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光
敦化市第二實驗小學
明確學校辦學理念推進工作穩步發展
王立光
敦化市第二實驗小學
“寬柔以教、和諧發展”,辦學理念確立的背景,教育的和諧發展是社會的要求,歷史的必然。“寬柔以教”的教育思想,以愛育愛的教育行為是一所學校走向文明,構建和諧的重要標尺。
辦學理念;寬柔以教;和諧發展
一流的學校靠文化,二流的學校靠管理。培植學校的文化,走內涵發展道路,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要求,是學校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我曾在敦化市三小學任十年校長工作。經過不斷分析我校的狀況和培養目標,我們確定了“寬柔以教,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為我校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1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十七大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十八大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充滿著對人性的尊重、關愛。從黨的教育方針不難看出,教育的“和諧發展”是社會的要求、歷史的必然,是教育工作所必須追求的奮斗目標。這里以學校工作為例進行闡述:
(1)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是體育的要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學校開展健康教育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加強健康行為養成教育,重點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煙、環境保護、遠離毒品、預防艾滋病、意外傷害等健康工作”。小學階段是兒童身體發展和心理發育的最重要時期,倡導“健康”為我校校訓內容,倡導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重要任務。
(2)文明承載著學生的未來,是德育的要求。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講“文明”不僅是一個民族素質的體現,同時還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興衰。然而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獨生子女、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于我們這個社會,德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因此,認真落實“德育綱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認真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用“文明”作為“校訓”,更能清晰地反映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使之成為小學德育要求的具體行動。
(3)智慧更加體現教育的活力,是教育的要求。少年兒童是學習知識、認知社會、良好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教育就是要根據兒童特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學生變得更加聰明、更加智慧。只有把孩子變得更加聰明,才能適應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社會,才能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只有把孩子變得更加聰慧,才會使教育更加有活力,使學校更加生機勃勃。
(4)快樂時人生美好的境界,是境界的要求。促進孩子快樂成長是教育的美好追求。孩子只有在學校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群體的快樂,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孩子們才能更加茁壯成長。這樣的人,將來才能更加的融入社會,在群體中發揮作用,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1.2依據教育發展的現實,“寬柔以教”此出自《中庸·明道》的古訓,告誡教育工作者要用寬容、溫和及贊賞的方式、方法去教化,感化別人。然而,在今天的教育組織、學校機構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若干沖突、矛盾、對立等不和諧因素。具體表現為教師對待學生態度冷漠、木然,與學生沒有眼神的交流,即“視不管”;對學生缺少關愛、鼓勵的話語,甚至諷刺挖苦的語言,即“言不善”;體罰、變相體罰等丑陋的教育現象在個別教師中時有發生,即“行不善”,這些行為嚴重的制約和阻礙了教育的進步、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因此“寬柔以教”的教育思想,以愛育愛的教育行為是一所學校走向文明、構建和諧的重要標尺。
2.1落實“三風一訓”,體現辦學理念
落實“三風一訓”是貫徹學校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圍繞“寬柔”、“和諧”,我們確立了學校的校訓是:健康、文明、聰慧、快樂;校風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教風是:陶冶心靈,啟迪智慧;學風是:勤學、善思、好問、樂讀。這些內容使“寬柔以教,和諧發展”的理念,在學校的風氣、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上更加明確具體,成為學校的管理、教師的教育教學、學生學習的具體行動和工作重心。同時學校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宣傳這一辦學理念,營造良好的環境育人氛圍。
2.2注重師德學習,提高認識水平
“寬柔以教”是一種境界,是構建和諧教育的基石,實現教育的寬容,更多地落實在教師師德規范上。為此,學校有計劃地學習了《中共中央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綱要》、《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牢固樹立以德育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的觀念。
2.3強化制度建設,規范教師行為
一是學校嚴格落實一系列管理條例和規章制度,如學生管理的《一日常規》,教師的《師德考核細則》等一系列制度;二是相繼完善了《教師行為十不準》、《教師應事應語、忌事忌語》,簽訂師德責任書等,三是開展師德查擺《爭創好班子,爭當好教師》、《廉政文化進校園》等活動,逐步建立起了師德良師心慈、師業精、師身端、師風正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打造“人本和諧教育”奠定了基礎。
2.4協調家庭社會,共筑和諧校園
只有學校、家庭和學生形成合力,學生才能健康成長,學校才能和諧發展。一是我們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相評價,教師激勵評價,家長反饋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對學生學生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四個方面進行了小學生評價的改革嘗試,通過評價體現學生自我反思,同學相互幫助、家校相互溝通,共建和諧校園的美好愿景。二是成立家長委員會,廣泛征求社會、家長對學校的辦學意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三是騁請法制副校長,定期進行法制講座,堅持依法治校,逐步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聯動的教育模式。“寬柔以教,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成為學校走內涵發展的驅動力。
[1]張俊華.教育寬容的四種境界[J].中國教育報,2008.6.24.
王立光(1965-),男,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職稱,多年來一直從事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