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媛
吉林省雙遼市東明鎮中學
提高農村中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幾個要素
于淑媛
吉林省雙遼市東明鎮中學
興趣是中學生開啟音樂之門的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他們才能進一步認識音樂、了解音樂,領略到音樂的美妙和美好。作為農村音樂教師,應該深入了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要素,并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力爭使音樂課能夠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音樂教學;學習興趣;提升要素
藝術感受力是一個人認識世界、了解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種感性能力,擁有這方面能力的人往往更加熱愛生活,擁有更高遠的理想,更宏大的人生觀,也更懂得真、善、美的真諦。初中階段的音樂課培養的正是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好的音樂課恰如灑向藝術殿堂中嬌艷的花朵的雨露,能使人擁有更敏銳的心靈、更豐富的想象力和更充沛飽滿的情感,具備更高層次的審美情趣。然而,長期以來,音樂課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體系當中,是被忽視和省略的部分,尤其是在農村學校中,由于師資力量有限,為文化課教育質量的提升已經分散了許多精力,對音樂、美術等副科更加顯得力不從心,同時,有些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不重視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覺得音樂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一件無聊的事。其實在音樂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只有學生對音樂發生興趣,才能積極地投身到音樂學習當中,進而提升音樂修養,增強藝術感受力,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尋找到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要素,讓這些能激發興趣的要素“協同作戰”,使音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那么,提高農村中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要素有哪些呢?
與城市的孩子不同,農村學生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對音樂的認識往往是比較疏遠和陌生的,想要他們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先要讓他們跟音樂“熟絡”起來,在熟悉的過程中引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而產生認識、學習音樂的沖動。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初拋開嚴肅的態度、呆板的面孔,而是先用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演奏或是歌星的現場演唱刺激學生的感官,先給以他們視聽的震撼,讓他們內心不斷地問:為什么這演奏如此氣勢磅礴?為什么這演唱讓人不自覺地潸然淚下?激發起學生們對音樂魅力的好奇,引發他們對音樂技巧和音樂知識的探索欲望,提升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是順利開展教學的第一步,這樣引起的學習興趣大都只是暫時性的,并不一定能夠長久地維持。想要學生較為持續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還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避免單一和枯燥,只有富于多樣性和新鮮感,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比如,教師在安排一節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時,就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不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穿插,不是每節課都是音樂欣賞開頭,示范練唱結束,讓學生感覺課程流程一成不變,而是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練唱與欣賞相結合,知識與趣味相結合,讓學生提升音樂技能的同時也提高了藝術鑒賞力和文化素養。
課堂上輕松、民主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教師尊重和關心,與教師是合作分享的關系,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由地表達想法,這也是讓學生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因素之一。怎樣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呢?首先,教師應放低姿態,不能老是板著臉、高高在上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與學生討論、溝通,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他們的喜好,這樣才能給到他們想要的“自由”。比如教師要講皮影戲的“演”“唱”知識,可以先不要拿起課本就講(因為很多學生在學音樂時是很討厭課本的,老師照課本來講他們不自覺地就會產生抵抗情緒和厭煩心理),而是先與學生聊聊他們知道的皮影戲,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認識,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通過流行音樂與之的結合和對比,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皮影戲。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放松的,有足夠的自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感悟都是順著討論的脈絡自己總結的,因而特別有成功感和收獲感,而這將會激起他們對音樂學習的更大的興趣。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回顧我們的學習生活,大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因為喜歡某位老師,對他所教的科目產生特別的學習熱情,因而提高了學習成績。這告訴我們,努力愛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是大有裨益的。音樂教師雖然一般并不是所教學生的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情”往往只是一周的幾節課而已。但我們要抓住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機會,用親切的眼神、熱情的贊美,用自信的演唱、激情的講解,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用真誠的心來愛學生,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更信任教自己音樂的這位教師,才會對音樂這門課產生親切感,產生學習、學好它的濃厚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劑良方,沒有人不喜歡被人夸獎,教師如果在音樂課上能多肯定、鼓勵學生,將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這首歌唱得太動人了,老師都被感動了”“你的節奏感真強,老師的身體都跟著跳起舞了”……這樣真誠的贊美往往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自信心,使他們對音樂學習產生濃烈、持久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幫學生創造應用音樂知識和技能的舞臺,學以致用才能體現出學習的最大價值。音樂教師可以積極與本學校的領導溝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校內適當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文藝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現音樂方面的才華,還可以與其他學校聯歡,開展藝術交流,讓學生參與到音樂的實踐中來,從而感覺到音樂與生活的密不可分,讓學生的生活被音樂環繞,他們自然對音樂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能夠把音樂當成終生的朋友。
綜上所述,以上五個要素能夠激發出農村中學生心靈深處的對于音樂強烈探索欲望,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只要我們好好把握,能夠有效地提高農村中學音樂教學的質量,提升農村中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
[1]趙淑云.音樂知識與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15-20
[2]鄭莉.初中音樂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