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勵敏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441000)
·刮痧療法·
面部刮痧結合子午流注開穴法治療黃褐斑30例
莫勵敏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441000)
黃褐斑,古謂“面塵”,也稱“肝斑”,是對稱性發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發于額部、顴部、口角和面頰等處。面部黃褐斑是皮膚科的常見病之一,也是影響中青年婦女容貌的主要病癥[1]。筆者利用中醫的傳統刮痧療法來解決面部黃褐斑問題,配合專用的草藥揮發油及創新刮痧手法,并結合子午流注開穴法理論,來進一步提高療效。
一般資料
2013—2014年被診斷為黃褐斑患者30例,均為女性,年齡在25~49歲,平均37歲。
治療方法
采用面部刮痧法,于面部涂上專用草藥揮發油(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生地黃、赤芍、桃仁、紅花、香附、白芷、澤蘭等,由我院制劑室生產)。刮痧順序由里到外,由下向上刮拭,按經絡循行,對重點穴位可稍稍施力,要求整體效應。刮痧板與皮膚的角度應<15°。刮痧力度應輕、柔、緩、和。手法運用“點、扭、刮、點叩、按、揉、托、放氣、摩游”相結合的方法,根據體質辨識,靈活運用,因人施用。用刮痧板點按C1~6棘突、橫突、天柱、完骨、肩井、玉枕等部位和穴位。治療時間:每周至少面部刮痧3次,治療時間段上午9:00~11:00和11:00~13:00交替進行,治療周期為3個月。
治療結果
皮損評分標準:面積≤5 cm2為1分,面積>5 cm2但≤10 cm2為2分,面積>10 cm2為3分;顏色呈淺褐色為1分,深褐色為2分,黑褐色為3分,面積與顏色得分之和為總積分。
結果:完成療程后,痊愈2例(6.7%),顯效13例(43.3%),有效12例(40.0%),無效3例(10.0%),總有效率90.0%。
討論
面部刮痧是中醫經絡理論及現代反射區理論的結合,對于改善面部以及頸部皮膚有很大的功效[2]。良性的面部刮痧,不僅對面部血管的微循環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還能夠增加血液以及淋巴液的流量,使皮膚細胞得到充分的營養和氧氣。加快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使衰老細胞加速脫落,而新的纖維細胞得到保護,使大腦信息反饋后重新支配全身能量,達到排毒養顏、舒緩皺紋、消除色斑、保健養顏的功效。在配合中草藥揮發油的同時,根據子午流注氣血的盛衰在巳(9:00~11:00)午時(11:00~13:00)交替進行,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環和脾胃的吸收,促進運化。通過對子午流注的運用,選擇最理想的時間進行治療,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閆小寧,韓世榮,李萌.珍僵湯結合面膜刮痧治療100例黃褐斑臨床體會[J]. 中醫美容(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104.
[2]李巧穎,李潤.面部刮痧為主治療黃褐斑4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2):108-109.
(收稿日期201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