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津
摘 要: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園通過廢舊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不僅讓幼兒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學會利用廢舊材料在生活中變廢為寶,養成了愛惜物品、利用物品、不亂丟物品的好習慣,而且促進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廢舊材料;開發投放;幼兒發展;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3.6;G4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3-0067-02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對幼兒成長發展和學習有價值的一種活動。而廢舊材料的開發和有效利用,可以使幼兒在幼兒園手工制作中充分地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發展。“廢舊材料”指的是因過長時間而發生改變的或失去效用的材料。廢舊材料雖然已經失去了原有作用,但是卻被采用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因此,在幼兒教學中“廢舊材料”的定義就是:因過長時間而發生改變,沒有辦法進行使用、加工又無毒無味的安全可靠的物品。而經過幼兒園教師和幼兒的加工和改造,把“廢舊材料”運用到幼兒園教學的一日活動中,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廢舊創美在幼兒園使用的教育意義
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條件也越來越好,幼兒們的玩具也就自然多了起來,玩具的種類也更加多樣化,非常高檔。但是這類玩具幼兒們總是玩個新鮮,玩過一陣子就不會去碰,這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浪費。在幼兒園的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幼兒對平時用到的一些廢舊物品,如塑料袋、紙盤、易拉罐等材料非常的感興趣。為此,我園的課題就與廢舊材料相結合,一方面引導幼兒收集廢舊物品,另一方面對廢舊物品進行加工和改造,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廢舊材料投入到幼兒園的實際教學中,豐富了教學的多樣性,幼兒的創造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可謂一舉多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幼兒將這些廢舊物品充分的加工、改造,從而更好地運用到幼兒園平常的教育教學中。“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又來源于生活。”幼兒對于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有一定的認知,對一些可塑性強的材料進行收集、加工、改造,最后通過教師與幼兒一起努力,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可以用于游戲還有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游戲的玩具,還是幼兒自身創意靈感的體現,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因此,廢舊材料在幼兒園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幼兒園手工制作中對廢舊材料開發利用進行研究,能充分挖掘廢舊資源優勢及其教育價值,走進幼兒世界、關注幼兒需求。同時,能進一步滿足幼兒興趣,培養各方面的能力,使之養成保護環境、愛惜物品的習慣和培養勤儉節約等美德。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的美工動手能力,讓他們發現生活是藝術的來源,藝術來源于生活,從而創作出獨具一格的美工藝術作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從小就有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并且養成吃苦耐勞、堅持不懈、敢于創新的良好品質。并以此建立具有園本特色的廢舊創美課程體系,為開展創美活動提供寶貴的經驗。并且可以此來解決幼兒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象;幼兒不感興趣、教學選材單一不夠系統、教學方法傳統不夠靈活等主要問題。
二、廢舊創美在幼兒園的實踐方法
廢舊材料在幼兒園的實踐主要是通過手工制作。眾所周知,手工制作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在活動中,幼兒不僅要動手動腦,還要做到專心致志。廢舊材料實踐的主要方法和形式是:拼、擺、拓、染、扎、撈、撕、刻、縫、印、貼。通過這些表現手法,可以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啟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活動中通過引導、幫助、啟發幼兒,讓幼兒對平時收集的一些廢舊材料有一個新的認識,并對其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藝術感的作品。廢舊創美活動開展的時候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首先要培養幼兒對手工制作的濃厚興趣;(2)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善于利用廢舊物品;(3)培養幼兒和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4)教師要及時指導,并對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做出的作品給予積極的評價,鼓勵他們利用到生活中。
三、廢舊創美對幼兒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 幼兒在活動中默契配合,互相幫助,學會了合作
合作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協調活動,以促進某種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結果得以實現的行為。幼兒在進行廢舊創美的活動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與困難,有的作品需要幼兒互相幫助、共同完成,這個時候幼兒就需要考慮自己和同伴的優劣勢,并結合自身,客觀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從而體會到合作帶來的樂趣。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共同努力完成一幅作品,既使得幼兒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體驗了成功的樂趣,又使幼兒增強了自信心,學會與他人合作,并樂于與他人合作。
2. 促進了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發展
3歲~6歲正是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發展的萌芽期。幼兒在同廢舊物品的相互作用中,既可以使幼兒一物多玩,又能發揮幼兒的想象,探索多種玩法。通過玩中學、學中玩的形式引導幼兒積極探索,能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教師還可以通過啟發幼兒收集、利用、開發廢舊材料進行創造,促進求異思維的發展。例如,幼兒對汽車城較感興趣,在進行墻面裝飾時,有的帶來牙膏盒,還有的帶來飲料瓶做汽車。幼兒通過收集廢舊材料得到了想象力、審美力的發展,而且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還可以使自己的小肌肉得到鍛煉,促進了動手能力的發展。
3. 幼兒增強了環保意識,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廢舊材料的利用是環保教育中的一項內容,其作為幼兒日常活動的材料,不僅改變了幼兒教學活動材料單一的情況,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還可以從小培養幼兒養成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以及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通過廢舊創美活動我們發現,幼兒的環保意識明顯提高了。如爸爸媽媽買了牙膏,幼兒會把盒子收集起來;喝完牛奶,幼兒會把盒子洗干凈并曬干后帶到幼兒園……等等一系列表現可以看出,他們漸漸養成了環保節約的好習慣。
4. 促進了幼兒身體素質的發展
我園通過廢舊物品的開發和制作,開發出大量的體育活動器械,豐富了戶外體育活動,幼兒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出勤率比以前顯著提高。如: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樁,擺成不同的線路,可進行平衡練習;把報紙折疊后豎放成“矮墻”,鍛煉了幼兒的基本技能,增強體質,還教會了幼兒善于發現,勇于實踐。
5. 有助于家園共育,共促幼兒發展
我園在廢舊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中,也注意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發揮家長的能動作用。我們經常與幼兒家長聯系,讓家長了解本課題的情況和要求,以取得家長們的配合和支持。通過家園互動,既讓家長了解了游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又讓家長了解了游戲材料對于幼兒游戲的重要性。通過家園合作,不僅為幼兒提供了充足適宜的游戲材料,而且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為豐富和生動。在家長與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中,也使幼兒體驗到親子游戲的樂趣,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廢舊創美活動的實施與開展,使幼兒從各方面都有了進步,促進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展示了幼兒自身的魅力與才能。讓我們的活動真正成為幼兒成長的搖籃,讓我們的下一代天天生活在愉快的環境中,天天充滿快樂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正波.教師如何挖掘廢舊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廢舊材料利用的優勢視角[J].當代學前教育,2010(04).
[2]楊方.龜兔賽跑——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創意小設計[J].山東教育,2009(36).
[3]唐衛志.論手工制作對兒童創造力開發的獨特性[J].寧波大學學報,2001(01).
[4]王雨楠.探究當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新變化、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