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俊武漢體育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
影響移動媒體受眾收視行為的因素
方 俊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摘 要移動媒體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是新興的媒體產業。影響移動媒體受眾收視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受眾的需求、受眾的個性化、收視環境、節目制作水平等,只有充分了解了這些因素,才能找到移動媒體內容創作的方向,提高用戶數量,加強用戶粘附力。
關鍵詞移動媒體;受眾分析;收視行為
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受眾的收視行為都是值得關注的。從功利角度考慮,收視率高,則意味著媒體制作節目的經費將會更加充足,品牌認知度會大大提高;從藝術角度來說,收視率高,則意味著創作者的思想和創意得到觀眾的認可,對于創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促其再接再厲。那么,影響移動媒體受眾收視行為的因素有哪些呢?于筆者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類。
對于現如今的媒體來說,受眾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了解受眾希望從移動媒體中獲得一些什么,是移動媒體節目制作的指向標。
1)求知的需求。受眾需要從移動媒體中獲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識,信息傳播本身也是各種媒體首要的任務。受眾求知的需求主要包括了解國內外新聞時事,掌握整個世界的情況變化;了解國家政策、法令,以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規范自己的行為;獲得知識,使自己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
2)娛樂和交際的需要。人們能從移動媒體節目中得到快樂和放松,精神上得到愉悅和享受,主要包括利用媒介提供的各種文藝作品等娛樂性材料,獲得精神上的享受,陶冶情操,進行消遣,實現交際的需要。
3)社會參與的需要,主要指包括受傳者在接收傳播內容時的心理參與,現場參與感以及對傳播過程的直接參與。
我們不僅要從宏觀大類上來分析受眾的收視行為,也應該將受眾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進行分析。作為個體的受眾,有自己不同的習慣、性格、喜好,區別于任何人。因此,每一個受眾的收視行為都是不一樣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兩點。
1)受眾個人化的心理基礎差異。用戶的心理基礎在各方面都決定著信息行為的發生及其變化規律,這些心理基礎因素包括感覺、知覺、需要、動機、個性差異、價值觀及態度等。正是因為這些心理因素問題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又因為個人心理因素對其行為的影響,所以才會導致用戶信息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復雜化。
2)受眾社會角色的個人特征。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基礎。社會生活中,任何人都承擔著多種社會角色。不同職業、不同社會角色的用戶,其信息需求、信息行為模式都會相應地有所區別。
收視環境對用戶的收視行為來說,并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用戶的意愿。在不用的環境下,用戶會選擇不同的節目。
1)嘈雜的環境下。環境嘈雜時,對話和臺詞比較豐富的電視劇、電影,以及主持人語速較快的綜藝欄目等不太合適用戶收看。此時,用戶會比較青睞于字幕比較大,不依賴于聽覺的節目。如,有些新聞類的欄目,會撇去繁冗的解說旁白,運用字幕來表意。
2)空余時間的長短。移動媒體用戶大多數情況下,經常是抽取非常短暫的空閑時間來觀看移動媒體,譬如等車的時候,坐電梯的時候等等,此時,由于時間較短,用戶也只能選取較短的節目,譬如,各類資訊、以及較短的綜藝節目等等。當空閑時間比較長,用戶則可以選擇較長的節目,如電視劇、電影等。
3)心理環境。移動媒體用戶有時候也會根據自己的心情、狀態等等,選擇想要收看的節目。譬如,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就會點播音樂MV,聽
一些傷感的音樂,也有可能看一些有趣的綜藝節目,讓自己開心起來;當心情很好的時候,包容度就會高很多,點播也比較隨性。
其實歸根到底,移動媒體用戶的選擇最根本的,還是要看節目制作水平,這除了之前論述過的三類最受歡迎的節目外,還包含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1)類型。新聞、娛樂、影視是目前最受歡迎的三大類,但除此之外,生活服務、美容醫藥類的節目也有自己相對固定的收視群體,是影響受眾選擇的很大的因素。2)內容。好的內容全面、健康,在有趣味的同時,還能給人帶來實用和必要的信息,這也是一個節目最根本之所作。依靠豐富、多樣的內容,才能吸引用戶觀看。3)風格。由于移動媒體占用的是大家空閑的時間,那么,活潑、輕松、愉悅的風格應該是大家比較認可的。試想,工作勞累了一天,在擁擠的地鐵里面,對著手機或車載電視,用戶們不會想要大腦再繼續運轉,進行深度思考吧;此刻,輕松幽默的節目能夠舒緩工作壓力,緩解身體疲勞,會是大家的首選。4)創意。創意是節目的靈魂,是融入各項內容、各個環節的。創意就是要給人新的東西:新的內容、新的類型、新的風格。所謂新,就是要區別于一切舊的事物,打破常規,帶給人新奇感。
移動媒體作為一項新興的媒體,存在著很多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這也代表其所蘊含的無限潛力。緊密關注受眾收視行為,了解影響收視的各項因素,才能助推這個朝陽產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文華,邸廣幫,鐘碧園.正面口碑傳播者的專業性對顧客再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51-58.
[2]戴清,朱曉倩.試析優秀現實題材電視劇口碑與收視倒掛現象[J].中國電視,2014(11):40-44.
[3]陳強,陳冰淳.微博內容信任問題的實證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2):124-129.
[4]李怡芳,曹睿.中國社交媒體營銷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36):92-93.
作者簡介:方 俊,所在院校為武漢體育學院。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1-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