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照奎
普胸外科術后血胸的手術處理探討
仲照奎
目的本文主要是對普胸外科術后血胸的手術處理狀況加以分析和探討。方法選取30例普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術后血胸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相關資料加以分析和探討。結果30例術后血胸患者中共有28例接受二次開胸手術治療,其中接受急診開胸治療的有24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有4例,死亡2例。結論普胸外科術后血胸患者接受手術治療過程中要能夠選擇正確的止血方式以及止血時機,只有從根本上做好普胸外科患者嚴密止血工作,才能夠減少術后血胸發生率。
普胸外科;術后血胸;手術處理
根據目前臨床醫學相關知識來分析,普胸外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風險相對較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普胸外科手術患者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術后血胸作為一種主要的并發癥,當其胸腔內部出血現象較為嚴重時,需要對其實施二次開胸處理[1]。為了進一步分析和探討普胸外科患者術后血胸手術處理的方法和效果,現選擇2014年4月~2015年4月來本院普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術后血胸的3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2014年4月~2015年4月來本院普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術后血胸的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接受再次開胸止血手術的28例,男24例,女6例,年齡18~67歲,其中食管病7例,肺部病18例,其他疾病5例。除1例患者被證實為血友病之外,其他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都較為正常。所有患者都是在麻醉狀態下接受首次手術,其中選擇前外側切口處理4例、非開胸經頸腹部切口處理3例、經后外側切口處理21例、腋下小切口處理2例?;颊叩某鲅?0~2700ml,其中11例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接受輸血操作,輸血量為500~2700ml,平均輸血量為975ml。出血量最多患者疾病為血友病。
1.2 方法 很多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因為胸腔引流液數量的逐漸增加,從而出現了面目蒼白、表情呆滯、脈搏微弱、血壓降低等現象[2]。胸腔引流液<100ml/h的患者共有4例,胸腔引流液在100~200ml/h的患者有14例,接受保守治療之后患者產生凝固性血胸7例,未接受胸腔引流3例,遲發性血胸4例?;颊咴俅问中g和上次手術間隔3~19 h。
30例術后血胸患者中共有28例接受二次開胸手術治療,其中接受急診開胸治療的24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4例,死亡2例。
3.1 普胸外科術后血胸原因 首先患者胸腔內部廣泛粘連剝離之后其壁層胸膜面開始出血,尤其是非感染和胸腔感染性疾病在術后較為常見,肋間血管的滲血、出血或者電灼止血之后焦痂脫落之后出現;其次,肺切除術之后患者肺血管結扎線脫落出血;再者,患者食管手術之后可能形成食管床,從而導致主動脈支出血、胃短血管、胃網膜、奇靜脈出血、割肌血管出血、吻合口出血、奇靜脈出血以及脾被膜出血等[3];患者關胸過程在進行肋間血管縫合時,可能會不小心誤傷到肋間血管,閉肋器在合攏時會破壞患者肋間血管,在進行胸骨閉合時,鋼絲可能會刺破患者的肋間血管,或者在胸腔引流管放置過程中導致胸壁置管口出血、胸管刺入到患者肺內誘發出血現象,患者關胸時,血壓處在較低的狀態之下,關胸之后胸腔內部呈現出負壓狀態,在進行擴容治療之后血壓開始上升,導致胸腔內部原有的靜止出血點開始活躍滲血;接受輸血之后,因為血液內部缺乏Ca2+以及血小板等,從而導致患者的凝血機制受到影響,誘發滲血的現象。或者因為出血缺氧等原因,其微循環障礙誘發微循環內存在廣泛的微血栓,并且消耗較多的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從而讓其胸腔內部滲血量加大。
3.2 二次手術注意事項 患者胸腔膜出血并伴有手術指征之后,應該在進行抗休克處理的基礎之上,對其實施剖腹或者剖胸探查,不能等到患者休克好轉之后再實施手術。因為主治醫生知道患者首次手術過程,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判斷其出血的原因以及部位[4]。所以,應該通知所有手術參與者進行診斷和再手術。在緊急狀況下可以進行簡單的鋪巾、消毒,準備好吸引器以及燈光。麻醉使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的麻醉處理方法,經過原切口之后迅速進入到患者胸腔內部。進胸之后找到患者存在的活動性出血部位,觀察其是否存在血管出血、血管噴射狀出血等現象,還要清理患者胸腔內部的積血以及血塊等,檢查其他部位是否存在出血現象,確定其無出血癥狀之后再實施縫扎或者結扎處理等。
當患者胸主動脈支氣管動脈、食管、肺大血管、奇靜脈、脾血管或者分支肺大血管出現撕脫或者滑落時,需要對其進行縫扎、結扎或者血管修補等處理,對于肋骨斷端刺破患者肋間血管的現象使用咬骨鉗咬合整齊斷端部位,縫扎出血的肋間血管。
剖胸手術患者術后胸腔出血的現象大都可以預防,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首先,在患者術前就要對其病史加以詢問,明確是否存在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并且要能夠對患者實施常規凝血功能檢查現象,對于出血異常的患者需要做好對癥處理。手術治療過程中需要能夠對胸腔滲血現象進行認真對待,致密膜腔粘連進行再次剝離時,需要能夠剝離之后使用電刀廣泛燒灼其出血點,直到肉眼無法觀測活動滲血為止。在關胸之前清洗患者胸腔之后,需要能夠明確其是否存在痂殼脫落的現象,若存在脫落時,可能誘發患者出血,需要重新進行燒灼[5]。較粗的條索狀連粘帶需要進行縫扎和結扎,并對縱隔、食管、隆突下剝離創面的滲血現象可以局部使用明膠海綿、凝血酶、生物蛋白膠、止血紗布進行止血處理。
綜上所述,普胸外科術后血胸患者接受手術治療過程中要能夠選擇正確的止血方式以及止血時機,只有從根本做好普胸外科患者嚴密止血工作,才能夠減少術后血胸的出現。
[1]張新波,宋之乙,王小平,等.普胸術后血胸再次手術止血21例臨床分析.臨床醫學,2006,26(1):39-41.
[2]張高峰,孫戰文.普胸外科術后二次開胸止血19例體會.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4,18(6):457-459.
[3]鄭中鋒,陳偉,魏靜義,等.普胸外科術后再次剖胸止血32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144-145.
[4]丁凱,周曉燕,唐春立,等.15例普通胸外科術后患者胸腔內出血部位、原因及處理.山東醫藥,2013,53(27):58-59.
[5]冷忠軍.探討普胸外科術后胸內活動性出血的原因及外科治療經驗.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311-3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71
2015-07-16]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