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龍 王 丹 郭燦燦 黃勤武
(遼寧醫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
可摘式恒久牙周夾板修復牙周病伴牙列缺損在臨床中的應用觀察
段小龍王丹1郭燦燦黃勤武
(遼寧醫學院,遼寧錦州121001)
〔摘要〕目的探討可摘式恒久牙周夾板修復牙周病伴牙列缺損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30例經過完善牙周治療并伴有牙列缺損的患者,使用德國vitallium2000制作的可摘式恒久牙周夾板并修復其缺損牙列。在修復后1、3、6、12個月復診,對臨床修復效果進行評價,并檢查患者菌斑控制情況和牙周情況,記錄治療前及每次復診時的菌斑指數(PLI)、牙齦指數(GI)、探診深度(PD)。結果PLI在治療后1個月無統計學差異(P>0.05),3、6、12個月有統計學差異(P<0.05);GI在治療后1、3、6個月無統計學差異(P>0.05),12個月有統計學差異(P<0.05);PD治療后各次測量值與治療前相比,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患者在3個月對于可摘式恒久夾板的咀嚼功能、舒適度和發音均能達到7.5分,而對于其修復體的美觀滿意評分均在6分左右。結論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病例采用可摘式恒久牙周夾板技術修復,既可有效固定松動牙,使其牙周袋變淺,又可恢復咀嚼功能和提供較為舒適的修復體;每隔3~6個月1次的牙周維護治療,是影響其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牙周病;可摘式恒久牙周夾板;牙列缺損
1大連市口腔醫院
第一作者:段小龍(1989-),男,碩士,醫師,主要從事口腔臨床修復研究。
牙周病的治療除牙周基礎治療外,多采用牙周夾板固定松動牙〔1,2〕。可摘式恒久夾板不僅可以起到固定松動牙的作用,還可以修復牙列的缺損,恢復咀嚼功能,同時,該修復方法為非侵襲性、可逆的治療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的牙體組織也為將來的后續治療提供了方便。
1材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4年3月因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來大連市口腔醫院門診部就診的患者30例,余留牙牙數253顆,缺牙134顆,其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齡60歲,年齡28~86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為慢性牙周炎患者,修復前接受系統牙周基礎治療,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和口腔衛生自我維護能力,并能按時復診。②牙周病患者均伴有牙列缺損,且患者同意使用可摘式恒久夾板修復治療。③患者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血液性疾病等系統性疾病,全身健康狀況良好。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實驗。30例患者于修復前根據牙周病程度行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及咬合創傷治療等牙周冶療后4~6 w,待牙周組織穩定開始行修復治療。
1.2材料維他林2000 vitallium (登士柏 德國)、拜耳牙 (賀利氏 德國)、牙周探針 (以mm為單位)、藻酸鹽 (登士柏 德國)。
1.3方法
1.3.1術前準備醫生與符合納入條件的患者進行溝通并進行口腔衛生指導和牙周基礎治療,消除急性期炎癥且控制病情的發展。牙周病伴牙列缺損患者在進行修復治療之前,通過口腔常規檢查,除了了解牙周病基礎治療后牙周病患牙的牙周炎癥控制情況外,針對可摘式恒久牙周夾板修復治療的特點,還需對患者牙列狀況及咬合關系進行確認。檢查余留牙的菌斑指數(PLI)、牙齦指數(GI)和探診深度(PD),對咬牙合創傷的患牙進行調牙合處理。
1.3.2夾板制作修復前先制取口內觀察模型,然后在石膏模型上分析其頰側倒凹,確認義齒的就位方向,且在石膏模型上預備出牙體舌側導平面,上觀測器,畫出導線,分析牙齒預備情況。
牙周組織有破壞的松動患牙上的夾板固定裝置在倒凹區以上,基牙盡量分散。一般設計2~4個固位基牙,頰側放置固位臂,舌側以對抗臂或基板對抗。根據觀察模型上所畫導線、基牙的松動度、鄰牙的健康情況以及整個牙列的狀況,選擇恰當的卡環,固定卡環或固位卡環。現臨床上常用的起固定作用的卡環有:固定卡環、頰鉤、長臂卡環和連續卡環等。在盡量保證美觀前體下,選擇無松動牙作為固位基牙;若牙齒全部Ⅰ度或Ⅱ度松動,則選擇Ⅰ度松動基牙做固位基牙。對于松動度達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基牙,如患者拒絕拔除患牙,可在其舌側制作鑄網加塑料為該患牙脫落后的義齒加補人工牙預留出設計。對于該類患者在修復設計中要盡可能地暴露其牙周組織,促進牙周組織的健康。
口內牙體預備,根據觀測器所畫的導線、就位道方向及卡環的設計進行牙體預備,去除各軸面過大倒凹、調磨對頜過高的牙尖或邊緣嵴及伸長牙,利用自然牙間隙調磨制備出鑄造固位體的鄰面間隙,盡量少磨或不磨后牙牙合面、前牙的唇切面及鄰面溝。對于年紀較大的牙周病患者,其牙體磨耗較重,故外形高點多位于牙合面,所以需要降低其外型高點。模型制取,使用小棉球置于牙齒間的不利倒凹,取出藻酸鹽陰模,常規病例多采用二次印模法,對于后牙游離缺失的患者,采用功能印模,灌制硬石膏模型。轉技工室制作金屬支架,常規試支架,取頜位記錄,制作活動可摘局部義齒,對于前牙缺失較多、患者較年輕及對美觀要求較高的患者須試排牙后再行義齒完成,戴牙時一定注意咬合調整,確認無牙合干擾、早接觸,固位卡環和固定卡環的位置正確、卡抱力適當。
1.3.3資料收集分別于夾板完成后當日、修復后1、3、6、12個月5個時間點拍攝口內數碼照片,記錄余留牙PLI、GI和PD(每個牙以PD最深位點為記錄值),然后計算出每個患者余留牙的PLI、GI和PD值得均數。于術后1、3、6、12個月做主觀滿意評分調查表。
1.4評價標準
1.4.1PLI用鈍頭牙周探針輕劃牙面,根據菌斑的量和厚度記分。每顆牙檢查4個牙面,即近中頰面、正中頰面、遠中頰面以及舌面。記分標準為:0分齦緣區無菌斑;1分齦緣區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視診不可見,用探針尖的側面可刮出菌斑;2分齦緣或鄰面可見中等量菌斑;3分齦溝內或齦緣區及鄰面有大量軟垢。
1.4.2GI用鈍頭牙周探針檢查每顆牙周圍的牙齦,將其周圍牙齦分為4個區域,即近中唇乳頭、正中唇緣、遠中唇乳頭和舌側齦緣。記分標準為:0分牙齦健康;1分牙齦輕度炎癥:牙齦顏色有輕度改變并輕度水腫,探診不出血;2分牙齦中等炎癥:牙齦色紅,水腫、光亮,探診出血;3分牙齦嚴重炎癥:牙齦明顯紅腫或有潰瘍并有自動出血傾向。
1.4.3牙周PD以20~25 g標準力用牙周探針沿牙長軸在唇側和舌側近、中、遠6個位點的齦緣至袋底的距離。
1.4.4主觀滿意評分調查表參考李堃等〔3〕設計的牙周夾板滿意度問卷調查表。了解患者對可摘式恒久夾板修復治療后的滿意評分,包括修復體的咀嚼功能、舒適度(包括有無疼痛)、美觀性和對發音的影響。各項內容最高10分,最低0分。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結果
2.1牙周各項指數評價1個月時PLI在修復治療后各次測量值與治療前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之后各次與治療前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GI在修復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只有12個月有統計學差異(P<0.05)(P>0.05)。PD在修復治療后各次測量值與治療前相比,各次與治療前相比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可摘式恒久夾板修復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的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2.2患者滿意評分調查患者對于可摘式恒久夾板的功能、舒適度和發音均能達到很好地適應,而對于其修復體的美觀滿意度較差。由于修復體同時修復缺損的牙列,對咀嚼有很大的幫助,但面積較大而影響舒適度、發音和美觀。咀嚼功能主觀滿意度3個月后能達8分左右,舒適度和發音在3個月患者就能較好地適應(7.5分左右),而對于美觀的滿意度在均在6分左右。其中,之前使用過可摘式義齒對于夾板的滿意度更高,年齡較小的患者對于其美觀性評分較低。見表2。

表2 可摘式恒久夾板修復牙周病伴牙列缺損
3討論

可摘式恒久性夾板可分為金屬支架可摘式牙周夾板和金屬支架牙合墊式牙周夾板。夾板的設計和松動牙的固定在整個修復治療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可摘式恒久夾板是將局部可摘義齒與牙周夾板相結合,需兼顧兩方面綜合設計,弧形夾板的設計對松動牙的固定效果要好,可以減輕患牙受到各方向的側向力影響〔2〕。因此,固位基牙需要盡量分散,其分散越大牙周夾板的弧度越大,旋轉中心距牙的距離越遠,側向力越小。可根據口內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形式的固定裝置,臨床常用的固定裝置:(1)固定卡環:卡環臂不進入倒凹區,環抱外形高點,可固定松動牙。固定卡環可有效地控制松動牙近遠中和頰舌方向的松動,但對于牙合齦方向松動的控制力較差。(2)頰鉤:用于兩相鄰后牙之間端位于頰側外展隙近牙合部,不進入倒凹區。體部越過牙合面進入舌腭側,與塑料基托相連接,有防止食物嵌塞、恢復咬合和分散牙合力的作用。(3)長臂卡環:即延伸卡環,常用于鄰缺牙區基牙松動、相鄰牙健康的情況下。卡環近體部分在牙導線之下,可利用健康基牙倒凹達到固位作用。(4)連續卡環:用于固定相鄰的數個松動患牙,卡環位于患牙外形高點處,不進入倒凹區,無游離臂端〔8〕。
可摘式恒久牙周夾板是治療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的臨床常用手段之一。可摘式恒久夾板適應證廣泛,切割牙組織較固定恒久式或套筒冠牙周夾板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洗,較易進行牙周清潔,便于患者做其他治療;伴有牙列缺損時,也可合并修復治療,而且緩解了因牙間隙過寬導致食物嵌塞,需要拔除患牙時,亦便于在夾板上加補人工牙〔9~11〕。 Kwan等〔12〕發現,合適的牙周夾板可使牙周病患牙咀嚼效能顯著提高,可使固定松動牙使損傷的牙周組織獲得再生。Kleinfelder等〔13〕結果證實,使用牙周夾板固定松動牙可使牙周病患牙的咀嚼效能增高。可摘式恒久夾板的缺點是體積較大,有異物感和壓痛,影響發音,但本研究發現患者均能適應該修復方式,同時,由于花費較低,操作簡便,患者易于接受,也利于普遍開展。
4參考文獻
1孟煥新.牙周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5-9.
2趙銥民.口腔修復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24-34.
3李堃,王勤濤.兩類夾板固定重度牙周病松動前牙的療效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7;17(4):219-22.
4Bergstrom J,Eliasson S,Dock J.Exposure to tobacco smoking and periodontal health〔J〕.J Clin Periodontol,2001;27(1):61-8.
5Renggli HH,Schweizer H.Splinting of teeth with removable bridges.Biological effects〔J〕.J Clin Periodontol,1974;1(1):43-6.
6Akaltan F,Kaynak D.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distal extension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designs on tooth stabilization and periodontal health 〔J〕.J Oral Rehabil,2005;32(11):823-9.
8劉洪臣.牙周夾板的應用 〔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6;4(1):48-51.
9Watkins SJ,Hemmings KW.Periodontal Splinting in general dental practice 〔J〕.Dent Update,2000;27(6):278-85.
10Bernal G,Carvajal JC,Muoz-Viveros CA.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mobile teeth 〔J〕.J Contemp Dent Pract,2002;3(4):10-22.
11Mosedale RF.Current indications and methods of periodontal splinting 〔J〕.Dent Update,2007;34(3):168-78.
12Kwan SC,Johoson JD,Cohenea N.The effect of splint material and thickness on tooth mobility after extraction and replantation using a human cadaveric model 〔J〕.Dent Traumatol,2011;28(4):277-81.
13Kleinfelder JW,Ludwigt K.Maximal bite force in patients with reduced periodontal tissue support with and without splinting 〔J〕.J Periodontol,2002;73(10):1184-7.
〔2015-02-09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王丹(1970-),女,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口腔修復學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7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2-6524-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