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莉莉吳 波張立杰(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沈陽 00)
?
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
苑莉莉1吳 波2張立杰3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3)
【摘要】目的 分析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方法 將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2例,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加用瑞替普酶治療,治療組加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對比兩組效果。結果 兩組冠狀動脈再通率無顯著差異。治療組心功能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CK-MB、cTnI提高程度較對照組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少。結論 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療效確切。
【關鍵詞】還原型谷胱甘肽;瑞替普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見類型,表現為心電圖ST段抬高,因嚴重長期的心肌缺,致心肌細胞急性壞死,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STEMI治療原則是要改善心肌組織壞死,恢復心肌血供及心肌功能。現筆者以42例STE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rPA聯合GSH治療,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84例STEMI患者在我院就診時間為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與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STEMI相關診斷標準相符[1];男性61例,女性23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62.3±5.2)歲;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2例,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合理休息,清淡飲食,保持輕松、愉悅情緒,密切心電圖檢測。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氯吡格雷、硝酸酯類、血管緊張素抑制劑轉移酶、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等藥物酌情使用。對照組患者經rPA治療,取10mUrPA+10 mL注射用生理鹽水在2 min內靜脈注射完成,30 min后重復使用其注射;治療組在rPA治療基礎上取GSH治療,取GSH凍干粉針1200 mg+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2 h完成;每天1次,連續(xù)1周。兩組患者期間均取5000 U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連續(xù)7 d。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再通率,測定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并檢測治療前及治療后24 h心肌酶譜生物標志物,包括血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I(cTnI)和心肌肌鈣蛋白T(cTNT)。
1.4 評定標準[2]。冠狀動脈再通率:治療3 h內胸痛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ST段回落明顯,回落幅度50%以上;開始治療后2 h出現短暫再灌注心律失常;CK-MB前進14 h;患者出現2項或2項以上,則為再通;而胸痛癥狀基本消失和開始治療后2 h出現短暫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現,則不可判斷為再通。
1.5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中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檢驗采取t,計數資料取χ2檢驗,P<0.05時,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再通率對比:治療組治療后冠狀動脈再通率95.2% (40/42),對照組治療后冠狀動脈再通率90.5%(38/42),兩組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明顯改善,較治療前對比,P<0.05;治療組治療后心功能較對照組改善顯著,差異顯著,P<0.05。即治療組治療前LVEF(46±9)%,LVEDd(68 ±9)mm,LVESd(57±8)mm;治療后LVEF(64±8)%,LVEDd (54±7)mm,LVESd(40±6)mm;對照組治療前LVEF(46± 8)%,LVEDd(68±10)mm,LVESd(59±8)mm;治療后LVEF (52±9)%,LVEDd(61±9)mm,LVESd(50±8)mm。
2.3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生物標志物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CK-MB、cTnI、cTNT較治療前顯著提高,治療組CK-MB、cTnI提高程度較對照組低,P<0.05。即治療組治療前CK-MB(17.0±3.2)U/L、cTnI (0.05±0.09)μg/L、cTNT(0.04±0.01)U/L,治療后CK-MB(51.3 ±8.4)U/L、cTnI(0.73±0.51)μg/L、cTNT(1.34±0.12)U/L;對照組治療前CK-MB(16.6±2.3)U/L、cTnI(0.06±0.09)μg/L、cTNT(0.04±0.01)U/L,治療后CK-MB(73.6±12.4)U/L、cTnI(1.50± 0.68)μg/L、cTNT(0.72±0.09)U/L。
2.4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治療后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組出現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心力衰竭,占4.8%;對照組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牙齦出血,1例皮下出血,2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占21.4%;兩組對比,P<0.0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現為心電圖ST段抬高,因嚴重長期的心肌缺,致心肌細胞急性壞死,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臨床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時,需要改善心肌組織壞死,恢復心肌血供及心肌功能。瑞替普酶(rPA)為一類糖蛋白,可激活纖維原白,屬于溶栓治療,可改善缺血組織。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可清除機體氧自由基,保護再灌注后心肌細胞,促使糖類、脂肪、蛋白質等物質的代謝,其安全性高[3]。
溶栓是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常用主要手段,通過快速溶解新形成的血栓,恢復冠狀動脈血流。瑞替普酶是臨床第三代溶栓藥物,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缺血部分的突變體,是第二代阿替普酶的變異體,藥物半衰期長,對機體纖維蛋白的特異性也顯著提高,使纖溶酶原活化劑抑制物耐受性明顯增強,可快速溶解形成的纖維蛋白血栓,利于促進心肌梗死的血管再通[4]。通過靜脈注射給藥,用藥方便,劑量固定,可相應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效果顯著。
通常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包括氧自由基損傷、微血管損傷、心肌代謝改變等。因此在臨床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時,需改善缺血再灌注損傷。還原型谷胱甘肽為人類細胞質中自然合成肽,由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組成[5],內含硫基。還原型谷胱甘肽可保護細胞膜完整性,使細胞生物功能得以維持,通過結合過氧化物,并會結合氧自由基,減輕心肌細胞因氧化應激反應造成的損傷,改善心肌再灌注損傷。同時清除損傷心肌細胞的自由基,促進氧化還原。在此次研究中,治療組治療后冠狀動脈再通率95.2%,對照組治療后冠狀動脈再通率90.5%,兩組對比,P>0.05。可見,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效果顯著,可促進冠狀動脈再通率。
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療組治療后心功能較對照組改善顯著,P<0.05。可見,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顯著改善心肌再灌注損傷,保護心肌功能,并可保護心臟結構,預防心臟功能障礙,改善心功能。另外,兩組患者治療后CK-MB、cTnI、cTNT較治療前顯著提高,治療組CK-MB、cTnI提高程度較對照組低,P<0.05。可見,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使機體清除自由基能力明顯提高,也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使心肌細胞膜功能穩(wěn)定性顯著增強,臨床價值確切。另外兩組患者治療后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占4.8%;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1.4%;兩組對比,P<0.05。可見,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可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性高。總而言之,還原型谷胱甘肽與瑞替普酶聯合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療效確切,顯著改善心室結構,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朱偉旺,王濤,張秀霞.瑞替普酶與PCI治療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及心室功能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20(3):307-309.
[2] 劉紹義,杜保全,楊春龍,等.rPA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3,19(8):1140-1144.
[3] 曹茂榮,莊秋紅,孫大煒,等.瑞替普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894-1895.
[4] 王芙蓉.纖溶酶原激活劑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5):695-697.
[5] 呂云,高彥.瑞替普酶與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1): 1197-1199.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