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吉林市人民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
乳腺癌的圍術期臨床護理
張 麗
(吉林市人民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關鍵詞】乳腺癌;圍術期;臨床護理
乳腺癌是是來自乳腺終末小葉單元上皮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現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1],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好發年齡段為40~65歲,且發病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手術治療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但因手術具有創傷性,并對患者造成形體缺陷,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術前和術后的病情觀察和護理,促進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1.1 心理護理:多數乳腺癌患者在確診前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缺乏充分的心理準備,對診斷結果持懷疑態度,在術前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抑郁、悲觀、恐懼等情緒。因此,護士要多與患者溝通,多了解和關心患者,向患者和家屬耐心解釋手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安全性,鼓勵患者接受自我形象的改變,介紹術后乳房再造、佩帶義胸等改良外觀的方法,重塑患者自信。護士要介紹患者與曾經接受過類似手術且已痊愈的婦女聯系,通過成功者的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渡過心理調適期,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
情感支持是最有效的支持[2],要取得其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對已婚患者,應同時對其丈夫進行心理輔導,鼓勵夫妻雙方坦誠相待,取得丈夫的理解、支持和關愛,并接受妻子術后身體形象的改變。
1.2 術前準備:術前患者多食用高營養、高蛋白、高纖維素等食物,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患者的手術耐受力。對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應停止妊娠和立即斷奶,以減輕激素的作用,同時肌內注射丙酸睪丸酮。
術前嚴格備皮。對手術范圍大、需要植皮的患者,除常規備皮外,同時做好供皮區的皮膚準備。乳房皮膚潰瘍者,術前每天換藥至創面好轉,乳頭凹陷者應清潔局部。
指導患者鍛煉患側肢體關節,使患側得到早日康復。指導患者有效咳嗽訓練和排痰方法,預防術后肺部感染。同時做好各項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為順利完成手術做好準備。
2.1 基礎護理:體位護理。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去枕平臥6 h,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飲食護理。6 h后可進流質飲食,次日可進易消化清淡,低脂、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疼痛護理。患者因切口大容易引起疼痛。護士要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減輕切口的張力。保持病房安靜,溫濕度適宜,減少刺激;換藥動作要輕柔;協助患者咳嗽排痰,指導其活動咳嗽時用手按壓切口以減輕疼痛。讓患者放松心情,可以放舒緩愉快的音樂以分散注意力。患者疼痛難以忍受時,可遵醫囑給予止痛劑。
2.2 密切觀察病情: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滲液情況,并予以記錄。乳房癌擴大根治術有損傷胸膜可能,患者若感胸悶、呼吸困難,應及時報告醫師,以便早期發現和協助處理肺部并發癥,如氣胸等。
2.3 維持有效引流:①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壓和扭曲。②保持有效的負壓吸引,負壓吸引的壓力大小要適宜,負壓過高可致引流管癟陷,引流不暢,過低則達不到引流目的,易致皮下積血、積液。若引流管外形無改變,但未聞及負壓抽吸聲,應觀察連接是否緊密,壓力是否適當。③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長度要適宜。④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并做好記錄,術后1~2 d,每日引流血性液約50~200 mL,以后顏色及量逐漸減少和變淡。⑤術后4~5 d引流液轉為淡黃色、每日量少于10~15mL、創面與皮膚緊貼,手指按壓傷口周圍皮膚無空虛感,即可拔管。若拔管后仍有皮下積液,可在嚴格消毒后抽液并局部加壓包扎。
2.4 創口護理: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應以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腋窩處,松緊適度,能伸進一指最佳,避免局部出現積液積氣,保證皮瓣有良好的血液供應,利于傷口愈合。包扎時間以10 d左右為宜,每天定時觀察患者的創口滲液情況、術部膚色、觸覺以及上肢遠端的血運情況。同時,為吸出積血、積液,需要在皮瓣下放置引流管并且接負壓引流[3],固定引流管,防止出現受壓扭曲、堵塞、滑脫等情況。
應隨時注意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4],如有滲血、滲液以致敷料和繃帶被滲透,應及時更換。
2.5 皮瓣壞死的預防性護理:①保持皮瓣血供良好,手術部位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使皮瓣緊貼胸壁,防止積液積氣。包扎松緊度以能容納一手指、能維持正常血運、不影響患者呼吸為宜。②觀察皮瓣顏色及創面愈合情況。正常皮瓣顏色紅潤,并與胸壁緊貼,若皮瓣顏色暗紅,則血循環欠佳,有可能壞死,應及時報告醫師處理。③觀察患側上肢遠端血循環,若手指發麻、皮膚發紺、皮溫下降、動脈搏動不能摸及,提示腋窩血管受壓,應及時調整繃帶的松緊度。④繃帶加壓包扎一般7~10 d,包扎期間不能自行松解繃帶,騷癢時不能伸入敷料下抓搔。
2.6 患側上肢腫脹的預防性護理:①勿在患側上肢測血壓、抽血、靜脈及皮下注射等。②指導患者保護患側上肢,平臥時患肢下方墊枕抬高10°~15°,半臥時屈肘90°放于胸腹部,下床活動時抬高于胸前,需他人扶時,只能扶健側,避免患肢下垂過久。③按摩患側上肢或進行握拳、伸、屈肘運動,促進淋巴回流。
由于手術切除了胸部肌肉、筋膜和皮膚,使患側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制,隨時間推移,肩關節攣縮可導致冰凍肩。術后加強肩關節活動可增強肌肉力量、松解和預防粘連,為減少和避免術后殘疾,鼓勵和協助患者早期患側上肢的功能鍛煉。鍛煉的內容和活動量應根據患者情況而定,一般每日3~4次,每次20~30 min,循序漸進,逐漸增加。
①術后1~2 d將患側肩部抬高30°并制動,活動手指及胸部,可做伸指、握拳、屈腕等鍛煉。②術后2~3 d進行上肢肌肉的等長收縮鍛煉,可用健側上肢或他人協助進行屈肘、伸臂等鍛煉,逐漸過渡到肩關節的小范圍前屈、后伸運動。③術后4~7 d患者可坐起,鼓勵患者用患側手洗臉、刷牙、進食等,并作患側手觸摸對側肩部及同側耳朵的鍛煉。用手握住患側拇指并伸直肘關節,進行輔助患肢上舉達到能與肩關節平齊。④術后1周皮瓣基本愈合后,開始作肩關節活動,以肩部為中心,前后擺臂。術后10 d左右皮瓣與胸壁黏附已較牢固,循序漸進地抬高患側上肢、手指爬墻、梳頭等鍛煉,盡量達到最高限度。之后,逐步指導患者進行患側的手掌盡量超過頭頂并摸到對側的耳朵、肩關節向前向后的旋轉運動,肩關節外展運動、畫圓。
參考文獻
[1] 卞衛和,姚昶,李琳,等.三黃抗氧化方抑制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應激狀態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18(7):590-594.
[2] 李秀麗.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程序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10):951-952.
[3] 諶永毅,鐘一玲,劉麗純,等.乳腺癌根治術后胸壁皮瓣的護理[J].實用護理學雜志,2002,18(11):29-30.
[4] 陳紅麗,周易.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患者手術與康復影響的探討[J].上海護理,2003,3(3):7-9.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2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