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婷婷++劉雪剛
摘 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數學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在無形中提高著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中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和問題,教師趁機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指導;合作;探究;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90-01
“指導-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我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指導—探究”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才有繼續探究的動力。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是進行“指導-探究”教學的前提。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提出問題:“王力今年8歲了,卻只過了2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了懸念,他們已急不可待,強烈的求知欲已經成為一種“自我需要”,這時讓學生取出準備好的年歷,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營造有利于探究式學習的氛圍就是指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真正對課堂產生安全感和愉悅感,從而真實地表現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學習者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識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
二、“指導—探究”教學的方式
“指導—探究”教學常常采用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學生可以與同伴共同努力,提出問題、制訂方案、收集信息、討論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要充分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和學生間的相互啟發作用,更要注意讓學生合作動手操作,探求新知。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讓學生將平時收集到的鞋盒、煙盒等物品取出來,每四個人為一組展開探究,動手將它們剪開,觀察一下這些立體形體的面有幾個?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與我們以前所學過的圖形有怎樣的關系?通過動手操作與合作探究,使枯燥的學習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從而更易于理解與掌握。
如教學“圓柱的體積”,學生已感覺出圓柱體積與長方體有關,但怎樣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呢?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大家相互討論,終于有學生從圓面積的推導過程進行推想是否可以把圓柱體切割成長方體。于是,學生—起動手,找來—個圓柱體的白蘿卜,合作操作,推導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此時學生完全沉浸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式的喜悅之中。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程度高,自身潛能得以發揮,獲得了知識,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了新時代所需要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學生在“指導—探究”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指導-探究”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由單純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轉化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找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最佳途徑,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之中去。同時,教師更要善于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最終達到“指導-探究”教學的終極目標。
例如,5本相同的書摞起來有40毫米高。多少本相同的書摞起來有120毫米高?一般的同學都是先求出每本書有多高,然后再求多少本相同的書摞起來有120毫米高。但是細心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分析就會發現,120和40之間有倍數關系,能不能先用120除以40呢?通過分析、討論得出是可以的,120里有多少個40,就有多少個5本。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機會,使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做旁觀者,而做主動參與者,群體參與的結果是產生和諧的情感共鳴,使他們不同程度地體味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指導-探究”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眾所周知,“指導-探究”教學正處于一個實驗階段,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因此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比較高。作為教師,應隨時關心最新教育教學動態信息與發展水平,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才能,做一口永不枯竭的活水,能源源不斷地補充新的營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創設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盡量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教學節省大量的時間,將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探究與驗證,提高“指導-探究”教學的效率。
“指導-探究” 教學在無形中提高著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從中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和問題,教師可以趁機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和創新意識。如果長期堅持下去,就一定會綻放出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