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丹 張丹 謝映梅 張莉 劉巧紅
不同低敏配方對牛奶蛋白過敏兒童體格生長的影響
呂曉丹 張丹 謝映梅 張莉 劉巧紅
目的觀察不同低敏配方對牛奶蛋白過敏兒童體格生長的影響。方法96例牛奶蛋白過敏兒童,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A、B、C三組,各32例。另取同期于本院體檢的32例健康兒童作為D組。D組采用牛奶蛋白配方喂養,A、B、C三組兒童分別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游離氨基酸配方以及豆蛋白配方等低敏配方喂養。隨訪6個月,統計各組研究對象喂養前與喂養后第3、6個月體重、身長及頭圍,觀察各組研究對象體格生長情況。結果喂養6個月后,C組兒童體重(7.7±1.7)kg,身長(75.4±1.2)cm與頭圍(43.6±0.8)cm,分別顯著低于A組[(8.7±1.4)kg、(81.3±1.2)cm、(45.2±0.6)cm],B組[(8.8±1.5)kg、(82.6±1.8)cm、(44.7±0.7)cm]及D組[(8.6±1.3)kg、(81.8±1.3)cm、(45.5±0.7)cm],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D三組兒童各體格生長指標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較豆蛋白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與游離氨基酸配方更有利于促進牛奶蛋白過敏兒童體格正常生長,適合于臨床推廣。
低敏配方;牛奶蛋白過敏;體格生長
牛奶過敏是新生兒常見食物過敏,是由嬰幼兒體內免疫系統對牛奶蛋白的過度反應引起的不良反應。此類嬰幼兒不適合以牛奶蛋白的普通配方奶喂養,且在喂養期間,還應嚴格排除含牛奶、蛋白質成分的食物[1]。低敏配方是通過水解牛奶蛋白工藝使高敏性牛奶蛋白轉化為易于吸收且不易過敏的蛋白,以避免過敏反應發生。本文以本院收治的牛奶蛋白過敏兒童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對照試驗,觀察不同低敏配方對牛奶蛋白過敏兒童體格生長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牛奶蛋白過敏兒童,均為足月適于胎齡兒,經牛奶皮膚點刺試驗與開放性牛奶激發試驗后確診。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A、B、C三組,各32例,另取同期于本院體檢的32例健康兒童作為D組。A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1~5個月,平均年齡(3.0±2.0)個月;B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3個月,平均年齡(2.5±0.5)個月;C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1~4個月,平均年齡(2.5±1.5)個月;D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2~4個月,平均年齡(3.0±1.0)個月。四組兒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D組采用普通牛奶蛋白配方奶喂養;A組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雀巢公司產品)喂養;B組使用游離氨基酸配方奶(紐迪希亞公司產品)喂養;C組使用豆蛋白配方奶(雅培公司產品)喂養,100~120ml/kg,3~5次/d。
1.3 觀察指標 隨訪6個月,于喂養前、喂養后第3個月和第6個月對患兒體格生長情況進行隨訪。叮囑家長記錄每日奶量、輔食攝入量與大小便情況。用坐式杠桿秤測量體重,嬰幼兒專用量床測量身長,無伸縮性軟尺測量頭圍,記錄測量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B、C、D四組每日奶量、輔食攝入情況及大小便情況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文不予贅述。喂養前、后3個月,四組兒童各體格生長指標組間對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喂養6個月后,C組兒童體重、身長與頭圍均顯著低于A、B、D三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D三組兒童各體格生長指標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兒童喂養前后各體格生長指標對比(±s)

表1 四組兒童喂養前后各體格生長指標對比(±s)
注:與A組比較,aP<0.05;與B組比較,bP<0.05;與D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體重(kg) 身長(cm) 頭圍(cm) A組 32 喂養前 4.6±0.5 67.3±1.5 36.2±0.8喂養后3個月 6.4±1.1 73.8±1.5 39.7±1.0喂養后6個月 8.7±1.4 81.3±1.2 45.2±0.6 B組 32 喂養前 4.5±0.6 67.5±1.7 36.6±0.8喂養后3個月 6.5±0.8 73.4±1.2 39.6±1.2喂養后6個月 8.8±1.5 82.6±1.8 44.7±0.7 C組 32 喂養前 4.5±0.7 67.7±1.3 36.3±1.0喂養后3個月 6.2±1.1 73.3±1.3 39.3±0.9喂養后6個月 7.7±1.7abc 75.4±1.2abc 43.6±0.8abcD組 32 喂養前 4.6±0.8 67.4±1.6 36.5±1.3喂養后3個月 6.4±1.2 73.6±1.7 39.8±1.1喂養后6個月 8.6±1.3 81.8±1.3 45.5±0.7
牛奶蛋白中的β-乳球蛋白等成分具有較強致敏性,可引起兒童發生過敏,近年來,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發生率逐年遞增,已引起臨床高度重視。目前,防治牛奶蛋白過敏發生的根本途徑是以低敏配方奶替代普通牛奶蛋白進行喂養,而常見低敏配方主要包括豆蛋白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及游離氨基酸配方[2]。蛋白質的質和量是影響兒童體格生長的主要因素,以往臨床采用豆蛋白配方進行替代喂養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經分析認為,大豆蛋白生物利用率低,且肌醇六磷酸、鋁含量較高,雖不易引起過敏反應,但會影響機體對鐵、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吸收,并不利于促進兒童體格的良好生長[3]。
大量臨床研究證實,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有效預防兒童牛奶過敏,是喂養牛奶蛋白過敏兒童的首選替代品,其通過特殊工藝將牛奶中引起過敏的大分子牛奶蛋白分解成小碎片,更有利于兒童吸收與利用,且不易引起異常免疫反應[4]。而游離氨基態不含肽段與變應原,由游離氨基酸按一定配比組成。鄭玉燦等[5]經研究發現,其在改善患兒過敏癥狀、促使患兒生長發育指標恢復正常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不過鑒于氨基酸配方奶粉價格昂貴,口感不佳,且與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的干預效果無顯著差異,因此較難普及。
本次研究中,喂養前、后3個月,四組兒童各體格生長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喂養6個月后,C組兒童體重、身長與頭圍均顯著低于A、B、D三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D三組兒童各體格生長指標兩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提示,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與游離氨基酸配方喂養能使牛奶蛋白過敏兒童體格生長情況無異于正常兒童,較豆蛋白配方優勢更明顯,該研究結論與上述相關報道內容基本吻合。
綜上所述,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與游離氨基酸配方對牛奶蛋白過敏兒童體格的良好生長具有積極影響,較豆蛋白配方優勢更顯著,具備于臨床推廣的意義與價值。
[1]蕭敏華,耿嵐嵐,楊敏,等.嬰兒牛奶蛋白過敏45例分析.廣東醫學,2013,34(22):3457-3460.
[2]顏海青,謝麗,張茜,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療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性腹瀉的療效.廣東醫學,2013,34(4):556-557.
[3]潘菁,汪何雅,錢和,等.一種嬰幼兒低敏營養米粉的配方及關鍵工藝的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12,33(9):268-270,275.
[4]崔玉濤.兒童牛奶蛋白過敏的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的解讀.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2):116-117,121.
[5]鄭玉燦,金玉,李玫,等.游離氨基酸配方奶粉在牛奶蛋白過敏患兒中的應用.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9):1488-14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226
2015-08-17]
518172 深圳市龍崗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