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玉巍
80例頭位難產病例的診斷及處理
連玉巍
目的探討頭位難產診斷及處理。方法80例頭位難產產婦作為觀察組,同期無頭位難產的80例產婦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產婦相關資料。結果觀察組頭位難產臨床誘發原因:胎方位異常63例,占78.8%;子宮收縮乏力56例,占70.0%;分娩前未檢出巨大兒10例,占12.5%。對照組:胎方位異常12例,占15.0%;子宮收縮乏力16例,占20.0%;分娩前未診斷巨大兒3例,占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產科有較高的頭位難產率,需在分娩前做出明確診斷,對難產癥狀及早發現,選取合理的分娩方式,以保障母嬰安全,提高產科生存質量。
頭位難產;診斷;處理
近年來,社會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因家庭對妊娠及分娩的重視,引發孕婦營養過剩情況增多,由此造成的頭位難產病例呈遞增表現,對母嬰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1]。本次選取頭位難產病例,分析診斷及處理資料,并與同期無頭位難產產婦展開對比,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產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頭位難產產婦作為觀察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30.2±2.6)歲。同期無頭位難產的產婦8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30.3±2.3)歲。所有產婦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目的、方法知情,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報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頭位難產,依據產婦情況,對處理模式進行選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頭位難產臨床誘發原因:胎方位異常63例,占78.8%;子宮收縮乏力56例,占70.0%;分娩前未檢出巨大兒10例,占12.5%。對照組:胎方位異常12例,占15.0%;子宮收縮乏力16例,占20.0%;分娩前未診斷巨大兒3例,占3.8%。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分析誘發頭位難產的因素,對分娩造成影響的關鍵原因通常包括胎兒、產道、產力及產婦不良情緒,上述誘因在分娩中相互融合、相互協助,才可正常娩出胎兒,一項出現異常,即增加了頭位難產風險。具體特征包括:① 產力異常:因胎兒緩慢向下和子宮收縮經產道完成分娩,評估難產風險主要通過評估子宮收縮幅度和能力,產力異常可能由繼發性子宮收縮乏力引起,也可能子宮原發性收縮無力引起,需著重關注。② 產道異常:包括軟產道異常和骨產道異常,骨產道異常包括傾斜角度較大、畸形、骨盆狹小等。③ 胎兒異常:包括胎兒頭部位置異常、胎兒發育巨大、畸形,其中多見的是頭部位置異常。
總結頭位難產判斷方法要點,除頭盆不對稱、盆骨較窄小外,在分娩前,較難對頭位難產檢出,多分娩后展現,對頭位難產是否發生加以判斷,包括以下幾方面:①胎膜早破:為初期對頭位難產的判定,頭盆不稱、胎頭位置異常,使入骨盆入口受阻,先露部無法銜接,產婦前羊水囊所受壓力不均勻,引發胎膜早破[2]。②子宮收縮乏力:因產婦骨盆和胎兒頭部不相稱,產婦有不良情緒出現或胎兒頭部位置異常,均可引發子宮收縮乏力,一旦產力出現異常,可增加頭部下降難度,胎方位異常多因內部旋轉力受阻引發,使產婦難產增加。③子宮頸水腫:多由胎兒頭部所處位置引發,特別是持續性枕后位,因胎兒枕部位擠壓直徑,宮頸有水腫出現,頭部傾斜,可誘導子宮頸前唇水腫。④產程異常:子宮口擴展在活躍期受阻,有過長的活躍時間,第2個分娩過程和活躍后期,胎兒頭部下降延長、緩慢,整個分娩過程甚至在24 h以上。本次研究中,難產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方位異常、分娩前未檢出的巨大兒等,且各項誘發因素率均高于對照組。
若產婦有難產癥狀出現,需對有效的制定治療措施,具體包括:① 異常胎方位處理:異常胎方位是主要誘導頭位難產原因,枕后位、持續性枕橫位多見,對枕后位、持續性枕橫位正確處理,是頭位難產處理關鍵。如頭部大橫徑下降低于坐骨棘,可行胎兒頭部吸引術或產鉗手術分娩,也可對手術時機把握,行胎頭徒手旋轉,需把枕后位、枕橫位向枕前位轉變,完成分娩,但需注意各操作要有效準確。若是枕橫位或坐骨棘頭部大橫徑位置較坐骨棘高,扁平類型骨盆可行胎膜破裂試產,完成密切監測,操作時間為2 h,或露出部位在坐棘位置下,可行陰道分娩,若破膜試產出現失敗,可應用剖宮產術分娩。② 針對宮縮乏力的干預,宮縮乏力可延長潛伏期、活躍期。潛伏期延長通常由宮縮乏力、精神緊張所致[3],先取鎮靜劑應用,行4 h休息后,對不協調宮縮糾正,如宮縮協調,在休息后產程進展良好,宮口開2cm,無頭盆不稱,可實施人工破膜,宮縮在破膜后仍不強,可取縮宮素靜脈滴注,加強守護,對產程及胎兒情況嚴密觀察。宮口擴張在活躍期延緩或停滯,產婦疲勞,產程延長,可先取鎮靜劑應用,安排休息,宮口在2 h進展緩慢,可實施陰道檢查,產婦不存在頭盆不稱情況時,可人工破膜,若胎兒心率正常,羊水正常,宮縮正常,可采取陰道分娩的方式。若宮縮仍較弱,可取縮宮素靜脈滴注,試產失敗者,可實施剖宮產分娩[4]。
綜上所述,臨床產科有較高的頭位難產率,需在分娩前做出準確診斷,對難產癥狀及早發現,選取合理的分娩方式,以保障母嬰安全,提高產科生存質量。
[1]何桂濃,賴壬娣,彭旭紅.頭位難產的早期診斷與處理對減少產傷的意義.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3(2):216.
[2]吳俊芹,劉喜榮,張宏玉.手膝位分娩用于頭位難產效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1):5068-5070.
[3]王瓔,荊紅珊.初產婦頭位難產200例分析及處理.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8):832-833.
[4]黃梅.頭位難產原因及其處理方法的研究進展.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5):59-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225
2015-09-06]
114300 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