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君偉[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天津 300074]
?
淺析列寧《怎么辦》中的意識形態思想
⊙靜君偉[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天津300074]
摘要:意識形態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高貴的謊言、培根的四假相說。最早提出意識形態概念的是法國哲學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概念經歷了否定說、中性說、肯定說幾個階段。列寧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識形態觀點。《怎么辦》一書是列寧意識形態基本觀點形成初期的代表作品。此文通過與俄國當時的經濟派及其他機會主義派別論戰,闡述了革命理論的重要性和灌輸論的重要作用。通過對《怎么辦》一書中列寧基本意識形態觀點的了解,加深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認識,其存在的局限性也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意識形態革命理論灌輸論
意識形態概念的產生存在一個過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列寧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識形態觀點。《怎么辦》一書出版于1902年,當時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工人貴族”出現,第二國際內部出現修正主義思潮。俄國出現伯恩斯坦主義的變種“經濟派”,主張工人進行經濟斗爭,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無產階級建立政黨并進行政治斗爭。列寧為了與“經濟派”等機會主義作斗爭,創作《怎么辦》一書,同機會主義派別論爭,強調革命理論的重要性,闡述自己的灌輸論。這是一部列寧關于意識形態基本觀點的初期代表作,對于我們探究列寧的意識形態理論有指導作用,特別是其灌輸理論,對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與教育都有借鑒意義。
《怎么辦》是列寧針對當時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組織渙散、思想混亂、政治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創作的。通過與經濟派等機會主義派別的論戰,提出革命的理論對于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的重要性以及無產階級思想建設的重要意義。對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無產階級工人之間的傳播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列寧首先對經濟派提出的“批判自由”進行了深刻的揭露,指出:“‘批評自由’就是機會主義派在社會民主黨內的自由,就是把社會民主黨變為主張改良的民主政黨的自由,就是把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成分灌輸到社會主義運動中來的自由。”①這是俄國經濟派將國際上的修正主義引入俄國的表現,目的是為了將工人運動引向工聯主義,只關注工人的經濟斗爭。他們同時還污蔑馬克思主義是教條主義,主張各國堅持自身特點,拒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其實這正是修正主義的表現。列寧批判經濟派的觀點,提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②,指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③。
提出革命理論的重要意義后,列寧分析對于俄國社會民主黨來說,以下三種情況常常被忽略,因此理論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這三種情況是:第一,在黨剛剛形成,確定自己的面貌時,需要革命的理論來同革命思想中也許會使革命運動離開正確道路的機會主義思潮的各個派別進行斗爭,清算非社會民主黨的革命派別。否則,即使是當時看起來非常不重要的錯誤也會引起極可悲的后果,以致關系到俄國社會民主黨將來的成敗。第二,社會民主主義運動本質上是國際性的運動。這意味著我們既應該反對民族沙文主義,又應該在作為年輕的國家里開始運動時,要注重吸收別國的革命經驗。但是運用別國的經驗,并不是簡單了解或者照搬照抄,而是必須用批判的態度來審視這種經驗,并加以檢驗。在此,豐厚的理論力量和政治經驗是必不可少的。第三,作為在本國范圍內獨立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政黨,肩負著把全國人民從專制制度下解放出來的政治責任和組織責任。因此,這個黨必須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南,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
總的來說,不論是清算各種機會主義思潮,從本國實際出發,批判地吸取別國經驗,還是進行革命和建設,制定黨的戰略、路線、方針和政策,都離不開革命理論的指導。否則,不僅不能戰勝各種機會主義,還會導致黨的失敗。因此,社會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不僅只是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還有理論的斗爭。這三種形式的斗爭是互相配合、互相聯系的,而且還是有計劃地進行著的。
2.關于灌輸理論的闡述。《怎么辦》一書中,列寧對自己的灌輸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關于為什么需要灌輸,灌輸什么,怎樣灌輸都有解說。
列寧認為,經濟派借助《工人思想報》表述了對工人運動自發性的盲目崇拜,賦予經濟斗爭本身以政治性質,罷工儲金會對運動來說比其他一百個組織都有價值,等等。而社會民主黨自身的自覺性遠遠落后于工人運動的自發性,正如第二節開篇所說:“當前運動的力量在于群眾(主要是工業無產階級)的覺醒,而它的弱點卻在于身為領導者的革命家缺乏自覺性和首創精神。”④工人自發形成的只能是工聯意識,不可能是社會民主主義意識。所以工人接受的“或者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或者是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里中間的東西是沒有的。因此,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⑤。所以,“對工人運動自發性的任何崇拜,對‘自覺因素’的作用即社會民主黨的作用的任何輕視,完全不管輕視者自己愿意與否,都是加強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對工人的影響。”⑥上文提到了革命的理論即對社會主義的正確認識的馬克思主義對革命運動的重要性。所以,在工人運動不能產生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時,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即確信必須結成工會,必須同廠主斗爭,必須向政府爭取頒布對工人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而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從有產階級的有教養的人即知識分子創造的哲學理論、歷史理論和經濟理論中發展起來的。現代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們的社會地位來說,也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俄國的情況也是一樣,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學說也是完全不依賴于工人運動的自發增長而產生的,它的產生是革命的社會主義知識分子的思想發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結果。”⑦
經濟派重視的是工人的經濟斗爭,而且僅僅局限于經濟斗爭,而社會民主黨人所要向工人宣傳灌輸的不僅僅是經濟斗爭的重要性,而且還要想盡一切辦法來說明政治斗爭、政治揭露在革命運動中的作用。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介紹,要在工人經濟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政治鼓動,組織全面的揭露,培養廣大工人群眾的政治意識和革命積極性。“進行最廣泛的政治鼓動以及組織全面的政治揭露,是真正的社會民主黨的活動中絕對必要和極其迫切需要的任務。”⑧
因為社會民主黨人的自覺性落后于工人的自發性,使得俄國機會主義思潮泛濫成災。為了更好地進行理論的灌輸,我們應該培養革命家的組織來專門做這項工作。因為如果一個運動沒有穩定的、保持繼承性的組織,這個運動將不會持久。在專制制度國家,這樣的組織擁有豐富的與警察斗爭的經驗,可以逃過種種搜捕,更好更持久地組織宣傳革命斗爭與理論。所以,“為了向工人灌輸政治知識,社會民主黨人應當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應當派出自己的隊伍分赴各個方面。我們應當既以理論家的身份,又以宣傳員的身份,既以鼓動員的身份,又以組織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⑨。
要想更好地完成灌輸的任務,單單建立革命家組織還是不夠的,這個組織還必須有自己的陣地來進行組織與宣傳。列寧認為《全俄政治報》正是這樣一個陣地。“創辦《全俄政治報》應當是我們使這個組織得以不斷發展、加深和擴大的一條基線。當石匠建造一座前所未見的巨大建筑物而在不同的位置上砌石頭的時候,總要拉一根線來幫助找準砌石頭的位置,指明整個工程的最終目標,不僅使每一整塊石頭,而且使每一小塊石頭都能用得上,使它們相互銜接起來,形成完整而統一的大廈輪廓。目前我們黨的生活狀況,就是缺少一條使大家都能看得見,都可以遵循的引線;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⑩為了加強組織與工人群眾的聯系,只有依靠共同的報紙,這種報紙作為唯一經常進行工作的全俄事業,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工作綜合凝聚起來,推動人們沿著不同的道路匯聚到革命運動的周圍。
列寧通過對革命理論重要性的分析,對灌輸理論的闡述,表明了他認為無產階級也應該有自己的意識形態理論,而當時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關于社會主義的科學學說,無產階級應該以此作為自己的意識形態理論來指導建黨和革命等工作。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在馬克思那里,意識形態是資產階級維護自己統治的工具,大多時候具有否定性的含義。但列寧認為無產階級也應該有自己維護統治的理論工具,他將其稱為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雖然同屬意識形態概念的應用,但其實內涵并不相同。這和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學說類似,都是無產階級的理論工具。
列寧的灌輸理論在本書中得到了詳細的闡述,是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理論的創新與發展。但就灌輸理論,學術界存在的爭論頗多,“灌輸論是唯意志論“灌輸論會導致教條主義”“強制灌輸論”“灌輸過時論”“灌輸無用論”,等等。其實這一切責難都根源于對于“灌輸”一詞的理解。“灌輸”一詞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的《大辭海》第1196頁中解釋為:①把水流引導到需要水分的地方;②指輸送某種思想或知識,如灌輸科學知識。而灌輸的動詞形式在西方語言環境下,又有異樣的解釋。灌輸分別對應兩個單詞,為“inculcate”和“indoctrinate”,原指用腳后跟壓,后來引申為用強制形式向一個人的頭腦中壓印 (某種觀念)。由此看來,中西方理解“灌輸”的角度是有所不同的。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學者們常提及的灌輸,是指“無產階級政黨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武裝廣大群眾的頭腦,使廣大群眾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也正符合列寧灌輸理論的初衷。
在馬克思主義中,灌輸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原則,一種不斷發展的理論。從書中我們知道,普通工人和群眾沒有辦法產生科學的社會主義意識,只能靠有產階級知識分子從外面灌輸。而現代,雖然思想傳播手段多樣化,內容豐富化,但一些核心理論,并不是普通民眾所能自己認識的,這就要靠社會智囊團齊心協力,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眾傳播晦澀難懂的理論。說起馬克思主義,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很簡單,容易理解,可真正深入地探究,會發現大部分人的認識都是一知半解,甚至理解得錯誤百出,所以才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存在。
馬克思在創立自己的意識形態理論時,并不是純粹地批判或者在中性的意義上闡述一般意識形態,實際上他的意識形態理論始于批判,卻經歷了批判與建構共存的過程。通過批判與建構,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應該是一種被揚棄的思想觀念體系,要想跳出意識形態的虛假性或者資產階級性,就要通過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來建立共產主義學說。列寧認為每個階級都應該有反映自己本階級根本利益的思想體系,所以他主張無產階級也要建立自己的意識形態,其是與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根本對立的。列寧一方面是從俄國的革命實際需要出發,一方面是為俄國無產階級建立鞏固政權的需要出發。雖然有時間局限性,但其思想本質上與馬克思所說的建立共產主義學說來為無產階級揚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有異曲同工之妙。為實現意識形態的超越提供借鑒。列寧在一定時間限度內,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當做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但列寧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隨著實踐的發展,列寧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豐富和完善。但列寧的繼承者斯大林卻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化,導致了后來蘇聯教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
列寧的《怎么辦》一書,是其意識形態理論基本觀點初步形成時期的著作,盡管他強調了革命理論的重要性,對灌輸理論做了系統闡述,可以說這對于俄國革命的勝利,乃至中國革命的勝利都有指導作用。但作為其早期作品,思想上的不成熟還是很大的一個問題。首先,本書中關于意識形態的表述,他自己的獨特見解還不完善,大多是對其初創期觀點的補充,仍采取論戰式形式表達。其次,他在闡明自己的觀點時,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還不能以更客觀的視角認知意識形態,戰斗意味過強。
意識形態概念經歷了一個演變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也存在不同的階段。馬克思本人對意識形態的研究具有科學性,對后人產生重要的影響。列寧從俄國的實際出發,在前人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其在早期著作《怎么辦》一書中闡明了自己的基本觀點,尤其是灌輸理論對后世的影響巨大,至今仍是學術界研討的理論之一。但受時代條件所限,其意識形態理論是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闡發基礎上的補充,有一定的進步性,但獨特見解不明顯。針對當時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論爭戰斗性過強,易導致人民產生一邊倒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全面發展。但是列寧對無產階級政黨建立、無產階級實踐的堅持,卻給我們揚棄意識形態提供了途徑。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1頁,第311頁,第312頁,第315頁,第326頁,第325頁,第317頁,第362頁,第363—365頁,第440—441頁。
作者:靜君偉,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編輯: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