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五琴 馬興愛 王江紅
(山西省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030800)
?
1例骨折術后老年性精神障礙合并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護理體會
程五琴馬興愛王江紅
(山西省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030800)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技術的日益進步,人們的壽命得以延長,隨之而來的老齡化日益嚴峻,老年性精神障礙的患者也逐年增多,而且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1]。老年性精神障礙是一組慢性、進行性、衰退性疾病,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部分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遇事比較激動,焦躁不安,增加神經障礙病癥發病概率[2],具體表現為敏感多疑,狹隘自私,固執 ,睡眠顛倒,動作遲鈍,言語啰唆,情緒易激惹或幼稚,重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其次,體質差,抵抗力降低,容易并發同原有疾病無關的疾病,如褥瘡、墜積性肺炎及外傷骨折等。第三,不易合作,表現在檢查、治療和護理時不配合。同時對藥物較敏感,易產生藥物副反應。另外,病程進展緩慢,情緒抑制時常會自殺,多因并發癥而死亡。我院收治了1例股骨頸粗隆間骨折合并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老年性精神障礙患者,在對其進行各項對癥護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病例介紹
患者,男, 87歲。主訴1個月前在家中行走摔倒,導致左側股骨頸粗隆間骨折,于2015年6月6日在我院骨科行手術治療,術前和術后患者出現精神癥狀,睡眠紊亂,胡言亂語,精神食欲均欠佳,無頭暈,視物模糊、口角歪斜、惡心、嘔吐、耳鳴及發熱、肢體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伴隨癥狀。患者院外口服奧氮平片2.5 mg,每晚1次,效果差。為求進一步治療于2015年7月14日入住我院神經內科,急查頭顱CT提示雙側基底節區腔隙性腦梗死,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結合病史診斷為:老年性精神障礙,腔隙性腦梗死,入院T 36℃,P 92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Hg,查體神志清楚,語言流利,雙耳聽力減退,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光反應靈敏,四肢肌力正常,雙側感覺對稱,共濟運動查體不合作,患者有抽煙史,雙肺聽診啰音明顯,心電圖正常,主要癥狀為夜間睡眠差,精神極度煩躁,坐立不安,定向力障礙,對答不合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7月18日做痰培養診斷為:下呼吸道感染,結果為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菌感染。于7月30日再次進行痰液培養顯示無鮑曼不動桿菌,患者解除隔離,科室同期無此類感染發生。8月6日患者一般情況良好,主動要求出院。
臨床護理
1.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護理:①及時執行隔離醫囑。院感科組織全科人員學習多重耐藥菌預防和控制措施,強調注意事項,將患者進行單間隔離,專人護理,病室門口懸掛隔離標識,減少家屬探視,在病歷夾、病人一覽表粘貼隔離標識,床頭卡相應隔離種類內打鉤。患者治療護理用品全部置于隔離病房,診療操作、清潔消毒均安排在最后進行。②落實消毒隔離措施。病房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適當增加清潔消毒頻次;診療器具如體溫表、血壓計盡量做到專人專用,用后及時消毒;重復使用的器械、器具做好終末清潔消毒工作,規范處置患者的生活垃圾及醫療垃圾。保潔人員用專用消毒毛巾和專用拖布進行清潔消毒。床尾放置快速手消毒劑,對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進行消毒隔離知識宣教,要求接觸病人前后進行手消毒,加強手衛生依從性,從而提高對醫院感染防控的執行力。③合理使用抗生素。此患者為多重耐藥菌感染,為有效控制感染,在不破壞微生物生態平衡的同時,給予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在明確指征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藥物、給藥劑量及給藥途徑,以達到盡快治療的目的。
2.老年性精神障礙護理:①創造舒適的住院環境。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安全、方便的治療環境,提供單間病房,方便各項護理操作,減少其他噪音以免影響其休息,患者骨折術后行動不便,臥床時間較長,為防止褥瘡的發生,配備了氣墊床,同時提供飲水機、電視機、暖水瓶、一次性臉盆及痰盂等必備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②保證患者的住院安全。患者入院后情緒不穩定,考慮到抑郁或意識模糊狀態下易發生摔傷,尤其是夜間病人睡眠差,煩躁、不配合,因此配備了床檔。因患者有自殺傾向,所以周圍嚴放危險物品。由于患者免疫功能相對下降,血液流動緩慢或可能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原因,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及腦血栓的形成,給予一級護理, 24 h專人守護,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以防意外發生。③加強患者的生活護理。此老年患者因精神癥狀有時會發生拒食、少食等情況,又因胃腸道生理功能退化或藥物反應引起飲食失調而導致營養不良,所以加強飲食護理特別重要,給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糖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補充水分,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預防便秘。夏季天氣炎熱,定期為患者更換衣服、床單被罩,保證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及其他皮膚病的發生。④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對疾病的恢復及好轉十分重要。患者入院后由于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出現陌生感、恐懼感、孤獨感,因此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介紹醫院病區情況、生活作息制度、主管醫生等情況,盡快幫助其熟悉環境,盡量保持其心情舒暢,讓患者感到有人關愛。當患者有內心痛苦需要傾訴時,應耐心傾聽,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合理要求,讓患者感到自己并不孤單[3]。考慮到老年性精神障礙患者內心活動較為復雜,易產生多疑心理,在溝通時應揣測并準確把握患者心理,針對患者自身特點采用相應的溝通方法,提高治療護理的效果。⑤切實保證患者的睡眠。睡眠障礙是老年性精神障礙患者常見的癥狀,由于失眠,加劇了焦慮和抑郁情緒,因此保證病人睡眠對穩定病人情緒、鞏固治療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患者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避免外界的干擾。老年患者內臟功能逐漸退化,如腎排泄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減退,使藥物在體內消除、排泄變慢,藥物作用時間延長,長期用藥可致蓄積中毒。同時,老年病人血漿蛋白降低,體液減少,使某些藥物血漿濃度相對升高,藥物作用增強,易發生藥物副作用,甚至中毒。所以,治療時應選用針對性強、作用較溫和的藥物,且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人情況隨時調整藥物的劑量及種類,確保患者的睡眠質量。
討論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精神障礙患者會逐年增加,我們必須提高對這類患者的護理技能。護理老年性精神障礙患者,不僅要遵循一般精神病患者護理原則,而且要有愛心、耐心,掌握老年人心理特點,尊重他們的人格,并觀察分析老年性精神障礙特點,針對具體情況,有的放矢,進行有效護理干預。這位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入住我院后,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未發生其他并發癥,解決了患者的睡眠問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傅荷蓮.優質護理對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2 (22):124-125.
[2]孫倩.淺談老年精神障礙患者防摔傷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0):3074.
[3]王秀花.老年性精神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河南省老年患者多元需求與持續護理服務研討會論文集[C].河南省護理學會,2013.
(收稿日期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