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本蘭
摘 要:弱智學生經常被人冷落、歧視、嘲笑和瞧不起,因此養成了他們對生活消極的態度。他們對身邊的事情漠不關心,不求上進,沒有自信心。那么如何培養智障學生的自信心對于我們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來說顯得很重要。一、賞識他,肯定他;二、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三、要重視保護智障學生的自尊心;四、讓學生的閃光點“閃光”。
關鍵詞:智障學生;自信心;賞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76-01
在日常生活中,弱智學生經常被人冷落、歧視、嘲笑和瞧不起,因此養成了他們對生活消極的態度。他們對身邊的事情漠不關心,不求上進,沒有自信心。那么如何培養智障學生的自信心對于我們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來說顯得很重要。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建議:
一、賞識他,肯定他
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社會的肯定。 賞識讓人熱愛生命,善待生命,少了它,一個人的自信就會營養不良,甚至枯萎。賞識不僅僅給學生以關愛和期望,還給了他自信,所以要對學生說:“你行!”對于我們的智障學生,更要給他最真誠的愛,欣賞的眼光,信任的話語,甚至處處表現對他的需要,讓他知道自己是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這些都要成為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安排。
二、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
積極創設培養智障學生自信心的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他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大膽去做吧,相信自己”。 如:李磨白做事比較小心謹慎,就讓他保管教室的鑰匙,保管好教室里的財產,他感覺得到了老師的信任和重用,自己很開心,學習和“工作”更有勁兒了。因為學生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教師的評價,教師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他,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三、要重視保護智障學生的自尊心
多贊許,少責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學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因此,作為老師、家長,切忌用尖刻的語言,諷刺挖苦學生,不用別的學生的優勢來比他的不足,不能在別人面前懲罰學生或不尊重學生,不把他的話當“耳旁風”,不濫施權威,以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之產生自卑感,從而喪失學生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別的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發展自尊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
四、讓學生的閃光點“閃光”
每個智障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老師應該分析他們發展的特點、揚長避短,針對不同智障學生的獨特性,因材施教。不要將他們作橫向比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優勢,老師要善于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從而樹立起“我也行,我也很可愛”的觀點充滿信心的面對自己,努力追求進步。如:王麗嘉很調皮,學習也不努力,但是聲音比較好,我們就可以組織一些唱歌或朗誦方面的活動,讓他積極參加,充分表現自己的特長,從而得到大家的贊許和尊重,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老師要善于利用每個學生的優點,并及時啟發引導他,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老師要在學習、生活中注重一點一滴的情境,不放過任何教育契機。從而從小樹立智障學生的自信心,為他將來參加學習、工作、生活等一切社會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他將來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成功,掃除障礙,所以作為老師應該把對智障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
(上接第274頁)當我們對上述兩個問題得出“不見得”的結論時,那么對今后的數學學習產生的影響,也就在其中了。“這里沒有唯一答案”,便成了真理,“多元答案”的探究成了永恒的可能。即運用創造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對每一個數學題予以審視,積極發掘可能蘊含著的新內容、新方法、新的推理和新的表達方式。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加強對探究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正確運用探究策略,才會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才會全面、深入和細致,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探究教學是一種理念、一種技巧、一種品質,它需要教師耐心地培養和長期地訓練;探究學習是一種形式,需要教師優質地組織和高效的實施,才能使真正的探究落到實處,才能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愿探究教學的種子在數學教育中生根、發芽、結果。更愿這棵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結果。
(上接第275頁)析句:學生自學匯報的同時,教師隨時抓住一些重點句幫助學生引導學生更深人地理解說明文。如學生在說太空清潔工是如何清理太空垃圾時讀到“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過去,然后緊緊抓住那個“搗蛋鬼”,接著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減慢飛行速度……”時,馬上提問:“一旦……就……然后……接著……”等詞,討論順序是否能調換?這個設計讓學生體會了行文的嚴謹性,并為之后的說話寫話埋下伏筆。
二、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道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于是,在課堂伊始,我就充分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解決問題的時候,還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講解,這樣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變得踴躍起來。每解決一個問題,都適時地給予表揚,讓學生不斷有成功的體驗。這樣做不僅直觀形象的感受了原文,還能讓學生直接品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