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嬋嬋
(山東省棗莊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277500)
經驗方治療銀屑病1例
梁嬋嬋
(山東省棗莊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277500)
銀屑病又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易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特征性損害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病因和發病機制未完全明確。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感染鏈球菌、免疫功能異常、代謝障礙及內分泌變化等有關。
患者,男,39歲,患銀屑病10年,初期典型損害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針頭至綠豆大小,邊界清楚,上覆多層銀白色或云母樣鱗屑,鱗屑容易刮除,刮除后基底可見一層發亮的淡紅色薄膜即薄膜現象,繼續下刮紅斑表面出現小出血點,即點狀出血,可緩慢擴大或融合成棕紅色斑塊,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皮損好發于四肢伸側、肘、膝、頭皮和腰背部。曾口服銀屑膠囊、復方青黛丸、維生素D3等藥物,外用他扎羅丁、復方哈西奈德溶液等。
治療方法
以清熱解毒、燥熱止癢為主要治療原則,用藥期間禁飲酒,忌食生冷、辛辣、魚蝦、海味、羊肉及腥發動風之物,藥物組成:苦參30 g,蛇床子30 g,百部30 g,白鮮皮20 g,黃柏15 g,敗醬草15 g,花椒12 g,荊芥12 g,明礬9 g,水煎外用,每日1劑,5 d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治療結果
治療后療效顯著,丘疹、紅疹的尖端皺縮,瘡口糜爛面滲出黃水、膿液,繼而干燥起痂,鱗屑、癬皮開始卷起,而紅斑、肥厚的表皮出現干皺、硬化。皮損由四周向中央縮小,慢慢化成點滴狀,鱗屑脫落后的蠟狀薄膜,牛皮癬皮損慢慢消失,炎癥消退,遺留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
體會
近年研究發現涉及免疫系統和角質形成細胞異常的一些基因多態性均可以是銀屑病的發病原因。現在認為表皮也是天然免疫反應中的一個重要活性部分,可以影響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活化。因此銀屑病既可以由適應性免疫系統異常造成,也可以由表皮細胞的天然免疫功能異常引起,中藥外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中、重度銀屑病的方法,治療2周內可產生臨床效果,療效可靠,值得推廣。
(收稿日期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