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晨效
摘 要:簡要介紹教學反思的施行方略和高中課堂復習中的思想方略,提升備考學生的復習效率,不但在知識上有所深化,而且要在思維上也不斷發展。
關鍵詞:高三數學;教學;策略
高三復習課的教學基本策略能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在反復的思維深化中彌補學生的知識漏洞,讓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能力更加完善。
一、教學反思查缺補漏
對高中教學實施反思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缺乏教學活動自我反思,很多高三學生在復習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深化新知識,對很多內容重新梳理,但是,沒有在忙碌的學習中進行反思、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沒能了解一段時間以來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不去探討學習中有待加強的部分,盲目地向前走,會讓自己的知識點有所遺漏,所以,會出現學得很辛苦,但是沒有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所以,教學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質疑反思能力,要制訂設計方案以及實施步驟。
學生反思能力培養進程中要做到幾點:(1)確立教學目標。讓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不是單純的知識點。(2)在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探索,并自覺構建學習體系。(3)改善學習的環境。(4)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在教學的時候找到解題方法,避免較大性的思維跳躍,并結合參考題有所取舍,并且把精彩之處在錯題上進行標注。查缺補漏其實就是反思的過程。不但要把不會的題目學會,還要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及時歸納總結。
二、注重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快樂
在復習課開展的過程中,因為要通過大量的試題深化和靈活運用知識點,如果能夠把課程組織得活潑生動、情趣盎然,學生在領略數字優美的時候才能夠把苦役變成享樂,防止學習中的智力疲勞。一道好的數學題,是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能夠深入題目當中,體會其知識和思維的精妙運用,當教師帶領學生解決一道題的時候,學生可以從中學會很多思維,并且總結解題方法和技巧,同時,樹立學習自信心,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主動解題的興趣。首先運用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其次運用成功原理鼓勵學生,讓學生把苦學變成樂學,另外,在教學方法上教學生“點金術”就是教會學生便捷的解題方法。圖形有著比較直觀性的表達形式,相對于數學語言有著比較強烈的表達優勢。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最好把抽象難以理解的代數問題有效地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不斷地轉變,開拓學生的思維,明確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效率。
三、復習中策略思維探討
1.情境教學策略開展
情境教學模式的創設讓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環境熟悉,所以,對事物的學習能力引入更多的個性化思維,也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如“重心”這一概念的引入,教師根據書本內容講解,學生了解的是數學概念,對其屬性和基本的應用了解不到,但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如果運用相關的情境引入,學生對平行線有立體的認識,就會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如果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實際,比如說教室門窗的邊框以及墻的邊角線。再通過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想象如果把這些直線延伸,那么能否相交?它們都應該處在什么樣的位置?”學生有著初步的立體化思維,學生在原有的基礎知識上引入“重心”會提升學生對立體圖形的理解,學生在復習中能夠在思維轉化中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數形結合,通過圖像的直觀分析能夠很清楚地了解到題目中要推斷出來的條件,同時,運用代數的抽象分析和邏輯性開展推導,可以避免幾何的直觀性所帶來的約束,同時突出數形結合的優勢。
2.提問教學策略的引入
在復習課開展的進程中,教師適當的時候要給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供主動提問的機會,但學生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提問能力,所以,對待事物的整體感知度不是很高,問題也想得不夠深入。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師生關系不平等和教學氛圍不合理。教師一直以來把自己看成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讓課堂的氣氛保持得比較嚴肅,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受到禁錮。主動提問中要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開展主動思考,學生如果不能了解學習內容就不能夠提出合理的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和學生接觸,盡量和學生保持平等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夠把自己的疑問勇于提給教師,教師初期開展提問教學的時候運用討論式教法方法減少學生的恐懼感。學生把提問當成日常學習環節中的一部分,不要當成生活的負擔。
總之,要想高三復習課教學效率,教師首先要全面把握知識體系,并且對教材深入挖掘,在精心組織下,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因為復習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所以一定要明確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蓓.變式教學策略在高三數學復習中的實施[J].教育導刊,2013(06):16-17.
[2]林昆星.淺談高三數學復習課的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3):9-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