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招華
摘 要:立足于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通過分析實際教育價值實現過程中的問題、原因,明確提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途徑:引導、接受、實踐。
關鍵詞: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方法
一、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含義
本文所述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以認識活動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以創造性的勞動為前提,始終作用于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此概念分為價值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主體是教育與受教育者;客體是相關教育活動、功能和屬性。
二、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成因
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育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但在新時期背景條件下,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又面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足夠的重視,教育者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當前學校教育仍以升學為導向,這就使各學校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與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由于語、數、外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升學成績,思想政治課的課時往往被大量占用。此外,由于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授課隨意性較強。部分學校隨意安排其他課程的教師頂替,這樣參差不齊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由于非專業教師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多以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來滿足課時安排。這不僅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長久以往還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2.教學方式僵化、內容滯后、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與當前的社會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思想政治課程是涵蓋經濟常識、道德修養、社會發展以及哲學和愛國主義等多角度、多學科的課程。但實際教學又因教材內容過于陳舊、單一,無法使用教材內容來解釋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也無法解答中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由于缺乏應用性,也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此外,思想政治課程基本沿襲了傳統的說教、灌輸教學方式,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課多以試卷的形式來評定學習成績,缺乏能力培養,忽視了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效果。上述教學上的偏頗造成學生整體素質不佳,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欠缺,導致學生的理念也偏離了教育軌跡。這不僅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還為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留下各種隱患。
3.社會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負面影響
中學生不僅受學校教育的影響,還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已經逐漸改變,由傳統的單一性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這使人們在道德、價值和世界觀方面有了較大的差異,并被大家逐漸包容。但這其中的拜金、享樂、功利主義造成部分人產生腐朽、落后的思想。中學生是性格、品質、思維和思想逐漸形成的階段,一旦該階段缺乏相應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指導,就極有可能造成他們人生軌跡發生偏離。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本人的健康成長,還有可能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帶來危害。由于社會環境復雜,中學生又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這種客觀因素也造成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很難快速實現。
三、實現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相應措施
1.加強教育引導
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應循循善誘地將課本內容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中學生。以教學目標為指導,結合學生特點劃分不同層次,通過因材施教來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并逐漸培養學生合理、健康、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教育引導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關鍵環節。
2.接受選擇
中學生的思想教育應明確其主要實現途徑——接受選擇。為保證教育引導達到有效性的目標,必須接受明確選擇的途徑。傳統教育的出發點是“教育者”本身,而不是“受教育者”,因教育工作者無法換位思考,導致途徑選擇不科學。因此,我們有必要調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兩者的及時溝通保證和諧相處。教師應通過有效溝通對學生所接受的內容加以選擇和整合,并通過內化和外化等環節來規范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并實現內化思想品德和外化品德行為。
3.適當增加教育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學生的思想教育也必須遵循這一準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觀點就是以實踐為基礎。缺乏實踐的社會價值與社會文明都不會長期存在,也無法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還需通過實踐加以證實,同時,不斷地檢驗、反復與提高才能真正推動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
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諸多問題,我們必須結合解決問題來尋找更為科學的教育模式。此外,我們在教育活動中需結合實踐活動來實現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5-77.
[2]馬霞.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進措施[J].新課程:教師,2009(09).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