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基于激勵理論的企業管理模式創新
姜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作為企業內部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激勵對于調動員工積極性、促進企業內部協調、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激勵理論對于企業管理模式的啟示入手,進而分析激勵理論對于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啟示,目的是利用激勵理論提升我國企業管理能力,提升其經濟和社會效益。
激勵理論;企業管理;創新
當前,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從傳統的產品和服務競爭上升到戰略管理模式的競爭上來,而人力資源也成為了戰略管理模式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對企業的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學家德魯克曾指出,人力資源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財產之一,也是一個組織脫穎而出的重要力量,人類本身的技能和認知就是一種資源。由此可見,如何能夠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能夠實現工作的效率質量最大化,并且發揮出本身的能力和創造力,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課題。對于人力資源的開發,激勵是一種有效的開發方式,能夠通過與個人需求的調控來進行員工潛力的開發和分析,在企業管理當中實現士氣的提升、積極性的激發和凝聚力的增強。
激勵理論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已經在現代企業管理當中占據了一定的位置,將激勵理論和企業的具體管理實踐結合起來,就需要考慮現實的管理者、員工之間的關系問題,不難發現,激勵主要從制度激勵和文化激勵兩個方面入手,從這兩個方面調動員工的工作主動性,是需要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重點把握的過程,員工本身的能力是一方面的限制,而很重要的部分在于組織目標的設定和發展,需要能夠滿足員工的切實需要。管理者需要能夠推動員工自身需要和組織需要之間平衡,明確企業管理目標和員工自身發展之間的利益共贏的關系。
1.1激勵提升員工潛能,提升企業業績
激勵理論能夠從人類的內部狀態入手,將人的激勵系統進行充分的激發,進而對于其行為進行推動和影響。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令員工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將工作態度調整到最佳狀態,保持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在合理水平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在對于激勵理論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按照時間記錄薪酬的員工,能力只能夠發揮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而如果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受到科學激勵的員工能力就能夠發揮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這也表明,激勵提升員工潛能,能夠提升企業業績三到四倍。[1]
1.2發揮激勵凝聚作用,提升管理效率
在企業的日常管理當中,員工的態度由于其受教育水平不同而層次不齊,作為企業管理者,主要目的就是推動員工對于工作的態度端正,每個人都能夠保持在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工作狀態,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就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進行不同激勵政策的制定。采取獎罰分明的激勵制度,對于工作中態度積極為企業貢獻業績良好的員工進行獎賞,強化吉利的概念和榮譽的意識,可以體現在出國獎勵旅游、學習深造、晉升渠道和物質獎勵等方面;而對于工作中態度不夠積極或者責任意識有限的員工,應當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同時積極為他們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員工對于組織的認同度,進而發揮激勵凝聚作用,提升管理效率。
企業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激勵理論的支撐,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基于激勵理論的企業管理模式創新,也成為了需要進行深入化探討的問題。由于當前我國人才的競爭已經發展到深層階段,擁有合理的激勵模式激烈人才,就意味著擁有了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
管理者對于不同個體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同時,也應當采取多種激勵模式,例如,民主激勵、績效激勵和個性激勵等方式,創新的激勵模式有助于提升整個組織的向心力,從而推動員工能夠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做好應盡的工作,端正工作的態度甚至對于工作更富有責任感。可以采取評比的方式,在企業管理的內部進行公開投票選舉,對于優秀個人和集體進行內部的交流和鼓勵,促進員工更好地發展。在創新激勵模式的背景下,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員工能夠對企業形成更好地認識,提升集體的向心力,能夠使其更好地為企業凝聚力服務。
2.1利用激勵理論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根據赫茲伯格著名的雙因素理論,保健因素作為基礎性環節,在員工基礎性培養建設中起著保障的作用,在保健因素內部進行良好的建設,就能夠更好地為員工創造出工作氛圍,反之,則會導致員工的不滿,工作效率自然也就低下。由此可見,基于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作為企業的管理人員,應當認識到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的重要意義,在企業管理中,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應當進行科學企業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度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而激勵制度也是保障管理人員日常管理有所依據的重要渠道,在制定的過程中應當本著科學性的原則,根據赫茲伯格的激勵理論,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同時遵照民主的意愿,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征集民意進行初稿的制定,根據員工的反饋進行整理,最終制定成合理的激勵制度。這樣科學的管理制度,能夠推動企業領導按規章制度進行科學化管理,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也能夠股促進員工進行自我管理、互相監督,在管理制度上保障公平性,創造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2]
2.2根據激勵理論制定科學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從員工角度講往往是最受重視的幾大問題之一,在薪酬制度的建立中,也需要本著“公平公開”的態度,根據激勵理論制定科學薪酬制度。企業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本著內部制度和外部分配制度相結合的原則,強調效率和公平共同發展,建立起科學的競爭制度,認識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原則的重要意義。工資是保障員工進行穩定工作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員工之間認為比較敏感的問題之一,其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員工工作的態度和積極性。
根據激勵理論制定科學薪酬制度,應當基于企業管理創新的相關理念,對于員工的業績進行合理的考核和評價,同時深入落實量化的原則。根據員工的工作量、工齡、出勤量等因素,進行按勞分配原則的落實,同時應當重視激勵理論的相關應用,使其能夠真正實現鼓勵先進、創優爭先的目的。落實到企業的工作當中,由于工資的標準各地具有根據各地經濟情況的規定,國家也有相應的工資標準,這就需要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政策制定者積極溝通和學習,通常認為工資水平和業務量、職級、工齡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需要加入某些競爭元素,分析其是否能夠真正實現目的。因此,根據激勵理論制定科學薪酬制度應當重視公平因素的地位,在每次進行招聘前進行崗位職責和激勵制度的公示,津貼和獎金也都應當進行公示
2.3重視員工培訓激勵體系的完善
隨著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不斷更新完善,在信息更新換代加速背景下的今天,知識經濟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因此,根據激勵理論制定科學的培訓激勵體系顯得至關重要,作為管理者,應當有意識地對于有潛力的員工進行儲備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地送出去進修和培養,然后委以重任,激勵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除了外出進修的方式,還應當積極組織組織內部的發展,進行內部交流和培訓工作,形式可以多樣化,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報告會形式,也可以利用新媒體,通過網絡微博、微信、博客以及公眾號的方式進行內部交流和溝通,重視培訓激勵體制的合理完善。
除此以外,進行內部管理手冊的印發也有助于根據激勵理論制定企業培訓理念的推廣,培訓的模式也可以利用我國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進行網絡培訓并且及時進行培訓效果的檢測工作。在進行激勵理論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過程當中,管理者也應當及時發現企業管理中的問題、解決企業管理中問題,揚長避短,不斷總結經驗,使員工激勵培訓體系更加完善。實現員工個人的發展和組織的發展步調保持協調,這樣才是一個企業長久生存的方式。
綜上所述,激勵理論對于我國的企業管理模式創新意義重大,而其中雙因素理論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激勵理論能夠合理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員工工作態度和穩定性,能夠使一個組織更好地發揮優勢、取長補短,發揮員工集體向心力的相關優勢,更好地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做出更大的貢獻。本文主要提出了從激勵提升員工潛能,提升企業業績、發揮激勵凝聚作用,提升管理效率、利用激勵理論營造良好工作氛圍、根據激勵理論制定科學薪酬制度、重視員工培訓激勵體系的完善策略,推動企業進行基于激勵理論的管理模式創新,使其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
[1]于德才.基于激勵理論的我國國有企業薪酬管理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4∶69.
[2]范姍姍.探析新時代背景下企業黨政建設優化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6,1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