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扶貧和移民辦公室
在深入學習領會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吉安市主要從咬定目標、完善機制、夯實路徑等方面貫徹落實。
咬定目標不放松。按照國家到2020年的脫貧目標和省里“四個全面”的要求,吉安市自我加壓,提出了脫貧攻堅三年決戰的總目標,從2015年到2017年,全市每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萬人,到2017年底全市農村貧困人口降至7萬人左右,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初步規劃:2016年2個貧困縣摘帽、2017年力爭2個貧困縣摘帽、2018年1個貧困縣摘帽。
完善機制求創新。重點圍繞“扶持誰、怎么扶、誰來扶”三個層面,創新工作機制。一是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按照“核定對象、分類施策、責任幫扶、限期摘帽”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真正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六個精準”,變“漫灌”為“滴灌”,確保滴滴到根。二是資金投入機制。除中央和省里的支持外,形成 “財政擠一點、幫扶領導帶一點、掛點單位幫一點、商業銀行貸一點”的資金投入機制。“擠”就是市、縣兩級財政共籌措扶貧資金10億元,其中市級3億元,5個貧困縣各籌措6000萬元,其余8個縣(區)各籌措5000萬元;“帶”就是市領導掛點村市里帶10萬元、縣財政配套20萬元進行幫扶;“幫”就是每個定點扶貧工作組幫扶資金不少于25萬元;“貸”就是通過扶貧貸款風險補償、貼息等方式,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開展扶貧小額信貸。三是幫扶工作機制。形成 “領導掛村幫戶、單位蹲村駐點、干部結對幫扶”的責任幫扶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幫扶2個貧困村,各級領導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到貧困村開展定點幫扶,實現貧困村定點幫扶全覆蓋。按照“321”幫扶方式(廳級干部每人幫扶3戶、縣級干部每人幫扶2戶、科以下干部每人幫扶1戶),實現干部幫扶分批全覆蓋。
夯實路徑謀脫貧。在實現路徑上,對照“五個一批”工程,堅持宏觀扶貧與微觀扶貧相結合,全力推進基礎設施扶貧、安居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勞務扶貧、保障扶貧六大精準扶貧舉措。宏觀上主要抓基礎設施扶貧,解決貧困地區群眾最需要、最期盼的水、電、路、教育、衛生等方面“最后一公里”問題,讓貧困群眾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微觀上主要抓扶貧到戶,根據貧困戶不同特點,分清類別,因戶施策,重點突出產業扶貧、農村安居工程、保障兜底扶貧?;A設施扶貧主要是完成貧困村中通25戶以上自然村水泥路469公里,實現村村通;在農田水利、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村級衛生室建設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安居扶貧主要是以土坯房和危舊房改造、移民搬遷為抓手,整合資金,加大投入,繼續推進“引農上坡”、“愛心公寓”等搬遷模式,有效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產業扶貧主要是探索貧困戶增收致富路徑,通過資金、技術、信息等扶持到戶,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重點把井岡蜜柚“千村萬戶老鄉工程”作為“書記工程”抓好抓實,確保每戶貧困戶到盛產期每戶蜜柚收入至少有1萬元。教育扶貧主要是優先支持貧困村發展教育,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大力實施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切實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勞務扶貧主要是拓寬就業渠道,組織貧困勞動力勞務輸出,通過政府購買形式為貧困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鼓勵能人創業扶貧,讓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人均增加500元以上。保障扶貧主要是通過農村低保和養老保障、大病救助等政策手段和扶持種植1畝井岡蜜柚的“雙保險”辦法保障沒有勞動能力的“紅卡戶”的基本生活。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