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杰

摘 要:比賽成績優異的學生,并不一定是平時運動成績最優秀的學生,而是對比賽準備最充分、心理狀態控制最好的學生。討論了初中生最佳競技心理狀態控制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并對其效果進行了檢驗,表明了對初中學生最佳競技心理狀態進行調控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學生運動成績;競技心理狀態調控
對最近七年濱江區中小學運動會的比賽成績統計,發現能發揮自身最高水平的運動員很少。因此如何科學地安排運動員的賽前準備,使運動員在比賽時進入最佳競技心理狀態,發揮最高水平,已成為廣大體育教師和業余中長跑運動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研究初中生最佳競技心理狀態的控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最佳競技心理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1.概念的界定
所謂“競技心理狀態”,是指運動員獲得優異成績的最適宜的心理狀態。在運動實踐和理論上,人們通常把高水平的競技心理狀態叫做最佳競技心理狀態。
2.最佳競技心理狀態的特征
心理穩定,自信心強,比賽欲望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強烈的訓練欲望。在比賽中,運動員的競技心理狀態不佳,會影響最佳成績。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差會影響運動員的表現技術和素質水平。
二、對初中生最佳競技心理狀態控制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初中生大部分是沒有參加過大型比賽的,同時也沒有人參加過體育中考,所以在比賽(或考試)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即有些在平時訓練中無論是動作技能,還是運動成績都是比較好的學生,賽出(或考試)了比較差的成績。這是因為初中生在賽前和賽中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主要是賽前焦慮和賽中自我的調整。
1.賽前焦慮
賽前焦慮是一種不良的、消極的情緒狀態,通常發生在賽前24小時。賽前焦慮不僅影響大腦的思維,也影響整個身體的活動。當運動員感到能勝任比賽時,他就會體驗到一種最佳的激活狀態,該狀態通常被稱作“流暢狀態”。這種狀態下,一切都顯得輕松、順利。當運動員感到比賽缺乏挑戰性時,就覺得比賽不夠刺激,導致激活水平下降。當運動員覺得難以完成比賽任務時,就會激活過度,變得著急和焦慮。由此可見,當運動員感到自己的能力與比賽任務不相適應時,會產生賽前焦慮。
在日常的訓練中,教練員可以向運動員講解以下幾種方法,幫助運動員控制賽前焦慮或降低賽前焦慮:
(1)技術或動作的心理演練。以放松開始,想象已掌握了技術動作的全過程及每個細節。
(2)積極的自我意象。以放松開始,演練自己過去所完成的高質量的動作體驗,并穿插著深而慢的呼吸。
(3)評價簡單的身體技術練習。獨自或與隊友共同完成動作,并由教練作出評價。體育動作本身經常能夠緩解緊張與焦慮感。
(4)分解目標。把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一個個去攻破,具體化的小目標使你有信心去達到。
2.賽中調整
由于在賽前沒有及時調整好狀態,運動員在前一項比賽中不是很理想,導致運動員的情緒出現變化(主要是情緒緊張),影響了下一個比賽項目的正常發揮。在平時的訓練中,教練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幫助學生:
(1)表情調節法
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面部表情。因為情緒狀態與面部表情存在著密切而有機的聯系,情緒的變化會引起一系列生理過程的變化,并由此而引起面部等外部表情的變化。
(2)呼吸調節法
深呼吸可使考生的情緒波動穩定下來。情緒緊張時常伴有呼吸短促現象。特別是過于緊張時,運動員常有氣喘不過來或者吸不上氣來的感覺,這是呼氣不完全造成的。這時可采用放慢呼吸法,做幾次慢的深吸氣,然后再盡力讓氣體從口中吐出。做深呼吸時,要盡量保持節奏均勻和諧,從而使心理平靜下來。
(3)暗示調節法
用語言對心理活動施加影響,也可以用手勢、表情或其他暗號來進行。暗示時,閉目、舒適的靜坐或仰臥,然后默念,自我暗示2~3min,同時腦子里想象舒適的感覺和情景,排除其他雜念,使自己的肌肉放松,消除緊張,鎮靜情緒。放松入靜后,再通過反復默念其他自我暗示語,直到全身處于躍躍欲試狀態為止。暗示的作用有消極的,也有積極的。同樣的環境用不同的暗示語,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4)激勵調節法
教練員或隊員用稱贊和忠告的語言對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當運動員出現情緒過分緊張時,教練員或隊員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來穩定運動員的緊張情緒,增強運動員正常發揮的信心。必要時可采取激將法。
(5)模擬練習法
教練員根據運動員的情況(包括運動員的性格、生理周期變化等)和比賽地區的環境(主要是氣候因素),在平時的訓練中有意識地組織運動員在這些因素下進行訓練或模擬考試,增加運動員臨場調整的經驗。
三、實驗及其效果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筆者所帶過的初中生以及筆者所在學校近幾年體育中考情況的分析。
(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中輸入相關的關鍵詞查找2000年到2014年所得文獻資料30余篇,并對運動訓練心理學的有關章節進行了重點閱讀。
訪談研究法:走訪參與近幾年訓練的在校學生和教師,就初中生最佳競技心理狀態控制的訓練的有關問題進行訪談。
2.結果與分析
筆者近四年所帶校田徑隊隊員的平時訓練最好成績、校運會成績、區運會成績三者的對比。
■
從上表中大家可以看出,有些學生區運會成績是超常發揮的,有些學生卻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我們先看來××。在比賽前,來××和孫××非常焦慮,這是因為他們在比賽前一周,有人向他透露市運會上與同場競技的對手成績,他自我感覺比不過對手,產生了一種害怕的心理,害怕失敗。筆者通過對他心理上的輔導和調節,訓練上適當地對學生說個“謊話”,比如他800 m真實的校運會成績是2分25秒,教師可以把成績適當地提高一點,讓學生有一點信心。在比賽中,來××的情緒有點緊張過度,通過呼吸調節法→暗示調節法→表情調節法→激勵調節法的調控,來××的情緒由原先的緊張和焦慮轉變到了平時訓練時的那種積極的心態,最后在賽出了800 m 2分10秒的個人最好成績,由于800 m的出色表現加上教師的肯定和表揚,使得來燦敏在心理上得到了自我的肯定,在1500 m的比賽中又一次超常發揮,跑出4分43秒的成績。孫佳琦則是過分地壓抑自己,興奮不起來,通過暗示調節法和激勵調節法進行調控和干預,使她恢復了參加比賽的信心,最后賽出了800 m 2分46秒,400 m 1分08秒的成績。
我們再來看看曹××和沈××。在比賽前,曹××和沈××很興奮,訓練積極認真,運動成績有很大的進步。在比賽中,曹××和沈××的情緒有點緊張,使得曹××的鐵餅前三次犯規無成績;沈××的鉛球前三次的最好成績為8.30 m;在場的指導教練對她采用了呼吸調節法和暗示調節法的調節,使得曹××和沈××的緊張情緒有所緩和,但是,曹××和沈××一進入比賽場地,情緒立馬緊張起來了,所以導致曹××最后的成績為17.25 m,沈××最后的成績為7.81 m。
綜合上述的情況來看,學生最佳競技心理狀態控制的科學的合理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是有一定效果的。
四、結論和建議
1.同場競技時,運動員個人臨場發揮得好與不好,與運動員在比賽時是否可以正常發揮,甚至是超常發揮個人的運動水平是有一定關系的。而運動員臨場發揮得好與不好,取決于運動員的個人心理素質。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對運動員的心理進行調控和訓練,是保證運動員競技心理狀態向最佳競技心理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保證運動員在比賽時能夠正常發揮甚至是超常發揮的有效途徑之一。
2.在賽前的準備中,心理訓練意義重大。為此,教師要把握好心理上的調控,一定要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總的原則是:堅定信心,引而不發。將興奮性的最佳點表現在比賽上,賽出自己的最佳運動成績。
參考文獻:
[1]李建國,劉慎年,許尚俠.體育運動心理[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3]陳博.略論學校體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2(01).
[4]文瑾.淺談青少年體育運動的心理訓練[J].許昌師專學報,2001(02).
[5]黃霞.高校田徑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及成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0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