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 要:主要分析了英語課堂分層教學的重要性,闡述如何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式來提高學生整體的閱讀水平。針對英語教學課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摸索,提出分層次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分層次閱讀;策略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在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的任務不只是要讓學生學會有關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其獲取文章提供的相關信息,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領悟其內涵,并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要本著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理解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進行定向培養與發展,逐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對于初中英語閱讀,理應科學運用閱讀相關的理論知識來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指導,幫助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一個有效且正確的閱讀方式,從而增強對各類閱讀材料的正確直觀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中學英語閱讀課教學現狀
(1)有部分教師不能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分層,只重視聽與寫的實際操練,而忽略了對學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培養。由此造成學生在英語閱讀時間上的分配不當。而有些教師,他們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把學生按個體需求進行分層,把閱讀訓練巧妙地融入聽說讀寫技能訓練之中。
(2)學習環境是對學生英語閱讀學習影響很大的重要因素。對于英語閱讀學習,不僅要閱讀好每一篇文章,還要注重對詞匯的理解,還要對該文化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底蘊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目前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一方面,部分教師由于綜合素質較低,其知識面覆蓋不夠廣,由于對英語沒有全面的認識,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對英語閱讀缺乏相應的見解,根本調動不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另一方面,中學教學任務相對比較繁重,學生對必備的學習任務進行了學習,卻很少有實質的英語實踐以及課外閱讀,并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的英語知識良好地吸收,相應的英語閱讀的缺失,還影響了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3)目前在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學生能應付考試,在進行英語學習和閱讀時,只注重重點詞匯的提及,使很多知識內容只浮在學習的表層之上,根本沒有讓學生很好地抓住文章核心以及相應的文章層次。而且在教學時,大部分教師都是以課本范文來進行講解,照本宣科的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完后,只能片面知道文章所講述的內容,閱讀內容不新穎,沒有故事性,這些原因都已成為制約學生閱讀興趣的因素,而在閱讀難度上,由于內容的不同,在難度上確實會有差異,這也同樣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效果。相應的由于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對英語閱讀有抵觸感,英語閱讀現狀不容樂觀。
三、分層教學
1.分層教學的提出及依據
目前,在初中英語學習中,由于中學英語教材的不斷更新,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已經實施出臺,但以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標準及教學模式來定向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顯然效果不足。因此,因材施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是促進學生進步的有效措施,也是促使教學落到實處的有效方式。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也屬于教學的一種模式,但更多的是對教學思想改變的體現。它是根據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挖掘每個學生的優勢,開發其特長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它能面向全體學生,正確認識到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實行分層教學,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來促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較好的目標水平,獲得最佳的發展。從實際角度出發,因人而異,以其作為英語教學的實踐手段,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整體水平。
2.分層教學原則
(1)針對性原則:透過分層教學的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低層次學生采取補差距,帶著走;對中等層次學生采取多練習、多強化;對高層次學生采取補綜合、促水平等方式,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有效教學。
(2)主題性原則:在整個分層學習的過程中,整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讓學生從心理層次上有認知性,提高學生積極性,調動其熱情。
(3)層次性原則:每個學生由于基礎不一,本身會存在相應的差距,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靈活地安排教學,使屬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適應其學習的方式,促進其水平的提高。
四、分層教學的基本策略
1.分組策略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老師必須有個整體的認知,通過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以及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宣傳分層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要通過觀察、測試、溝通等方法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評估,選擇一套難度適中的英語測試題來對所有學生進行測驗,依據最終測試的結果,將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可以分三個小組,A組為基礎組,B組為發展組,C組為鞏固組,都是依照學生實際水平來進行分層,同時為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積極溝通,告訴其分組是暫時性的,還會進行不定期的測驗,然后進行相應的組別調整,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來對更高組進行申請。
2.互助策略
分層教學就如同復式教學,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作為教師,要對不同層次制定相應的目標以及閱讀任務。對A組學生,由于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教師可以讓A組學生掌握主要語法及詞匯,多做記憶性作業,從側重記憶的角度出發,多重復、多模仿,使其能鞏固基礎知識,以閱讀、抄寫、記憶等方式為主;對B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梳理教學單元中的語法,掌握重難點內容,通過造句、填空、閱讀等方式來加強學習內容;對C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重難點,增加閱讀量來鞏固所學知識。在英語單詞上,要求A、B兩組學生側重重點單詞的記憶,相應的詞組都要過關,而對于C組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其所有單詞及所有詞組都會記憶并運用;在英語課文上,對于A組學生,只要求對重難點句子的掌握,B組學生就需要掌握重難點句并且能夠流暢地背誦下來,而C組學生則不僅需要掌握及背誦,還要能用自己的語言對所學課文進行復述。并采取以C組帶B組,B組帶A組的方式,通過C組帶B組做英語作業的方式,來加強B組學生對英語課文內容的記憶;B組帶C組閱讀的方式,讓C組學生不僅能掌握基本的閱讀內容,還能提高閱讀水平,從整體上實現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鞏固。教師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英語閱讀的情景模擬,對A組學生只要求能基本表達整個情景模擬內容,B組學生不僅要流暢地表達,還要有相應的講解,C組學生則在兩組的基礎上,能自由地組織詞匯進行模擬,并有語音的創新,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對英語閱讀更感興趣。
3.閱讀練習策略
在課堂活動的安排上,對課本內容要優先對A組學生進行訓練,允許其出現個別錯誤,而對B組及C組的學生,則要求相應提高,不僅能很好地完成課堂活動安排的內容,在難度相對較大的內容訓練上也不能出現較大的錯誤。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針對練習的難度,給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基礎題、提高題和難點題。基礎題讓A組學生練習,完成一些基礎練習,只是側重于課堂知識的記憶及學習,能讓A組學生有質量地完成作業,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提高題交由B組學生練習,加強其對基礎知識的鞏固,能對所學知識充分的熟悉,提高其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而難點題讓C組學生練習,提高其綜合知識面,擁有相應的創造性思維,讓其對英語學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改掉傳統教學模式中重聽寫不重閱讀的模式,將閱讀的趣味性引入整個教學課堂,提倡學生“多閱讀,愛閱讀”,通過每天的閱讀練習,組織相關的語法對練,找尋有趣味性的文章,讓學生能真正對英語閱讀感興趣,融入愛英語閱讀的氛圍中去。根據分層練習,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閱讀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提升閱讀水平。
通過本文對初中英語分層次閱讀的系統性梳理,提出了相關有效的策略,希望為推動英語教學在分層教學的發展提供具有價值意義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張琦.學習動機與外語教學策略:論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1,16(12):64-66,83.
[2]邵平平.靈活運用分層教學策略整體提高英語閱讀能力[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下旬,2012,22(11):59-6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