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艷
(河南省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
中藥補氣健脾利水法治療羊水過多120例臨床觀察
梁艷
(河南省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
孕婦妊娠期間羊水量超過2000 mL,稱為羊水過多[1]。本病屬中醫“子滿”“胎水腫滿”范圍。羊水過多在產科臨床中極易并發臍帶脫垂、嬰兒早產、胎盤早剝以及產后出血等癥狀,使母嬰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西醫學對羊水過多的治療,無特殊治療方法,一般給予休息、低鹽飲食,控制水的攝入量,重者給予穿刺放水,并酌情給予鎮靜劑或口服吲哚美辛治療,前者有引起感染,誘發早產的風險,后者則有引起胎兒動脈導管閉合的作用,均在臨床上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本研究對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羊水過多患者采用補氣健脾利水法進行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共120例孕婦,所有病例均經B超檢查確診,伴有不同程度的自覺癥狀,且排除胎兒畸形。年齡:19~40歲,平均28歲;產次:初產婦96例,經產婦24例,其中單胎114例,雙胎6例;孕周:妊娠24~32周48例,妊娠33~37周67例,妊娠38~40周5例;妊娠期糖尿病35例,妊娠期高血壓12例,母兒血型不合8例。
診斷標準[2]:有腹部脹滿,甚至有胸悶、氣喘,不能平臥等自覺癥狀。腹部檢查:腹部膨隆,宮高腹圍均顯著大于相應妊娠月份,觸診時有明顯的液體震顫感,胎位不清。胎心音遙遠或聽不清。B超檢查:AFV(羊水深度)>7 cm或AFI(羊水指數)>18 cm。
治療方法
藥物組成:黃芪20 g,黨參15 g,當歸12 g,白芍12 g,白術15 g,茯苓12 g,冬瓜皮20 g,玉米須20 g,陳皮12 g。腎虛者加杜仲12 g,菟絲子15 g,桑寄生12 g;心悸氣喘者加桑白皮、葶藶子各10 g;偏虛寒者加桂枝、生姜皮各6 g;氣滯者加蘇梗10 g。每劑藥水煎服,每次服250 mL,每日2次。7劑為1個療程。
治療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腹形正常,宮高腹圍在正常孕月范圍內。B超檢查最大羊水暗區直徑<7 cm或羊水指數<18 cm,自覺癥狀消失,分娩時羊水總量<2000 mL;顯效:腹形未再異常增大,宮高、腹圍接近正常孕月范圍,B超檢查最大羊水暗區直徑≤7 cm,自覺癥狀明顯減輕或部分消失;有效:腹脹減輕,余癥有所緩解;無效:腹形繼續增大,B超檢查最大羊水暗區直徑>7 cm或羊水指數>18 cm,自覺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分娩時羊水總量>2000 mL。
結果:120例羊水過多患者,治愈72例,顯效26例,有效1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4.17%。全部患者服藥期間無明顯副作用,產后隨訪嬰兒發育良好。
討論
羊水過多屬中醫學“胎水腫滿”“子腫”“子滿”“胎水”范疇。人體水液代謝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早在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妊娠胎間水氣子滿體腫候》中云:“胎間水氣,子滿體腫者,此由脾胃虛弱,臟腑之間有停水,而夾以妊娠故也。妊娠之人,經血壅閉。以養于胎,夾有水氣,則水血相搏,水漬于胎,兼傷腑臟。”《陳素庵婦科補解》:“妊娠腫滿,由婦人臟氣本弱,懷妊則血氣兩虛,脾土失養不能制水,散入四肢,遂致腹脹,手足面目俱腫,小水閉澀,名曰胎水?!备鶕v代記載和臨床特征,本病的形成多與脾腎兩臟虧虛有關。婦女妊娠依靠腎中精血聚以養胎,孕后陰血聚于下,有礙于腎陽的敷布,無力運化水液,膀胱氣化受阻,津液運行障礙,水道不暢,故水濕內聚于胞中,而致胎水腫滿。脾主運化水濕,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谷精微失布,則易導致水濕內生,水濕停留,氣機不暢,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則生腹脹,氣機阻滯,水液代謝失常,濕邪內阻,易發為胎水。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以補氣健脾利水為治法治療本病。方中黃芪、黨參、白術益氣健脾利水;茯苓健脾利濕;冬瓜皮、玉米須、陳皮行氣以利水;配伍當歸、白芍以養血合營斂陰。諸藥合用,補氣健脾,行氣利水,使過多羊水得消而胎自安。實踐證明,中藥補氣健脾利水法治療羊水過多,安全且療效顯著,對母嬰無毒副作用,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提高圍產期保健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馬寶璋,歐陽惠卿.中醫婦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47-149.
[2]樂杰,謝幸,林仲秋,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6-129.
(收稿日期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