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陜西鎮安 711500)
商洛小麥現狀及發展建議研究
馮娟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陜西鎮安 711500)
商洛市屬于陜西省東南部,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是聯系陜西與湖北的天然紐帶,素有“秦楚咽喉”之稱。地處秦嶺南麓,位于漢江支流乾佑河與旬河中游,境內地形特殊,南三縣溝壑縱橫、山高路陡,北三縣屬于丘陵地帶,境內適宜于大面積的玉米、小麥等糧食農作物種值。玉米、小麥是該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搞好小麥種植與研究對于商洛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影響陜南糧食發展的重要保障。
商洛小麥;現狀;發展建議
商洛是陜南重要的糧食農作物產區,具有大量的糧食農作物種植面積,小麥是商洛的第二大種植面積的農作物,滿足商洛地區對小麥的需求,還能為其他地區提供糧食作物,可以有效的為我國的糧食生產提供基礎。為了明確商洛小麥的發展方向,需要科學的對商洛地區的小麥現狀進行分析,明確商洛小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商洛地區的氣候、地質等實際情況,推動商洛小麥的持續健康發展,促使我國糧食儲備水平的增加。
1.1 商洛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因素
商洛位于陜西南部,境內具有盆地和丘陵等地形,主要呈現周邊凸起中間凹陷的地形特點,種植面積較多,可以大面積的對玉米、小麥等糧食農作物進行種值,面積占全省的很大一部分,土壤富含大量的有機質,具有適宜小麥種植的地理環境,為大面積種植小麥提供了基本因素。商洛地區的水源充足,在具有南方特征的基礎上,也兼顧北方的特點,商洛地區的年降水量700≤p≤800mm可以廣泛的用于小麥的灌溉中,為小麥種植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商洛地區的氣候類型屬于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年最低氣溫高于0℃,平均氣溫14℃≤T≤15℃。
1.2 小麥種植分布與栽植技術
商洛地區具有良好的小麥種植歷史,不同地區的小麥的種植情況也存在差異,一些地區主要以春小麥和冬小麥的兩熟方式,一些是以小麥和玉米兩熟的方式,使得商洛地區小麥的種植面積產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商洛的部分地區受到山地和土壤的影響,使得小麥的單產水平不足。
栽植技術是提高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包括開溝、種植、除病、除草等工作,從而使得小麥的產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并規避病蟲害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2.1 區域產量不均衡
商洛地區的小麥產區分布不均勻,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地形因素、降水、土壤豐富度等存在差異,這也就導致商洛小麥的產量不均衡的情況,小麥產量區域性較為嚴重。例如:在商洛某地區,小麥主要以一熟的方式,進行種植,但是受到水分的影響,不能進行二茬小麥的種植,而且小麥在種植過程中,會受到水分的影響,造成小麥成活率不夠高的情況,而且,土壤環境的也不夠良好,土壤豐度不足,使得商洛地區的小麥產量不足。
2.2 小麥種植病害嚴重,影響小麥產量
區域種植的糧食作物種植,主要是對糧食作物的產量和抗病蟲害能力進行考慮。在商洛地區,受到氣候因素和自然環境的影響,使得商洛地區成為病蟲害多發地區,較比其他地區,商洛的病蟲害發病頻率更高,嚴重對商洛小麥的生產水平造成影響。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常年的病蟲害防護措施,使得區域病蟲害的耐藥性不斷增加,導致商洛地區小麥的種植服務年限不斷縮小,使得一些種植的優勢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制約糧食產量的提升。
2.3 小麥品種駁雜,品質有所欠缺
小麥品種的選擇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現階段,商洛區域內存在小麥品種多樣化的特點。但是品種的駁雜使得小麥的品種退化和抗病能力的降低,致使不同品種的小麥在區域內退役效率過快,影響商洛的種植水平。此外,受到商洛區域條件的影響,導致商洛小麥中富含的面筋含量較低,小麥的品質偏低,影響小麥的銷量和深度加工,致使小麥的質量不能達到預期標準。
2.4 小麥田間管理需要加強
小麥種植的田間管理是影響小麥成活水平和種植產量的關鍵因素。但是受到小麥種植成本和市場價格的影響,使得部分地區的小麥種植農戶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小麥田間管理的質量存在不足,沒有科學的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導致小麥的產量不高,品質欠缺的情況,制約了商洛小麥產業的發展與完善。
結合商洛地區的實際情況,針對商洛小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宜商洛小麥發展的建議,旨在推動商洛小麥的發展,促使商洛地區的小麥產量和品質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3.1 強化產量控制,發揮區域優勢
結合商洛的區域特征,科學的對栽植技術進行優化,加強對土壤和氣候因素的改進,針對一些土壤質地差、肥力不足的情況,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結合小麥種植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對小麥、玉米等進行種植,充分發揮小麥、玉米的特點,促使區域優勢得到有效的發揮,實現區域小麥的生產質量的提升。
3.2 強化小麥病蟲害的控制
小麥病蟲害是影響小麥生產的重要因素,為了降低商洛小麥的病蟲害的影響,需要重視新品種的研發和改善。在實際的小麥種子的研發中,需要科學的對生物技術進行應用,促使商洛的小麥的病蟲害的抗性得到全面的提升,針對蟲害可以生物防治的方式進行控制,從而有效的提高小麥病蟲害的抗性,縮短種子品種的退化和退役,從而充分發揮種子的性能。
3.3 優化商洛小麥的品種研發,提高小麥質量
需要加強對商洛地區的小麥研究工作,明確區域的氣候特點和環境特點,建設育種基地,由專業的人員進行小麥種子的研發,從而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區域品種,促使小麥的品質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針對小麥品種駁雜的情況,建設具有區域特點的小麥品種,并使得區域內部的小麥品種統一,形成具有“一域一種”的小麥種植品牌,推動商洛的小麥的持續健康發展,促使小麥的品質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3.4 政府加強補貼,提高田間管理質量
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商洛的小麥扶持政策,從而充分調動區域的積極性,加強小麥的種植管理,重視各類田間技術的應用,從而使得小麥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①需要加強對栽植技術的研究,促使小麥栽植技術可以與區域的氣候因素,地質因素相匹配,規避各類安全隱患的發生,提高小麥的成活率。②重視小麥的田間管理,加強對小麥種植的質量,規避“靠天吃飯”的形式,有效的對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進行控制,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促使小麥的種植水平和產量可以得到大面積的提升,積極推動商洛小麥的持續健康發展。
商洛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但是受到地質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商洛地區的小麥生產質量和生產水平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商洛小麥的現狀分析,明確商洛小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商洛地區特點的發展建議,加強對種子的研發和實驗,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品牌,政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促使田間管理和栽植技術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積極推動商洛小麥生產水平和小麥品質的提升,形成具有商洛特點小麥產品,推動商洛小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張先平,梁秋霞,尹素芬,王曉娥,李云,楊利群.關于陜南小麥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陜西農業科學,2011,05:123~124.
[2]侯運和.陜南三市小雜糧生產發展現狀及建議[J].農業科技通訊,2010,11:12~13.
[3]梁秋霞,張先平,李云,郝興順,許偉,尹素芬.商洛小麥的變遷和現狀[J].中國種業,2015,12:45~47.
[4]李茹,單燕,李水利,林 文,劉 芬,同延安.陜西麥田土壤肥力與施肥現狀評估[J].麥類作物學報,2015,01:105~110.
[5]邢閃,趙景波.陜南地區清代霜雪災害及分形特征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12,03:86~91.
S512.1
A
1004-7344(2016)10-0227-02
2016-3-7
馮娟(1978-),女,助理農藝師,大專,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