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國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大頭山中心衛生院,068461)
自擬定暈降壓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160例療效觀察
姜利國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大頭山中心衛生院,068461)
高血壓病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是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病種。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病是指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伴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又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原發性高血壓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中醫藥治療該病對于改善患者自覺癥狀、并發癥、穩定血壓具有獨特優勢。2013年1月—2015年8月,筆者采用自擬定暈降壓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160例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160例均為本院中醫科門診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男90例,女70例;年齡29~75歲,平均45.5歲;病程1.5年~15年,平均3.8年。
診斷標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高血壓學會1999年頒布的高血壓指南中規定,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治療方法
給予自擬定暈降壓湯。藥物組成:葛根30 g,代赭石30 g,鉤藤30 g,僵蠶10 g,天麻10 g,龍骨30 g,郁金10 g,川牛膝10 g。伴肝腎陰虛加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伴腎陽不足加杜仲、桑寄生;伴風陽上擾加石決明、菊花、夏枯草;伴肝火上炎加龍膽草、黃芩、梔子;伴痰濁上蒙加半夏、茯苓、白術、生姜;伴瘀血阻竅加蜈蚣、赤芍、桃仁、紅花。服用方法:將藥物浸泡1 h,頭煎用水300 mL,文火煎20 min,取汁150 mL。二煎用水200 mL,文火煎15 min,取汁100 mL,兩煎兌,均分兩次飯后口服。每日1劑。7劑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2]:參照高血壓療效判定標準,分為3個等級,即顯效、有效、無效。治療前后血壓相比,舒張壓下降≥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至正常范圍,為顯效;舒張壓下降10~19 mmHg或已降至正常,為有效;血壓下降不明顯或繼續升高,為無效。
結果:本組160例,顯效80例,有效6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92.5%。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病通常簡稱為高血壓病,其危害主要是造成腦、心、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一般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呈輕度持續性,多數癥狀可自行緩解,在緊張或勞累后加重。也可出現視力模糊、鼻出血等較重癥狀[1]。《黃帝內經》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可見本病病位在腦,病機主要涉及肝腎。陰虛陽亢是主要矛盾。定暈降壓湯能鎮肝熄風、平肝潛陽、解郁安神、調和陰陽。定暈降壓湯由葛根、代赭石、鉤藤、僵蠶、天麻、龍骨、郁金、川牛膝等組成。方中葛根、代赭石為君藥,葛根性甘辛涼入脾胃經,為治頭痛、項強之主藥,且善升發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據現代藥理學研究葛根主要含異黃酮類之葛根素和三萜類葛皂醇等成分。葛根素為一種β受體阻斷劑,對周圍微血管和腦血管障礙的血流量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減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代赭石性微涼,其質重墜,善鎮逆氣,本品既有鎮潛肝陽作用,又善降上逆之氣。二藥合用一升一降暢達中焦氣機,調理一身之氣,使得清陽得升,肝陽得降。天麻、鉤藤、僵蠶為臣藥,此三藥均入肝經,均具有平肝熄風止痙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暈之專長,僵蠶兼有祛風痰之效。郁金、龍骨、川牛膝為佐藥,郁金善于行氣解郁、涼血清心。龍骨為鎮驚安神、平肝潛陽之要藥,善治各種神志失常之證及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素問·調經論》說:“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以眩暈、脫絕、不省人事為主證,以發病急驟為特點。氣血逆亂、氣機失調、升多降少是發生厥證的病理機制。高血壓危象時即可出現如上病機和表現。川牛膝引血下行,與代赭石降氣降血,能預防厥證的發生,也體現了中醫“既病防變”的治療理論。諸藥合用共奏鎮肝熄風、平肝潛陽、解郁安神之功,達到陰陽和合。此方對于緩解高血壓病及治療高血壓病產生的各種不適癥狀,療效確切、簡便適用、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51,257,255.
[2]劉志蘋,張年萍.24 h動態血壓監測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貝那普利治療2~3級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3):232-234.
(收稿日期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