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菊華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一成不變地上演“教案劇”,而是師生、生生之間不斷互動而生成的精彩華章,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交往、共同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課堂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整,追求動態生成,從而讓數學課堂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煥發生命活力。
我在教學人教版七下數學《平行線》這一課時,在學完了平行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后,我出示了如下圖練習題,問線段AB與CD、AB與EF的位置關系分別是怎樣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識別平行與不平行),學生很快回答:“AB∥CD,AB⊥EF。”我隨即問道:“能說說為什么嗎?”一學生馬上說:“一看就知道。”許多學生馬上附和。這個問題確實較難回答為什么,我引導學生:“我們已學了推平行線法,能否從平移的角度來說明?大家先思考再討論。”
學生討論非常熱烈,不一會兒,就有好多學生舉起了手,我叫了一位差生走上講臺展示,他拿起三角板,使一邊貼緊線段AB,然后直接將三角板“平移”到了線段CD的位置。
“他這樣還不如不講。”有學生在下面叫嚷,我立刻請他上來,只見他拿了一支鉛筆,貼緊線段AB,先往下平移3格,再往右平移2格,正好到了線段CD的位置。
過程清楚明了,我立刻評價他做得好,教室里掌聲響起,說明大家認同了他的思路。
接著在講AB⊥EF時,因為我出題的本意只想讓學生了解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平行和垂直兩種,為什么垂直只簡單提了一下,說:“和剛才探討平行一樣,將線段AB平移到EG的位置,很明顯EG⊥EF,所以AB⊥EF。”沒想到有人故意跟我“抬杠”,“老師,為什么EG⊥EF?”發問的是愛鉆問題的韓涵(化名),為了趕時間,我說下課后再給你解釋。這時,我看到一副失望和無奈的表情,教室里一下安靜下來。我遲疑了一下,改口說:“要不,我們大家先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看看根據我們已學知識,能否解決,好嗎?”學生馬上開始了熱烈的小組討論,而我卻著急了,擔心完成不了我的教學任務。不一會兒,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平時語言不多的張承偉(化名)高高地舉起了手,看他一副胸有成竹和得意的樣子,我讓他說說他的想法。他說:“老師,我能到黑板上指著說嗎?”我點頭同意,他小跑上講臺,開始了他有聲有色的講解:“我認為△EGM和△FEN形狀和大小一樣,所以∠MEG=∠EFN,∠MGE=∠NEF,而∠NEF+∠EFN=90°,也就可得∠GEF=90°。”
妙極了,竟然能看出這兩個三角形全等,而且也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這是八年級上學期才學的內容呀。
在他的提示下,又有一同學舉手,“△GEH與△EFQ可以重合,這樣就有∠GEH=∠EFQ,而∠QEF+∠QFE=90°,因此,∠GEH+∠FEQ=90°。”
“真聰明,活學活用,一點就懂。”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看著幾個平時也特別愛動腦的同學未能表現自己而不甘示弱的神情,真是不忍心收場,但看看時間已不多了,我不得不進入下一環節,我正準備開口,從一個角落里傳出:“老師,等一會兒,我還知道它們為什么垂直。”我一看,果然是愛動腦筋而不服輸的廖勝華(化名)。我猶豫一下,先前那個同學的表情又浮現在我眼前,我只好讓他講。
廖勝華同學走到講臺上,在黑板上邊比畫邊敘述:“把線段AB向下平移5格,然后向右平移1格得到△GEM,然后把△GEM繞點E旋轉到△EFQ的位置,剛好轉過了90°,也就是∠GEF=90°。”
天啦,他居然能用旋轉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真了不起,同學們被他有廣博的知識所折服,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此時,下課鈴聲響起。
一節課就這樣收場,確實不能算一節成功的課,但仔細想想,這節課給師生的收獲卻不少。本堂課盡管沒有完成計劃,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較好的展示和發揮,學生的討論是激烈的,思維是活躍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多樣的,甚至是超前的。回憶當時的情景,假如我為趕時間而不理睬同學們一次又一次的發問,那將會扼殺多少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其他學生的創新思考,精彩發言了嗎?正是因為我及時控制了自己,順水推舟,調整教學程序,促進了生成。課堂是動態生成的、變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抱著教案一成不變,要耐心傾聽、沉著思考,根據學生的思路,及時調整教學設計,甚至放棄原有的教案,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生成教學資源,讓課堂更精彩。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它隨著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使課堂呈現出動態變化、生機勃勃的新特點。
這堂課也使我意識到,一節成功的課并非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老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收獲和發展。同時我也意識到,新課程中一些無法預見的,從未經歷的數學情境,對我們是一種強大的激勵和挑戰,課堂要有預設,但更重生成。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