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73-01
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不愛聽、不愛學,老師上課也覺著累,而且教學效果也不太好。面對精彩的網絡世界,學生往往會不小心在里面“迷路”。本文對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有效性進行了探索。
一、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要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需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習觀和師生觀。我們要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舊模式,追求和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授予學生主體權和參與權,埋葬老師的主宰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徹底摒棄“唯我獨尊”的教學方法,實行民主教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爭與合作。師生間、學生間互相尊重、信任、友愛、和平相處,建立平等友愛的關系,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在課堂上,在老師前充分解放思想,樂于發表不同見解,積極討論。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爭合作。例如在課堂設計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展示學生制作作品,讓學生介紹創意及思路、制作技巧,學生在欣賞評價作品的同時受到啟發。還可以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交流中不斷豐富自己的作品。
實踐證明,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老師的表揚下,學生體會到了自己的成功,這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自信心,使學生感到自己有很大的發展潛能,自己并不比別人差,并不是“后進生”。只有在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思維才會敏捷,才會真正自主學習,才可能去探索、創造。再加之老師“導”得有法,“啟”得有道,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充分參與操作實踐,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會學習,學會用知識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才能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
二、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個軟件教與學的特點。
由教學生“學會”變成教學生“會學”,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課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知識和學習實踐中自我篩選和設計目標,自己尋找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以及自我管理學習過程的能力。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學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對課本中word、excel等十余個軟件逐一操作,對使用過程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預見學生會出現的問題逐一記錄下來,在講課和上機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指導。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對每個軟件按課本要求,只介紹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學生自己去大膽使用。作業布置得靈活,學生們做的有的比書本或教師要求的更好,這就開發了學生潛能。由原來的教學生“學會”使用各個軟件變成教學生“會學”,會探求各軟件中包含的各項功能。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學習知識會更主動、興趣會更濃,培養好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今后自己學習、迅速掌握新開發的軟件有很大好處。
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
新的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于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边@些理念對改革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在教學中也應該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己主動獲得知識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術的操作有許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師不必講得太多,指導得太細。比如在“畫圖”軟件中,教師講解了矩形的畫法,那么其他橢圓和圓角矩形,就不必再講解了,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其它兩種圖形的畫法。又比如說“復制、剪切、粘貼”,只要教過一次就可以了,各種軟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說,大膽放手,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借鑒游戲規則,創新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上都具有其他課程所不同的特點,因此其教學模式也應與眾不同。為什么網絡游戲能讓人廢寢忘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設計應用了“目標驅動”的原理,并且目標設計的有層次,有梯度,能夠不斷地刺激參與者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借鑒這一游戲規則,激發學生不斷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課程的學年總目標按照從上而下,由淺入深,低門檻、密臺階、緩高度的原則逐步分解為若干支目標、子目標(每節課應完成1個子目標);再將子目標分解成若干個任務。譬如,《表格制作》這一子目標時,教師向學生提交任務書,只做基本講析,然后由學生通過循環不斷的“任務——完成——新任務——再完成”的路徑去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筆者曾經試行過這一教學方法,它能讓學生在不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加了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別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是日新月異。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多方面、多渠道、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否則必將為社會所淘汰。課堂教學是學好每一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主體參與,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適當的運用到每一節課中,并不斷總結好的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總之,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