娠早期及時給予有效的抗梅毒治療,可顯著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和先天梅毒發生率,建議應對妊娠梅毒實施早期治療。
參考文獻
[1] 周動機,謝慧,張遇嫻,等.不同孕期治療對妊娠梅毒分娩的預后影響[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2(12):121-123.
[2] 魏紅,陳竹,曾義嵐,等.抗梅毒治療對妊娠梅毒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4(11):83-85.
[3] 石靖,刁友濤,李曉偉.不同治療時機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結局及胎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3(6): 274-276.
中圖分類號:R759.1+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