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宜盟 王瑞華 李 忠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閩東醫院,福建 寧德 355000)
?
超聲刀與普通電刀治療老年食管癌的療效對比
卓宜盟王瑞華李忠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閩東醫院,福建寧德355000)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刀與普通電刀治療老年食管癌的療效對比。方法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手術治療中采用普通電刀,觀察組采用超聲刀,對比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胸部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引流量及淋巴清掃數目、術中并發脾門出血需脾切除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胸液引流量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手術胸部切口長度較對照組顯著減小(P<0.05),同時淋巴清掃數目較對照組也顯著增多(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沒有出現脾門出血的病例,而對照組則有5例患者出現脾門出血(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超聲刀治療老年食管癌較普通電刀治療產生的損傷小、術中術后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對病人的益處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超聲刀;食管癌;電刀;淋巴清掃
手術是目前治療食管癌首選方法〔1~5〕,而現今臨床上多采用超聲刀進行食管癌手術。超聲刀集切割和止血于一體〔6〕,與傳統的電刀比較,可以減少術中、術后出血,手術切口小、損傷小,術野更清晰,手術時間更短,同時并發癥更少。我院在使用超聲刀進行食管癌手術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8例,男49例,女19例;胸上段食管癌10例,胸中段食管癌37例,胸下段21例。選取的所有病例術前均經過X線、食管鏡檢查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食管鱗癌或腺癌,心電圖檢查、肝、腎功能基本正常,肺功能檢測可耐受開胸手術,CT、B超及骨核素掃描檢查無遠處轉移征象,無手術禁忌證。將68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電刀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超聲刀進行治療。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性別組成(男:25 vs 24例,女:9 vs 10例)、年齡〔(56.35±4.6)歲vs(57.48±6.76)歲〕及病變部位(胸上段:4 vs 6例,胸中段:19 vs 18例,胸下段:11 vs 10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行頸部吻合者均為14例,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兩組病人均在全麻狀態下行雙腔氣管插管,均采用右開胸加上腹正中切口,游離食管和胃,頸部吻合者再取一右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緣斜切口完成食管胃底吻合,余病例均在胸頂處完成食管胃底吻合。
1.2.1超聲刀組取左側斜臥位,經右胸第4肋間前外側切口進胸,用超聲刀游離胸段食管,并清掃食管旁、隆突下及上縱隔淋巴結。食管滋養血管用慢速檔凝閉切斷,無需結扎。胸段食管游離后,取上腹正中切口,經腹白線進腹,用超聲刀游離全胃。胃左動脈用絲線結扎或縫扎,胃右動脈和胃網膜右動脈保留;分離胃網膜、韌帶時用超聲刀進行離斷,<3 mm的血管采用慢、快速檔相結合的方法,先將血管凝固再行切割;對少數直徑>3 mm的血管,用絲線結扎。同時用超聲刀清掃胃周、腹腔干、賁門周圍的淋巴結。
1.2.2電刀組取左側斜臥位,經右胸第4肋間前外側切口進胸,電刀游離食管,創面以電刀電凝止血,食管滋養動脈用絲線結扎。分離胃網膜、韌帶時,以鉗夾、切斷、絲線結扎法游離。直接以剪刀或電刀對提起的淋巴結及周圍組織進行清掃。
1.3觀察指標手術時間、胸部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引流量、術中淋巴結清掃數目、脾門出血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的胸部切口長度顯著小于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術中淋巴清掃數目較對照組明顯增加,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胸液引流量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第一作者:卓宜盟(1973-),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胸外科專業研究。
2.2兩組患者脾門出血情況及術后并發癥比較觀察組患者沒有脾門出血,而對照組有5例,2例應用止血紗布按壓后止血,3例行脾切除,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出現肺不張2例、無喉返神經損傷,對照組出現肺不張7例,并發喉返神經損傷2例,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超聲刀是現今臨床上老年食管癌手術的先進技術。超聲刀全稱為“超聲切割止血刀”,是80年代末開始應用于臨床外科的新型手術設備。超聲刀在使用時,超聲頻率發生器使金屬刀頭以超聲頻率進行機械振蕩,刀頭與組織蛋白接觸,高頻率的震動使其內部細胞相互摩擦而產生熱量,從而使組織細胞內水汽化,蛋白氫鍵斷裂和蛋白結構重組,細胞崩解、組織被凝固后切開。超聲刀造成的熱損傷小,熱傳導在2 mm內,可以使被切割的組織局部溫升,提高該部位中凝血酶的活性,加速了凝血反應過程;另外,在切割過程中會有大量空化泡產生,可以堵塞于血管的斷端,從而保證術中不出血或少出血。傳統的電刀手術時,不可避免的有比較嚴重的毛細淋巴管受損,淋巴液便會大量漏出;術中需要用剪刀或電刀對血管和組織反復鉗夾、切斷和結扎,導致手術出血多,所以術后胸腔中有大量的胸液需要引流。超聲刀對毛細淋巴管損傷少,漏出的淋巴液也減少,而且術中幾乎不需要鉗夾和絲線結扎,而且止血徹底,幾乎無滲血,所以術后胸腔引流量較電刀手術少很多。
超聲刀可以一次性完成切割、止血,明顯減少了電刀手術中反復鉗夾、切斷、結扎止血等很多繁瑣的操作,同時又避免了術中多次更換手術器械,所以應用超聲刀進行手術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
電刀手術不能同時完成切割和止血,手術創面滲血較多,視野常不清晰;同時電刀手術時,術者的手要伸入胸腔,影響自己或助手的視野,會影響淋巴結的清掃〔7〕;視野不清也易損傷喉返神經,同時電刀工作時產生的熱傳導范圍較大,也易損傷喉返神經。超聲刀手術可以將食管及其周圍組織整塊切除,使脂肪組織汽化,無煙及焦痂產生,同時止血效果好,滲血少,視野清楚,血管可以較好地暴露,解剖間隙清晰〔8〕,淋巴清掃地更加徹底;而且超聲刀的柄長度適中,操作時術者的手不用伸入胸腔造成術野遮擋,術者及助手均有良好的視野,喉返神經顯露清晰,熱傳導范圍小,喉返神經損傷不易發生。
電刀手術時因為了追求更好的術野,需要對肺組織長時間擠壓,不可避免會造成肺組織損傷,加上胸腹部的切口較長,術后導致咳嗽無力,生成大量痰液栓塞肺部,從而引起肺不張。超聲刀的手術時間短,肺組織的擠壓程度輕,胸液產生的少,對肺組織的壓迫減小,胸部和腹部切口的長度和撐開的寬度相對較小,損傷少,術后患者敢用力咳嗽,所以患者術后肺不張的發生率較電刀低。
電刀手術因為出血多、術野模糊,同時需要鉗夾、結扎等步驟,所以所需的切口長度相對較大,而應用超聲刀進行手術,術野顯露更好,幾乎不需要縫扎,因而對切口的長度要求降低了,減小了胸壁切口和胸壁肌肉的損傷,患者術后傷口愈合得較電刀手術快,極大地減少了患者的手術損傷。
電刀游離全胃的過程中,術野不清晰,加上分離胃隔韌帶、肝胃韌帶和胃左動脈等均需采用鉗夾、切斷、絲線結扎或縫扎方法,有的患者脾胃韌帶的上極間距太小,血管鉗鉗夾時很容易使脾門出血,嚴重者甚至要進行脾切除;超聲刀游離胃時因術野顯露更好、解剖更清晰,基本不要絲線結扎,處理胃短韌帶時無需暴力牽拉胃體,尤其是用超聲刀切割脾胃韌帶上極脾胃間距極小的病例,可最大程度地減少脾臟的損傷,因此基本不會并發脾門出血。
4參考文獻
1張新良,王曉萍,張道富,等.41例老年食管癌的臨床特點和放療療效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3):239-41.
2樊玉文,張園,趙衛平,等.超聲刀在甲狀腺癌頸淋巴結清掃術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學,2011;39(2):175-8.
3毛友生,赫捷,程貴余.我國食管癌外科治療的現狀與未來對策〔J〕.中華腫瘤雜志,2010;32(3):401-4.
4Sun X,Chen W,Chen Z,etal.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n risk factors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five high-risk areas in China〔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1;11(6):1631-6.
5Donohoe CL,Mcgillycuddy E,Reynolds JV.Long-term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disease-free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J〕.World J Surg,2011;35(8):1853-60.
6胡水清,朱衛國,甘雅嫻,等.放療聯合希羅達和單純放療對老年食管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3):563-5.
7楊清杰,張強,郭明.胸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結轉移規律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4;41(17):1108-10.
8邵中夫,徐崗,王遠東,等.超聲刀在胸中段食管癌手術中的應用〔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11):2177-9.
〔2014-10-15修回〕
(編輯袁左鳴)------------------------------------------------------------------------------------------------
《中國老年學雜志》鄭重聲明
中國老年學雜志從未設任何網站,唯一投稿方式為郵箱投稿,投稿郵箱為:okgood911@126.com 。唯一咨詢電話:0431-88923384 。唯一匯款方式為郵局匯款,匯款地址:長春市建政路971號《中國老年學雜志》編輯部收,郵編:130061。
〔中圖分類號〕R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2-6460-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