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縣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非常適宜油茶種植,全縣適合油茶種植的山坡地面積約20萬畝,發展潛力巨大。縣委、縣政府決定用一年的時間,扶持每一個在冊貧困人口種植一畝以上油茶,實現“扶真貧、真扶貧、不返貧、能致富”的目標,對貧困戶增加收入,促進武寧農業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一、基本情況
1、武寧縣油茶優勢。截止2014年春,全縣優質高產油茶種植面積達3.7萬多畝,主要分布在上湯、東林、南岳、船灘、羅溪、石門樓等地,已建成千畝以上油茶基地7個,500畝以上油茶基地7個,100畝以上油茶基地27個。全縣已注冊油茶生產經營企業8家,專業合作社10家,50畝以上種植大戶66戶。財政500元/畝扶持政策持續執行,已撥付扶持資金1282萬元。毛茶油市場價已漲到40元/斤左右,部分經營主體開始受益。試驗表明,盛產期畝產茶油可達100斤左右,產值可達4000元/畝以上,油茶產業成為富民富縣的一個好項目、好產業。
2、油茶扶貧的意義。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油茶生產作為全縣農村傳統特色產業,曾聞名遐邇,幾度輝煌。據有關資料介紹,國際上通過科學檢測,茶油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降血脂、降血壓)遠遠超過慣被奉為上品的橄欖油,是上乘的綠色保健食用油。武寧縣有豐富的油茶資源,立足資源優勢,縣委、縣政府通過深刻分析縣情、廣泛吸取民意、科學判斷形勢,全縣上下統一共識,把大力發展高產油茶作為實施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重點,縣鄉村組層層宣傳動員、排兵布陣,通過統籌安排、加力推進,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油茶30000余畝,超額完成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9198人人均1畝以上的目標任務。
二、主要作法
1、科學定位,謀劃發展。堅持精準調查、精準謀劃,科學選擇油茶作為精準扶貧的主導產業。為全面細致地了解掌握貧困人口的發展愿望,縣精準扶貧領導小組多次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進行了貧困戶入戶走訪,就扶貧特色產業促增收進行專項調研,就發展油茶推進精準扶貧開展專題座談,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第一手詳實資料。經過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縣委、縣政府慎重抉擇,決定把歷史條件好、山地資源好、群眾熟知程度好、生產技術條件好、政策條件好的油茶產業,作為全縣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突破口,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以高產油茶特色產業帶動精準扶貧,讓貧困戶從發展油茶產業中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2、強化權屬,保障發展。把確立貧困戶對油茶的經營管理權放在首位,堅持油茶產業利益精準鏈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確保落實貧困戶的權益。當前油茶產業精準扶貧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幫助貧困農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房前屋后空余地種植油茶,全縣60%以上是這一模式;二是村、組搭平臺,協助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種植。針對無地、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由村組出面協調,將集體的河灘地、山場以及荒蕪田地流轉給貧困戶,并由村組統一組織挖山整地,以減少前期投資成本。土地流轉費用由村集體承擔,貧困戶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土地開墾、打穴和購苗,結算多余資金由貧困戶用于日后管理。三是利用增減掛土地種植油茶。無論哪種模式,首先考慮的必須是依法劃定貧困戶利益權屬,明晰貧困戶對栽植油茶的產權和經營管理權,不搞貧困農戶受益權限不確定的“入股分紅”模式,確保了扶助的貧困農戶從油茶產業中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3、明確機制,強力發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強力推進。一是組建了專門班子。成立了全縣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縣林業局還專門成立了油茶產業辦公室,負責全縣油茶產業發展項目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技術指導、檢查驗收等工作。二是細化了實施方案。已出臺的《武寧縣油茶產業發展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中,就工作目標、基本原則、實施步驟、補助標準以及驗收方式和工作措施一一予以了明確,確保了油茶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實施。三是建立了相關工作機制。①把油茶產業精準扶貧工作列為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責任追究制。②項目管理上嚴格操作規程,未落實貧困戶作為經營主體的不進行作業設計,未進行作業設計的不列入項目,未落實苗木的不進行整地,整地不符合規格的,不供應苗木。③干部結對幫扶實現全覆蓋,幫扶工作隊精準到戶,因戶施策進行產業指導,跟蹤服務,對癥下藥,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問題。
4、政策引領,支撐發展。堅持油茶扶持政策精準滴灌到每一貧困戶。針對油茶產業的投入和產出比,制定出臺了實施方案,設立了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按照每畝2000元的標準進行獎補(從2015年開始,分五年按照500、500、500、300、200元獎補),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同時,堅持油茶產業發展獎補資金直接打入“建檔立卡”貧困農戶“一卡通”存折,確保了獎補資金的專款專用,安全運行;堅持用GPS測量驗收油茶種植面積,保證了油茶面積結果的準確性;堅持推行“四統一分”的經營原則,即統一整地質量標準、統一供苗栽植、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組織驗收和分戶管理的模式發展油茶產業,實現了科學管理與發揮貧困戶積極性的有機結合。
5、完善措施,扶持發展。堅持政策宣傳、技術服務、項目督查“三到位”,確保了油茶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的質量、效益。一是政策宣傳到位。項目實施以來,縣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織召開分片聯鄉座談會,統一了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和對政策的理解,提高了貧困戶的信心和認同感;通過召開鄉、村、組動員大會和技術培訓班,強化對發展油茶產業的政策宣傳,確保貧困農戶對油茶扶持政策、建設內容、補助標準的知曉率,堅定種植油茶的信心。二是技術服務到位。強化產前、產中、產后跟蹤服務,從調苗、種植、撫育、病蟲害防治等環節都有人服務、有人把關、有人驗收、有人簽字、有人負責。為確保油茶種植的規范化和成活率,今年已舉辦油茶栽培技術培訓班20期,印發油茶科技資料21000余份,組織林業技術人員對貧困農戶進行油茶種植技術培訓,深入山頭地塊對農戶進行幫教,解決農戶在種植、管理油茶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三是項目督查到位。縣領導小組定期抓調度推進,加大對鄉鎮油茶產業發展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督查指導,就實施進度、建設質量、建設成效等內容進行跟蹤監測和綜合評價考核。今年以來,已先后組織了三次專項督查和一次現場推進會,確保了項目建設的穩妥有序推進。
三、工作打算
1、加強組織領導。一是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把油茶生產作為服務“三農”的一項“民心”工程列入領導議事日程,認真研究、跟蹤服務;二是各級確定領導分管,設立專管機構抓油茶生產;三是立足縣情、鄉情,建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讓農民身體力行地嘗到油茶生產帶來的實惠,使政府的感召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2、展開宣傳教育。針對部分貧困戶對油茶生產認識上的偏差,適時展開宣傳教育是必要的。應大張旗鼓地宣傳油茶生產的重要意義,在全縣上下形成氛圍,造足聲勢。在鄉、村建立油茶栽種的典型示范戶,通過典型示范和算細帳的辦法,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樹立長效意識,摒棄短期行為,真正把精力放在油茶事業上來。
3、啟動融資機制。搞好油茶栽種,沒有資金投入是一句空話。可以采取跑部門立項目爭取政策性資金扶助一點、銀行貸一點、縣鄉兩級財政補貼一點、農民投工投資自籌一點的辦法進行融資,并通過無息借貸的方式投放,力爭新造油茶和油茶栽種在現在補助的基礎之上再加大補助幅度,苦干實干三至五年,必能得到回報。
4、強化科技管理。一是鄉村級兩級要平整集中連片土地,然后按標準尺寸挖穴。二是林業部門在油茶生長過程中,對深挖追肥、疏林補植、打藥整技等技術措施進行指導,以提高其結實率和產油量,落實科技管理的長效機制;三是要引進新品種,大力營造高品位油茶,如亞林一號、三號,贛油三號等,確保油茶優質、高產、穩產。
5、實施深度加工。通過招商引資,實施茶油深加工是油茶增收攬稅的有效途徑。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利用外資實施茶油深度加工,在墾復、產果、取油、加工的全過程中,實現資金運作的良性循環。
興產業,富百姓,種油茶,真扶貧。武寧縣立足生態發展戰略,結合自身氣候土壤條件,合理選擇高產油茶作為重點扶貧產業,強化扶貧效益 “滴灌”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只要不懈地努力,油茶生產一定能成為武寧縣精準扶貧可持續發展的新亮點。
[作者簡介]
石承章,武寧縣扶貧和移民辦公主任。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