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基礎的語言類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合作式教學可以通過小組內的合作、探討,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表達機會,讓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意義。
關鍵詞:合作式教學;初中英語;應用
一、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1.培養學生情感,提高交際能力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中,往往是老師講授知識,學生較為被動地接受,學生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通常也僅限于老師的提問等方面,學生用英語交流的機會較少。但是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不僅能充分表現自我、自由表達意見,而且還能有更多的機會用英語跟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用英語的思維解決問題。
2.鍛煉學生思維,增強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以素質教育為根本,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有的學生平時學習不夠努力,也不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小組的整體成績,小組成員間積極發揮自己的力量,各個成員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改掉不認真的壞習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3.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責任,并逐漸養成關心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小組學習中,各個組員共同擔任學習的任務,組員間通過不斷交流,不但充分展現了自我,還可以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在相處的過程中了解他人、欣賞他人、接受他人,進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1.整體積極性不夠
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有的學生不積極參與討論學習,與小組的行動不一致,難以在小組學習中有所收獲;有的同學,較為注重自己的學習,忽視了整個小組的任務,學習好的學生不愿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缺乏相應的合作精神,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了整個小組的學習效率。
2.資源的分配不均
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可能引起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整個教學效果。在英語的學習中,有的學生語感比較好,而有的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則較為吃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表現比較活躍,而較差的學生則不太愿意在小組中發言。比如,口語較好的學生經常在小組中發言,自我感覺良好;而口語較差或語言組織能力不強的學生則基本閉口不言,避免讓別的同學發現自己的缺點。久而久之,也就阻礙了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發展,最終導致學習資源的分配失衡,影響整體的學習成績。
3.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探究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學習任務的分配,然后小組內部又對任務進行細分,落實到每個成員。例如,在對英語中的常用句式進行學習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各種常用句式的理解,便把任務分配到小組中,讓小組成員探究學習,學生往往只是運用簡單的例子加以鞏固,并沒有深入了解句子的成分,缺乏深入探討的學習習慣。
三、靈活運用合作式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教師做好引導工作
合作式教學雖然更多的是學生的參與,但教師的重要地位也不可忽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有效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學習。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different looks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根據世界三大人種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來討論不同膚色的人種及其特點,三個組可以比賽看哪個組說出的特點較多,這樣通過老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2.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合作學習是一個集體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小組各成員能力培養和鍛煉的過程,通過小組學習,每個成員的個體素質都會得到鍛煉。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要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比如,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且注重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品格,進一步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目前很多教師廣泛采取的教學模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取知識,還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與同學溝通、交流,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練習口語;此外,通過合作學習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與人相處的技巧,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但合作學習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運用不當將會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所以,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友竹.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互動式教學與觀察式教學的方法[J].新課程:中旬,2013(06):158-159.
[2]許婷.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海外英語,2012(12):45-4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