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婧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廣播電視臺,湖南衡陽 421300
?
在“走轉改”中實現記者的職業追求
陳寧婧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廣播電視臺,湖南衡陽 421300
摘 要隨著我國新聞戰線的積極響應,人民日報、新華社報紙、解放軍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中央人民電視臺等,各個省區市的新聞媒體也紛紛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一系列活動對員工進行動員以及部署,并且主力提升和正確引導媒體的輿論、回應對于社會的關切,還有服務于百姓生活的最終能力。這其中主要就是針對各界媒體在改革過程中的做法,以及記者對于職業的追求進行探討,以期為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走改轉;記者;職業追求
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部出版社等五個部門召開視頻會議,對于新聞戰線展開相關活動的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等人出席會議講話,其中強調的就是要貫徹和落實胡錦濤書記的精神,著力于把握新聞輿論中的正確向導,著眼提升新聞隊伍的能力和人員的素養,扎實實施“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活動,有針對性的解決其中的問題,也為促進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下面本文針對“走改轉”中如何實現記者的職業追求做出貢獻,以期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一般情況下,在媒體部門接到了走基層的任務的時候,很多人的最先反應就是:該去哪走?其實,基層的概念是相對的,只有在時間和條件都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夠繼續往下走,而且走的很遠。這其中的主要內容并不是絕對的。在出發前媒體工作者就應該意識到走基層的時間短,任務還非常緊迫,所以在基層就在身邊的情況下,主要能夠保證出發的過程中方向和目標都是正確的,就算是完成任務了。走基層的過程正對于所涉及到的基層中街道、社區、醫院、校園,甚至是每一戶人家,只要能看見的地方,腳步能走到的地方,都是“走基層”的去處[1]。同時新聞媒體界的人物“走基層”也是一個能夠展示和鍛煉自身的機會,同時還能發現新聞內容,對新聞媒體的發展做出貢獻。
該往哪走,指的就是媒體工作者在走基層的過程中還需要帶有真情實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意象,只有帶有意象和情感,充分發揮走基層者的身體感官,才能夠帶著感情去思考基層中發現的事情和人,才能把最真實的情況展現出來。在基層尋找和發現最新的新聞內容[2]。
而走基層中走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最終的想法,這一點就需要媒體人考慮到,不能夠為了走基層而到處走訪,還需要在四處查勘的同時做一個好奇、合格的傾聽者,這樣才能夠保證有最新的新聞出現,拉近媒體人和基層人民的距離,獲得人民的信任。這就要求媒體人做一個聰明的思想者,通過記者的思維,把和基層人民聊的家常話、來自群眾口中的話語用專業術語加工出來,同時還需要保證加工出來的稿子是實事求是的。
這點主要就是在走基層的內容方面著手,現在這個階段,很多走基層的媒體都只是走過就結束了,而后期所整理出來的稿子很多都出現對于后續報道少、深層內容報道少、基層問題報道少的情況,但是在后續報道中對于基層人民的成就所報道的就非常多。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走基層就是需要了解到基層人民的最終需求,對此進行報道,這樣才能夠保證基層沒有白走,基層人民的生活受到關注[3]。
當前,我國媒體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采訪的方式不深入,寫作方法存在跟風現象,缺乏自身特點等。一味地提高稿件的數量,這樣的做法也就是為了完成最終的交稿任務,很多走基層的記者都關注稿件的數量,寫出很多稿子進行湊數,這樣的做法完全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并沒有真心地對稿件負責。還有一部分是走了基層,所有的采訪也只
是面對基層中的管理部門,并沒有關心到群眾。同時很多采訪的材料整理出很多,但是卻沒有一件事情是關于群眾的,最終寫出來的內容也不生動真實。最主要的就是記者缺乏對于稿件的精雕細琢,很多稿件從題目到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群眾也不喜歡看。
記者在“走基層”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采訪的選題,不可以僅僅使用單一的形式,需要發揮出媒體的合力效應。同時還需要把走基層的活動長期堅持下去,使記者走基層成為一種常態。利用最新的寫作方式和采訪方式,多發現基層中一些人們不了解的內容,進行相關報道,這樣的稿件也會更加吸引群眾的眼光,投其所好。
綜上所述,在走基層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還需要在走訪的過程中,看出基層人民生活和工作出現的問題,發出稿件幫助其中實際問題的解決,實際上這也是我國倡導媒體人走基層的最終目的,也是其中非常欠缺的內容。很多媒體人在“走改轉”中整理出來的稿件都是傾向我國基層人民創造出來的成就,但是卻沒有了解到基層人民的勞苦生活,也就不能夠實實在在地解決一些問題,就很難達到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目的。
同時媒體人還需要了解自身所背負著的對社會和對人民的責任,在走基層的過程中徹底融入到基層人民的生活,帶著自身的激情和心理的情感還有自身的疑問去走基層,真正了解基層人民勞苦工作中的需求和生活情況,并且給政府提供的解決政策作出媒體依據。
參考文獻
[1]鄭保衛.在深入“走轉改”中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J].新聞與寫作,2014(3):34-37.
[2]王紅衛,楊詠.從“走轉改”談新聞職業精神[J].新聞戰線,2013(3):35-37.
[3]王大山,劉霞,周丹.讓“走轉改”成為新聞人的精神追求[J].中國報業,2012(5):64-66.
作者簡介:陳寧婧,新聞記者,助理記者。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1-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