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胡家營鎮初級中學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
王波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胡家營鎮初級中學
本文對歸納推理意識進行了概述,論述了歸納推理的含義以及意義,在此基礎上重點詳細論述了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斷滲透歸納推理的意識,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打造翻轉課堂以及引導學生進行一般性總結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論述,為初中階段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開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初中數學教學;歸納推理;教學有效性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學生要不斷學習如何由點及面,如何從特殊性問題中總結出具有一般性特征的規律。初中階段數學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歸納推理能力的重要過程,教師和學生都要予以重視,在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不斷滲透歸納推理意識,從各個方面不斷提升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歸納推理意識,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歸納推理,一般是指學生在面臨每一個特殊性問題中,不斷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得出一般性規律的過程。歸納推理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對知識掌握以及學習方法等不斷提升以及熟練的過程。只有提升了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數學習題訓練中不斷化特殊為一般,找到規律性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等等,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了解了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重要性后,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偏好,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
1.課堂中融入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意識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課堂前,要求學生對接下來要講解的部分數學知識進行課本預習,并通過預習了解知識結構,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針對學生預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重點的串講,講解的重點集中在章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問題較多的點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探究能力,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歸納和推理的意識,讓學生在自我預習,課堂問題討論以及問題解決中,不斷樹立如何正確進行歸納推理的意識,為提高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打下基礎。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部分的講解中,對于(1)x+3y=6(2)3xy=1,這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講解中,教師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首先可以給學生拋出問題“如何讓方程變成一元一次方程呢,這樣的變化過程運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或者定理呢”來引導學生樹立在解決數學特殊數學問題過程中尋找一般性規律的意識,即,讓學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消元這個一般性規律。
2.打造翻轉課堂,促進學生歸納推理習慣的養成
幫助學生樹立歸納推理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初中數學課程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還表現在促進學生歸納推理習慣的養成方面。促進學生歸納推理習慣的養成,是教師歸納推理意識在課堂中滲透的重點內容,即,教師要引導和督促學生進行自我歸納推理,不依賴教師也不依賴同學,通過自己對知識的總結歸納得出解題規律。在這個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學習,進行自我歸納和推理。這時,教師就要積極采用翻轉課堂,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重心,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探究以及總結,讓學生養成歸納推理的習慣。
例如:在解決幾何圖形輔助線方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專門抽出來幾個課時的時間來打造翻轉課堂,讓學生自己尋找認為典型的題目,把其中輔助線的做法進行一一總結,并進行歸納推理,得出一般性做題的方法,如,輔助線可以考慮做一個直角、把某一個角平分、平行線等等。
3.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增強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最后,增強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是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最終教學目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對于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部分,要引導學生、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增強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歸納推理教學中,對于難度較高的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推理歸納,讓學生不斷學習教師進行歸納的方法,不斷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學習成果的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滲透歸納推理意識,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因材施教,從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意識、促進學生推理歸納習慣的養成以及增強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三個方面著手不斷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呂國晶.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J].華夏教師,2016(3).
[2]祝林萍.歸納推理意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6(6)∶13-13.
[3]劉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