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皛 王 劍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江西 吉安 343000)
?
贛南地區痔病的危險因素
張皛王劍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江西吉安343000)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贛南地區居民痔病的流行病學危險因素。方法選擇104例痔病病人為病例組,102例非痔病病人為對照組,應用非條件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痔病相關危險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顯示,痔病的發生與應酬多、飲酒過多、喜吃辛辣食物、蔬菜水果攝入少、蹲廁看書報和吸煙、缺少體育鍛煉等因素有關;多因素分析顯示,學歷層次高、應酬多、飲酒過多、喜吃辛辣食物是痔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痔病的發生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有關。在人群中開展痔病的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加強對高危人群的重點預防,有利于預防和減少痔病的發生。
〔關鍵詞〕贛南地區;痔病;病例對照研究;飲酒;吸煙;體育鍛煉
國內研究表明,痔病占所有肛腸病中的87.25%,發病年齡以20~40歲多見,女性多于男性〔1〕。痔病可引起貧血、誘發肛門直腸腫瘤,女性患者還可引起泌尿系統及婦科炎癥,老年人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國內外學者對痔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影響因素、治療方法等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對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探討痔病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對贛南地區痔病的危險因素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普外科住院的痔病病人104例作為病例組,年齡19~78〔平均(46.8±14.5)〕歲,其中男62例,女42例,已婚96例,未婚8例,來自城市54例,農村50例。同時收集在該科住院的非痔病病人10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膽石癥病人52例,甲狀腺瘤病人50例,年齡19~80〔平均(50.3±13.2)〕歲,男47例,女55例,來自城市43例,農村59例,已婚97例,未婚5例。兩組患者分別來自贛南地區的16個縣、區、市,在年齡、性別、婚姻、城鄉分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入選病例組的患者其痔病診斷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關于痔病的診斷標準,或手術后經病理診斷為痔病者,并除外痔病以外的肛腸疾病。對照組除外患有肛門與直腸疾病者。
1.3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痔病危險因素調查表,對患者進行回顧性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一般項目、婚姻狀況、學歷、既往病史、飲食習慣、生活與工作習慣、體育鍛煉、患病時間及主要癥狀、排便頻率及時間、大便形狀、入院診斷等共76個項目。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對各危險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患者分布特征104例患者的最后診斷均為混合痔。其發病年齡以51~60歲最多(25.0%),其次是31~40歲(24.04%)、41~50歲(19.23%),61歲以上(17.31%),21~30歲(11.54%)。男性患者(59.6%)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40.4%),與文獻報道的女性高于男性略有不同〔2〕。有35.5%的患者患病時間在1~5年,另有38.5%的患者患病時間在5年以上;有71.2%的患者同時具有2~3種癥狀;職業構成排在前三位的是農民(39.4%)、公務員(15.4%)、事業單位職員(14.4%)。
2.2既往病史病例組有便血、便秘、貧血病史的比例〔86例(82.7%)、10例(9.6%)、2例(1.9%)〕均高于對照組〔5例(4.9%)、2例(2.0%)、0例(0.0%)〕,便血和便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36,P=0.000、χ2=5.5,P=0.019),貧血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98,精確概率法)。此外,病例組在大便每1次/2~3d〔47例(45.2%)〕、大便干硬〔61例(59.2%)〕、排便時間在11min以上〔57例(54.8%)〕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分別為44.297、106.396、35.494,P值均為0.000)。
2.3單因素分析見表1、表2。在所有因素中,按α=0.05檢驗水準進行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可能影響因素有9個:學歷、應酬多、飲酒過多、喜食辛辣食物、蔬菜水果攝入過少、高脂高蛋白飲食、缺少體育鍛煉、蹲廁看書報、蹲廁吸煙。

表1 兩組學歷分布比較〔n(%)〕
第一作者:張皛(1983-),女,碩士,住院醫師,主要從事肛腸病研究。
2.4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代入多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見表3。最終進入主效應模型的變量有5個。結果顯示,學歷層次高、應酬多、飲酒過多、喜吃辛辣食物是痔病的獨立危險因素(OR=1.574、5.970、2.551、8.459);高脂高蛋白飲食是痔病的保護因素(OR=0.009)。

表2 兩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比較〔n(%)〕

表3 痔病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3討論
辛辣食物與酒一方面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血管擴張,結腸功能紊亂,另一方面可使痔靜脈充血、擴張,痔核腫脹,加劇疼痛,也可加重便秘。國內以往的研究也證實了喜吃辛辣食物和飲酒過多可導致痔病發病率增加〔3〕。
應酬多易引起痔病的發生,也與飲食習慣有關。應酬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參加各種酒宴,在贛南地區,無論是在賓館酒店,還是在排檔,酒和辛辣食物都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因此,應酬多意味著在外就餐多、辛辣食物攝入過多、飲酒過多,也是誘發痔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膳食纖維可縮短大便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增加糞便量及排便次數,可預防便秘的發生〔4〕。因此,對于痔病患者,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減少酒和辛辣食物的攝入,可預防便秘,有助于預防痔病的發生。
高脂高蛋白飲食是痔病的保護因素,這個結果尚未見有相關的報道。陳長香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以蔬菜為主的飲食結構與以肉蛋魚類為主的飲食結構痔瘡發生率有差異,但其只做了單因素分析,未作多因素相關回歸分析。由于本次研究未曾將高脂高蛋白膳食作定量分析,因此,高脂高蛋白飲食對痔病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有蹲廁看書報和蹲廁吸煙、缺少體育鍛煉等生活習慣與痔病的發生有關,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3〕。上廁所看書報或吸煙會緩沖大腦的排便反射,延長排便時間,易造成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肛門瘀血而促使痔瘡形成。而經常運動,血液循環障礙少,肛腸局部不易充血,可減少痔病的發生。
學歷層次高是痔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以往的研究資料中未見詳細報道。學歷越高越易患痔瘡,這可能與學歷層次高人群的職業有關。一般情況下,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員中有本科學歷的比例較高,有些可能是長期坐姿工作,或工作繁忙缺乏體育鍛煉,從而使該人群患痔病的危險性增加。國內有些研究也表明,久坐久站的工作體位與痔病的發生有關〔6〕。但本次研究結果卻是久坐久站與痔病發生無關,這可能與病例組中農民占的比例(39.4%)較大有關。因此,對于學歷與痔病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便秘致痔論缺乏解剖學和流行病學依據,肛墊內血液可經腸壁不同平面經靜脈回流,不可能因為干硬糞塊壓迫而出現淤血,故便秘不是導致痔病的危險因素,而可能是繼發癥狀〔7〕。在本次調查中,盡管兩組對便秘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病例組便秘的比例并不高(9.6%),難以說明便秘是痔病的致病原因。因此,對于便秘與痔的關系是致病因素還是繼發癥狀,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另外,本次調查的痔病患者均無腹瀉癥狀,這說明在贛南地區的患者中還是以便秘與痔病的關系較為密切。
痔病患者因大便的干燥易引起便血,而長期便血易導致貧血的發生。盡管病例組有便血(82.7%)的比例高于對照組(4.9%),但患有貧血的比例卻很低(1.9%)。由于本次調查所收集的病歷對貧血病史及便血量的描述不盡詳細,無法深入探討。但對痔病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細軟、通暢,減少痔瘡出血,可預防貧血的發生。
4參考文獻
1張東銘.痔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77.
2謝光球.岳陽市2000年健康體檢6108人的肛腸病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2;18(6):125-6.
3于海泉,康合堂,康彥旭.肛腸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報道〔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116.
4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0-5.
5陳長香,劉海娟,高紅霞,等.痔瘡發病的危險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5):328-9.
6羅由平,周文浩,唐永紅,等.妊娠并發痔瘡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3):57-8.
7張東銘.痔與便秘〔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5;4(7):403-5.
〔2014-10-09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
通訊作者:王劍(1957-),女,教授,主要從事預防醫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R57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2-655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