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學敏
(山西省渾源縣人民醫院,037400)
?
·正骨療法·
反折扳提尺偏手法整復治療兒童移位型尺橈骨遠端骨折
穆學敏
(山西省渾源縣人民醫院,037400)
尺橈骨骨折是兒童最常發生的骨折類型之一,大部分患兒的骨折是閉合性的,而且尺橈骨骨折好發于尺骨、橈骨遠端的1/3處[1]。針對這種類型的骨折,目前主要采取非手術的治療方法[2]。而本研究通過反折扳提尺偏手法整復兒童移位型尺橈骨遠端骨折對28例患兒進行診治,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來我院骨科就診的閉合性尺橈骨遠端移位型雙骨折的2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男性患兒20例,女性患兒8例;年齡最大12歲,最小8歲,平均10歲;右側尺橈骨遠端雙骨折17例,左側尺橈骨遠端雙骨折11例;所有患兒均為間接暴力所致的損傷,患兒跌倒時手掌部位撐地,患兒尺、橈骨承重,暴力作用向上傳導致骨折發生;從受傷到手法整復時間為1~32 h,平均5 h。
治療方法
1.手法整復配合中藥外敷。患兒取平臥位,使用常規的麻醉方法將患兒麻醉成功后,將患兒的患肢外展,并將患者屈肘呈90°,前臂取中立位。一位助手將患兒患肢肘部固定,另一助手兩手分別握住患肢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同時進行拔伸牽引。為患兒進行手法整復的醫生要站在患兒患肢的外側,并將雙手的拇指合并起來放在患兒的前臂背尺骨和橈骨的間隙中,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則放在患兒患肢相對應位置的掌側尺骨和橈骨的間隙中,拇指和其他四指沿此間隙進行擠壓分骨,當骨間膜張開時,使用反折扳提尺偏手法將骨折的尺骨整復。之后助手將拔伸的力量減小,醫生找到骨折斷端的位置,并將雙手拇指放在骨折所成角的凹側,而其他手指將凹側的骨折斷端固定住,助手再次將拔伸力度減小,當患者患肢肌肉松弛后,將患肢向骨折所成角的凹側折,醫生同時要將患肢凹側的骨折斷端按向骨折的凸側,這時因骨折成角的角度會擴大,而固定手腕部的助手將骨折的遠端朝反向拔伸,醫生同時將按壓的力度加大,當兩骨折斷端相接觸時,醫生將遠側的骨折斷端由骨折凸側提向凹側,助手同時將患肢前臂向骨折凹側折,將骨折復位。尺骨骨折復位后,橈骨的骨折一般不會復位,這時醫生用一手的手掌和其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將剛剛復位的尺骨骨折端固定住,同時將其推向橈側,其拇指在另一手的幫助下將橈骨骨折成角的角度增大,當兩骨折斷端相互接觸后,再向回反折,將橈骨骨折復位。將尺骨、橈骨骨折均復位后,固定手腕部的助手將患者的前臂向上、向后扳提并進行尺偏擺,若能聽到骨摩擦音并經CT或X線檢查確定將骨折復位后,醫護人員可以給予患者中藥外敷,即用花紅、自然銅、地龍、梔子等中藥成分制成的復方花紅駁骨膏直接涂抹于骨折處,然后用石膏繃帶將骨折上下進行外固定。
2.整復后觀察。整復固定后,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肢末端的血運及感覺等情況,避免因石膏繃帶固定過緊而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中西醫結合使用有利于消炎、消腫、促進骨折愈合的藥物,如小劑量20%的甘露醇、甘油果糖、紅花注射液等。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肩關節、肘關節、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的屈伸功能鍛煉,防止發生肌肉萎縮。但前臂的旋轉活動練習要骨痂生長后循序漸進地進行。常規在手法整復并石膏繃帶固定1周后到門診進行復查,據患者的腫脹程度調整外固定的松緊至合適;在調整外固定松緊時,避免將外固定完全拆開,以免發生骨折移位。在手法整復并石膏繃帶固定3周內每周復查一次X線,當X線顯示有骨痂通過骨折線后方可將外固定拆除,一般在整復后1個月左右。
治療結果
本研究中28例患兒均經3~12個月的隨訪。其中18例患兒達到解剖復位或近解剖復位,有10例患兒達到功能復位(包括5例患兒尺骨功能對位、橈骨解剖對位,3例患兒尺骨解剖對位、橈骨功能對位,2例患兒尺骨、橈骨均功能對位);有1例患兒存在輕度的成角畸形,另有1例患兒因骨折整復固定期間發生移位遺留有10°的背側成角畸形。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無嚴重并發癥發生,且患者各個關節的功能均正常。
討論
兒童尺橈骨骨折多見橫形和短斜形骨折,而粉碎性、長斜形和螺旋形骨折較為少見[3]。患兒在發生骨折后,其患肢受前臂肌肉等的牽拉,導致患肢兩骨折斷端
出現重疊、移位、旋轉或成角等現象。傳統手法較難將其復位,尤其是尺橈骨的雙骨折,復位尤為困難,且對組織的傷害較大[4]。本研究對尺骨和橈骨雙骨折患兒采取反折扳提尺偏手法進行骨折整復并配合中藥外敷,對患兒損傷小,也有利于活血化瘀,促進骨折愈合。復位手法采用杠桿原理,先將患兒骨折的尺骨復位,再以尺骨為支點,以患兒的尺骨骨折端與固定患兒腕部的助手的手的距離作為力臂,助手將患兒前臂做尺前擺時,可將骨折的橈骨復位。對患兒進行麻醉后復位,既可以使患兒的肌肉松弛,又方便對患兒進行手法復位,以免患兒因疼痛而不配合操作。患兒進行手法整復時,要注意采用正確的手法和適當力度,避免造成血管、神經及周圍組織的再次損傷。對患兒骨折整復完成后,采用石膏繃帶進行固定時要注意松緊適度,以醫生在松手后患兒雙骨折斷端不發生移位為標準。本研究中患兒的雙骨折均固定良好。
患兒在發生尺骨和橈骨雙骨折后,恢復患兒患肢前臂的旋轉功能是我們治療其尺橈骨雙骨折的主要目的。當患兒發生移位型尺橈骨雙骨折時,骨折斷端會存在一定的旋轉移位,在為患兒進行手法整復時,要為患兒矯正其旋轉畸形,患兒尺橈骨雙骨折順應生理弧度小于15°的成角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由于家長都希望患兒能夠達到解剖復位,以及醫生對患兒的尺橈骨雙骨折的骨折特點缺乏全面認識,導致為患兒采取了不恰當的治療方案,從而擴大了移位型尺橈骨雙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應用標準,使患兒遭受不必要的損傷。區別于手術復位,反折扳提尺偏手法整復兒童移位型尺橈骨遠段骨折具有操作簡單、不留疤痕、并發癥少等優點,而且也能達到較為滿意的復位效果,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浩琛,陳啟儀,任貴陽.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兒童尺橈骨遠端骨折[J].中國骨傷,2010,23(8):585-586.
[2]鄭振鑫.彈性髓內針與鋼板內固定治療兒童尺橈骨雙骨折的臨床評估[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225-226.
[3]曹榮旗,許紅婕,張培福,等.麻醉下閉合手法整復兒童移位型尺橈骨下段骨折[J].中醫整骨,2011,23(1):57-58.
[4]于金河,周方,李增炎,等.橈骨遠端骨折畸形愈合臨床多中心回顧性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1):34-36.
(收稿日期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