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偉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新時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高中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傳統高中信息教學不能與科技發展相適應。因此,在高中信息教學課堂上實行“翻轉課堂”模式,有效提高教學成果,促進信息教育改革?;诖?,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其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研究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課前將要講授的知識點錄制下來,并發布到網上,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看,進行新知識的預習。而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練習,在不懂的問題上及時向教師請教,并進行小組交流。為此,下文立足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實際運用。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1.設施落后
信息技術是一門對理論與實踐要求很嚴格的學科,但是,很多地方有教材無網絡,教材內容與配套設計無法吻合,有理論無實踐,最后教學的結果是教師無從下手,學生無法理解課程。這種教學背景下的教學理念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義。
2.教學理念滯后
隨著科技與信息的高速發展,具備信息技術能力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普遍要求。雖然我國一直在大力倡導和推行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理念卻依然根深蒂固,一門課程在考試中的成績往往決定了學生、家長、教師的重視程度。在我國高中教學中,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基本沒有列入考試范圍,教師與學生都不愿意為之付出太多的精力。教育對“前途”的重視往往大于對“素質”的重視。
二、“翻轉課堂”教學策略
1.課程導入
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導入是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在學生課前的預習中涉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但是教師與學生不在同一個空間中進行思維的碰撞,課前的教學微視頻是一節課的開始,能夠使學生在沒有教師管理的環節中集中精力預習,由于微課程為5~10分鐘的短視頻,因此課堂導入環節不宜超過兩分鐘。其中課程導入的實施方式分為四種:(1)通過故事的講述以及與課程內容相關內容的闡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2)通過懸念導入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情境,引入正文;(3)視頻導入法,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錄像,引出知識點;(4)生活經驗法,教師從生活經驗方面入手,制造與課程內容相似的話題。
2.課前學習
在高中翻轉課堂課前學習中,首先,需要學生學會如何對知識進行獲取,例如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習資料下載等。在學生獲取資料包之后,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以及學習節奏進行學習調整。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根據課件中的引導進行學習。為了實現學習目標,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視頻,在學習中自由快進與倒退。學生根據學習資源包中習題的練習,通過視頻教學,進行任務練習。完成任務后發到教師郵箱中,將不懂的問題進行網上小組交流討論,如果不能解決,最后交給教師解決。
3.活動組織
高中信息技術活動的組織按照其功能劃分為三種:(1)管理性組織;(2)指導性組織;(3)誘發性組織。管理性組織主要表現為對課堂紀律的組織,旨在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在高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不是課堂上的主角,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對于學生自律性較差的現狀需要教師對其管理;指導性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另一方面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當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遇到問題,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小組中,進行針對性指導;誘發性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強化,翻轉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發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對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的了解?!胺D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同教學方法有不同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基本素養的評價,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學科知識以及教育知識等方面的評價;在業務能力上評價,包括對教師系統化設計能力的評價、教學實施能力以及社會研究能力的評價。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信息技術教學的固有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成果,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包括課程導入、課前學習、活動組織以及教學評價等環節。本文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進行研究,提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策略。
參考文獻:
[1]趙瑩瑩.“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2]田華.基于網絡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霍惠芳.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研究[D].延安大學,201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