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彬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淺談基層社區老年志愿者的重要性
張治彬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未來3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會逐年加劇,社會面臨的養老壓力也將逐年增加,如何解決養老問題勢必成為未來社會重點關注的話題。目前國內關于老年志愿者的服務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參考較早進入老齡化國家或地區的老年志愿者服務工作,將有助我們拓寬視野,更好的開展工作。探討老年志愿者的特點和特性、鼓勵老年志愿者參與合適的活動。
老齡化;活動理論;老年志愿者
國際上認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社會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社會總人口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3年,全國老年人口2.02億占總人口比重14.9%,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比值還將逐步增大。預計到2030年左右全國老年人比重將達到24%,2050年達到33%,每100個人當中就有33個是老年人。同年,四川省60歲以上人口約有1653.3萬,占總人口比重18.1%。在具體到成都,60歲以上老年人235.82萬,占全市戶籍總人口19.2%,老齡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3個百分點。并且,最遲在2036年,四川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占總人口32.97%。
中國在未來30年里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逐年加劇,社會面臨的養老壓力也將逐年增加,如何解決養老問題勢必成為未來社會重點關注的話題,社會的發展將更加依賴老年人的參與程度。當然,目前國內關于老年志愿者的服務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參考較早進入老齡化國家的老年志愿者經驗將能夠拓寬視野,幫助我們更好的展開工作。逐步改變大家把老年人看作被照顧對象的看法、探討老年志愿者的特點和特性、安排老年志愿者參與合適的活動。
在中國之前已有多個國家與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他們積累了一定的老年志愿者服務的研究成果。例如,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制定了老年志愿者計劃:養祖父母計劃,退休老年人志愿者計劃,老年伴侶計劃。其中,退休老年人志愿者計劃是讓退休老年人繼續投身社區服務事業。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年齡、性別以及持續性是影響老年參與志愿服務的重要因素。例如,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志愿者服務的參與率將降低;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較易持續參與志愿者服務;如果一個人從年輕時已參加志愿者服務,其更容易堅持到老年期。
經過多年的研究,香港學者發現: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更愿意持積極的態度從事志愿者服務工作。性別并不能夠區分他們參與志愿者服務工作的積極程度。老年人做志愿者的主要動機是想用自己的專長服務社會,借此與社會保持聯系。他們更愿意選擇在自己感興趣的同時也能幫助到服務對象的工作。
臺灣于199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經過多年的轉變,從事老年志愿服務研究的學者在增加,從事志愿服務的老人也在逐步增長。他們認為老人有其參與志愿服務的優點,他們相比年輕人具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歷、工作時間充裕、不計較報酬等特點;但老人們也有自身的不足,他們對學習和使用新知識較為困難、體力不如年輕人、記憶力衰退等。整體來看,老人參與志愿服務可以降低他們對家庭及社會的依賴程度,對緩解社會老齡化下的養老服務有正面的作用。
從以上國家的經驗來看,老年人進行志愿者服務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通過志愿者服務工作能夠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滿意程度。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中提到,通過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實現有“志愿者”的角色取代原先的“勞動者”角色,對老年人的自我認同、提高生活滿意程度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能幫助老人對自我角色的認同,保持身心健康。老年人自身作為志愿者加入到養老服務隊伍中老有所為、發揮余熱勢必補充和完善中國養老服務體系,進而緩解中國的養老壓力,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也能得到提高。
目前,中國養老服務形式主要包含機構養老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兩種。機構養老服務主要是有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興辦。中國機構養老服務的現狀是政府養老資源不足,個人養老資源使用費用昂貴,距離滿足社會的需求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基礎,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制組織、社會組織和個人協助家庭,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的服務。1:2:4的家庭構造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種社會現狀并將伴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而更加突出。夫妻兩人要贍養至少1個小孩和至少4個老人,夫妻兩人勢必不能夠很好的照顧好老年人。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年輕人面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社會對養老的需求也將逐年迫切。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參與社區服務具有自愿性、積極性、持續性、不計報酬等特點。并且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更愿意參與志愿者服務,通過志愿者服務來分享自身的專長,在提升他人文化生活的同時更豐富自己的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參與志愿者服務過程中,彼此間便形成一個網絡圈,大大降低他們對家庭和社會的依賴程度,從而解放生產力。當然,我們也應當從服務能力上區分不同年齡段的老年志愿者,尤其應該重視剛退休的低齡老年志愿者的服務能力。首先,他們身體健康,不習慣無所事事的生活狀態,更愿意服務社會。其次,我們應當準備認識機構養老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之間的關系,這兩種養老服務之間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在相當時間內還是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機構養老服務為輔”主。我們并不是否定居家養老服務的作用,而是補充。第三,完善社會養老服務的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
總之,大力發展老年志愿者服務事業,滿足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需求,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為。特別是中國的老年人口龐大、老齡化速度快,具有老齡化的程度與社會的發展程度不同步的特點。合理的看待老年志愿者對解決養老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1]霍曼等.社會老年學——多學科展望.馮韻文等譯,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2]徐麗君,蔡文輝.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巨流圖書公司,1985年
[3]梅陳玉蟬,齊銥,徐玲.老年學理論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4]王培勛.臺灣的老人教育與志愿服務.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究會:人口老化與老年會福利,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