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龍
MRI及MRA在成人煙霧病中的診斷應用分析
于海龍
目的探討高場強磁共振成像(MRI)在成人煙霧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7例成人煙霧病患者的MRI圖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圖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對比分析,并結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資料,探討MRI在成人煙霧病中診斷應用價值。結果7例患者MRI顯示情況:多發性腦梗死3例,單發腦梗死2例,腦出血2例。7例患者MRI平掃均可發現:顱底Willis環、雙側側基底節區可見迂曲擴張的側支循環,兩側外側裂內大腦中動脈流空效應不良;亦可清晰發現如急性出血灶或梗死灶等煙霧病患者的繼發性腦損害征象。經DSA血管造影對比可看出,高場強MRA檢查及DSA影像在顯示煙霧病的血管畸形、異常血管網方面影像學表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診斷一致性較高。但在細節表現上MRA與DSA相比較仍有一定的差距。結論MRI技術可以很好的診斷煙霧病,雖然在細節顯示方面仍有欠缺,但是由于其費用相對較低,并且為無創檢查,可以用作臨床懷疑患者的初篩檢查以及術后患者的隨診觀察。
成人煙霧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診斷
煙霧病作為一種原因不明的顱內基底血管畸形病變,由日本學者首先提出并報道。其臨床表現呈多樣性,主要表現為腦缺血或梗死,也可表現為腦內出血等,導致臨床診斷困難只能依靠影像學進行診斷[1]。在過去X線腦血管造影作為診斷該疾病的主要方法,近年來隨著高場磁共振應用的推廣,其也被更多應用在顱內血管疾病包括煙霧病的診斷當中,并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將本院使用高場強核磁共振成像對煙霧病的檢查體會,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經臨床手術及DSA證實的煙霧病患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8.3歲。臨床癥狀及體征:表現顱高壓癥狀(頭痛、惡心、嘔吐)5例,意識障礙3例,蛛網膜下腔出血3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及MRA檢查,并且進一步行DSA檢查或者手術證實煙霧病診斷。
1.2 檢查方法
1.2.1 MRI及MRA檢查 使用飛利浦1.5 T磁共振成像系統進行檢查。MRI常規檢查行DWI、T1WI、T2WI掃描,MRA血管成像采用三維時間飛躍法(time of fly,3D-TOF)和對比增強法進行檢查,掃描參數為:連續無間斷掃描,層厚為2mm,3D-TOF MRA法TR/TE/TA=20 ms/3.4 ms/180°,掃描從顱底至大腦前、大腦中動脈主要分布區范圍,掃描得到原始圖像后應用工作站進行三維血管重建得到圖像,結果判讀由2名以上高資歷專業MRI診斷醫師進行,如結果產生分歧進行科內會診。
1.2.2 DSA檢查 采用德國西門子血管造影檢查設備。應用從一側股動脈一般選用右股動脈,通過右股動脈放置一動脈鞘,通過該動脈鞘管選用不同導管,在導絲引導下,選進所要顯示動脈,注入含碘造影劑。造影劑所經過的血管軌跡連續攝片,通過電子計算機輔助成像為腦血管數字減影造影(DSA)選擇性全腦血管造影,包括雙側頸內外動脈、雙側椎動脈,依次顯示動脈期、毛細血管期、靜脈期及靜脈竇期血管影像[2]。
7例患者MRI顯示情況:多發性腦梗死3例,單發腦梗死2例,腦出血2例。7例患者MRI平掃均可發現:顱底Willis環、雙側側基底節區可見迂曲擴張的側支循環,兩側外側裂內大腦中動脈流空效應不良;亦可清晰發現如急性出血灶或梗死灶等煙霧病患者的繼發性腦損害征象。經DSA血管造影對比可看出,高場強MRA檢查及DSA影像在顯示煙霧病的血管畸形、異常血管網方面影像學表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診斷一致性較高。但在細節表現上MRA與DSA相比較仍有一定的差距。
煙霧病又稱“Moyamoya病”,是一組少見的腦血管病,以兩側頸內動脈末段、兩側大腦中動脈或大腦前動脈起始段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及以顱底繼發出現異常血管網為特點[3]。一直以來DSA是作為煙霧病診斷及分期的金標準,DSA可以清晰顯示顱內、外血管的分支及走行情況。可以清晰的觀察到血管有無動脈瘤,有無閉塞、狹窄及狹窄程度等情況,并且可以清晰顯示煙霧病血管畸形情況有無側支循環。但它同時有著天然的限制,如是有創性檢查,檢查所需時間較長,檢查后并發癥相對較高,并且輻射量較多,無法門診檢查,所以患者心理接受度較低及經濟負擔較重。同時DSA檢查無法準確反應腦實質內病變的信息。
MRI是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的一種高場檢查設備,它已經被大部分醫院所開展,其主要特點是在對軟組織檢查中分辨率高是目前所有檢查設備中無法替代的,并且檢查時間短,成像及判讀迅速,技術難度要求不高。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為一種血管成像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和DSA檢查相媲美或者遜色不多,它能夠可以很好的顯示血管的走形及基本形態,并且能夠測量出血液流動的方向和血流速度[4]。由于MRI在軟組織顯影方面的優勢,可以清晰的顯示腦組織的病變情況,較比DSA這是其優勢所在。特別是血管狹窄阻塞后,腦組織缺血以及腦出血等腦組織改變方面,MRI顯示更加清晰準確。通過血管留空現象可以觀察出血管是否堵塞以及程度,并且可以顯示出側支循環代償情況。因而MRA及MRI檢查可以很好的彌補DSA的不足,具有檢查方便,所需時間短,基本無創,無大量輻射,可重復性高檢查幾無并發癥等優點。但是MRA在細節表現上、疾病分期及診斷準確率方面略遜色于DSA檢查,所以擬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前行DSA檢查仍為必要手段。
總之,MRI因其價格低廉、應用方便、技術要求難度不高仍可作為篩查手段及術后復查手段應用,可以為臨床工作提供必要支持,仍值得廣泛推廣應用,尤其適合基層醫院開展。
[1]Scott RM,Smith ER.Moyamoya disease and moyamoya syndrome.N Engl J Med,2009,360(12):1226-1237.
[2]顏利輝,高歌軍,戴峰,等.腦血管CT成像對腦缺血患者Willis環形態及代償潛能評估的價值.現代醫學,2009,37(3):212-21.
[3]王海平,孫澤民,韓德昌,等.兒童煙霧病MRI與MRA診斷.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22(4):327-329.
[4]肖文,李倉霞,薛海龍,等.MRA和DSA在大腦中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現代醫學,2011,39(6):657-6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63
2015-08-27]
113000 遼寧省撫順市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