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發展困境的實證研究

2016-01-30 16:57:45呂學靜康蕊??
人口與經濟 2016年1期
關鍵詞:農村

呂學靜++康蕊??

摘要:選取京、冀兩地農村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作為被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形式,發現農村老年人對目前養老狀況的滿意度不高。農村老年人迫切需要社區養老設施與服務的供給,但農村社區養老已陷入發展困境。運用Stata120軟件進行分析,發現社區養老設施、社區養老服務的利用率受被調查對象所在地區、月人均支出、對社區生活的評價等因素影響較大。本文得出農村社區養老發展需要政府發揮政策指導作用、提高老年人收入、提升農村社區養老的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等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農村;社區養老設施;社區養老服務;生活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D63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49(2016)01-0108-09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1012

一、引言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498%,遠遠高于城鎮的1168%,北京市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達379087人,占農村總人口數的1376%,河北省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達5610757人,占農村總人口數的1393%,根據國際標準,兩地區均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新型農村養老保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承擔起農村老年人的經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重要功能。京冀兩地區地理位置相近,但在經濟、政策、社會觀念發展方面差距較大,而農村社區養老同樣呈現出不同特點。2008年北京市民政局聯合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機構的意見》規定:截至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但并無專門針對農村養老的具體規劃。河北省委于2011年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體現城鄉不同特點的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養老服務體系。一些地區號召推進鄉鎮社區為老服務站建設,推進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社區養老與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相比,能夠提供更加專業化與規?;酿B老服務,符合老年人的情感需要,讓老年人感到溫暖和親切,同時降低養老成本與家庭經濟支出負擔,更加符合未來農村養老發展趨勢,但京冀兩地的農村社區養老發展卻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國內關于農村社區養老發展的研究原本不多,多集中在理論研究方面,一些學者也曾對目前農村社區養老困境的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如李學斌指出社區養老受到體制因素、資金因素、管理因素、組織機制因素的制約,因而所提供的養老服務內容與老年人的需求脫節[1];王計軍在總結我國目前農村養老模式時提到:幸福院等社區養老模式發展緩慢,由于較多地依賴于村集體收入的多寡,政府撥款、社會捐贈等渠道形成的基金在初建階段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應付如此龐大的農村老年人群的養老需求[2];方云認為社區養老受社會保障政策基礎影響較大,且應倡導和鼓勵社會化力量參與其中,以村委會為載體,老年人主體之間實現互助,與其他養老模式實現無縫對接;孫健夫、姚文朱撰文指出城郊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存在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是因為缺少必要的思想準備及政策支持,政府應負擔起建立良好的法律環境、提供財政支持的責任,社會各方應整合資源,提供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陳友華等人在論述社區養老的發展過程時表示,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動力機制僅僅建立在管理者的重視程度之上,因而穩定性較差,服務內容過于單一,與其他養老形式不能有效銜接,因此統一的規劃與設計是社區養老發展的關鍵。綜上所述,先行研究中運用數據進行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見,有關某地區的實證分析往往被忽略?,F有研究往往集中在泛泛的養老需求上,并沒有對此加以細分。本文將以京冀兩地60歲及以上老年人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的形式,獲得第一手數據與資料,并運用Stata120軟件的分析結果,對7項社區養老設施、26項社區養老服務的利用率與被調查對象的個體特征之間的關系進行展示。

二、研究設計

1數據來源與樣本信息

此次分析的數據來源是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就中國農村社區養老所做的調查。此調查涵蓋北京、河北、甘肅、浙江四個省份,針對60歲及以上農村老年人。筆者跟隨研究科進行實地調研時發現: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面臨同樣的問題,例如老年人無力支付部分社區養老服務費用,傳統意識觀念影響較深,康復醫療技術水平方面有待提升,等等。差異之處體現在:雖然地理位置毗鄰,北京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優于河北,但河北省卻在社區養老設施、服務供給方面有所突破,一些縣在政府政策指導下,于2008年開展“農村互助幸福院”的試點,改造廢棄廠房、學校,由集體出資,免費提供住宿,而日常就餐、醫療費用需個人承擔,老年人之間實現互助管理,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老年人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的問題,不僅得到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好評,還贏得民政部領導的稱贊,并在全國倡導開展。而北京市農村社區發揮的養老功能卻微乎其微,養老設施、養老服務的設置率與利用率遠不及河北省。因此,將京冀兩地作為此次研究重點,發現導致兩地農村社區養老陷入發展困境共同原因的同時,比較兩地發展模式的不同,得出有益經驗以促進社區養老在北京市農村的發展。本文選取北京、河北兩地的5個社區,社區1為北京市懷柔區某村,由于交通閉塞,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村民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較多,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平均水平;社區2為北京市朝陽區某村,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地理位置,村民依靠房租收入,生活較為富裕,生活習慣向城市化靠攏,老齡化程度屬于中等水平;社區3為北京市大興區某村,近些年在村干部的帶動下,村民生活水平提升較快,但仍有空巢化的現象,村委組織了多種社區養老形式,以上三個社區基本能夠涵蓋北京市農村發展的不同水平;社區4、社區5分別為河北省石家莊市某村、河北省邯鄲市某村,年人均可支配收為10000元左右,在河北省居于中等水平,老齡化與空巢化水平也能夠代表全省現狀,但邯鄲市作為最早提出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的地區,社區養老推進較快,而石家莊市的農村相比較為落后,因此選取以上兩個農村社區具有代表意義。調查共收回400份問卷,剔除部分關鍵變量缺失的問卷后,有效問卷為374份,其抽樣設計與問卷質量保證了較好的代表性。

2.變量設定

在自變量中,年齡的區間為60-96歲,并求均值;根據2014年北京市和河北省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將北京市被調查對象中月平均支出小于660元的數據剔除,將河北省被調查對象中月平均支出小于204元的數據剔除,得到月平均支出的區間為205-6000元,并求均值;將生活自理能力(ADL)中的走路、吃飯、穿衣服、洗澡、排泄和一般家務分別分為“能夠獨立完成”、“可以獨立完成但要多花些時間”、“在他人協助下才能完成”和“完全不能自理”4個級別并由低到高賦值,以求均值;對“社區中有老朋友可以交流”、“社區比養老院的空間更開放”等一些社區生活的評價設置很同意、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和很不同意5個級別并由低到高賦值,以求均值;對性別、地區進行分組,分別將男性、社區、作為參照項;將“初中或同等學力”、“高中或同等學力”、“大?!焙喜椤俺踔屑耙陨蠈W力”,因此學歷分組為:沒上過學、小學或同等學歷=1,初中及以上學歷=2。

在因變量中,社區養老設施包括衛生室、養老院、老年餐桌、老年活動站、日護中心/托老所、互助幸福院、老年大學,共7項,社區養老服務分為入戶服務、康復照料、社區活動3大項,聊天解悶、打掃洗衣、做飯做菜、送飯送菜、送醫送藥、理發洗澡、代理購物、房屋門窗修理、日常巡視、介紹保姆、家庭病房、急救服務、陪同就醫、住院陪床、康復期間護理、書畫、讀書讀報、工藝品制作、茶話會、戶外活動、心理疏導、健康講座與咨詢、“一幫一”結對子、緊急情況援助、助聽復明鑲牙、計算機網絡學習、法律咨詢援助26小項,分別將利用率設定為:沒有利用過=1,偶爾利用=2,經常利用=3。

3.研究假設

本文從農村老年人的個人基本情況、農村地區間差異入手,考察農村社區養老發展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以下假設。

(1)假設農村社區養老設施與養老服務的利用率與老年人的性別、年齡、生活自理能力三個自然生理特征相關,假設女性比男性的利用率高,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自理能力的減弱,利用率呈升高的趨勢。

(2)假設農村社區養老設施與養老服務的利用率與老年人所在地區、文化程度、全家月平均支出、對社區生活的評價四個社會特征及主觀認知相關。不同地區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因而利用率必然呈現出不同的水平特征,但究竟哪些地區的利用率更高,有待求證;假設文化程度越高、全家月平均支出越高,利用率也就會相應提升;對社區生活的評價越高,對社區養老越能夠接受,因而利用率越高。

4.研究方法

首先對目前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發展困境的現狀作描述性分析,主要運用農村老年人對養老生活滿意度,社區養老設施、服務的利用率,老年人對社區養老設施及服務的需要程度的數據進行展示,其次運用Stata120軟件,對假設模型中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發展困境的影響因素作回歸分析,得到每項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關系的顯著性水平,并對影響因素逐一說明。

三、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發展困境的描述性分析

總體來看,在被調查的5個農村社區中,老年人對他們的生活質量、健康或生活其他方面的滿意度并不高,分析外在因素發現,目前95%以上的調查對象選擇的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機構養老,但是其局限性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農村老年人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康復的需要,居家養老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且提供的養老服務有限,醫療、護理服務的標準較低,而機構養老卻無法滿足老年人“故土難離”的心理訴求,對經濟條件的要求較高,對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是一種考驗。因此,迫切需要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以改善現狀。這是因為社區養老兼備居家、機構養老的優勢,同時有效規避其不足之處,既能夠提供全面、系統、專業的養老服務,又能進行集中養老以降低老年人家庭的支出;既能適應農村空巢化的社會趨勢,又能讓老年人一定程度上獲得“不離家”的心理感受。然而,社區養老設施、服務的設置率與利用率并不高,甚至一些設施并沒有配備。同時,農村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要程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不斷增強,這種供需矛盾正是農村社區養老發展的困境所在。

1.農村老年人對養老生活滿意度不高

調查問卷采用QOL量表的形式,就健康狀況、生活質量、生活樂趣、經濟需求、衛生保健與社會福利的滿意度進行提問。在被問到“您對自己健康狀況滿意嗎”時,37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一般”,296%表示并不滿意。60歲以后老年人進入多種老年病的高發期,在問卷中的15種疾病中,93%的被調查對象患有1種及以上疾病,僅有7%的被調查對象表示沒有患病,且多集中在65歲以下的低齡老年人,不排除隨著年齡增長而患病概率增加的可能。老年人面臨老年病的威脅,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差,新農合報銷制度存在缺陷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農村老年人身體狀況差強人意。61%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生活質量一般,72%認為生活質量很差,原因主要集中在錢不夠花、擔心未來養老問題、長期受病痛困擾等方面。28%的被調查對象表示生活無樂趣,僅有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生活有樂趣,其他人對此問題的回答是“一般”?,F代社會中家庭規模的縮小,城鎮化發展以農村空巢老人為代價,孤獨感上升、精神空虛是生活樂趣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被問到“您有足夠的錢來滿足您的需求嗎?”時,有377%的被調查對象回答是“不能滿足”,這是因為農村老年人并沒有城鎮職工高水平的退休金,他們的收入由政府發放的養老金和子女給予的生活費構成,在研究科走訪的北京市農村中,養老金為350元/人/月,而河北省僅為55元/人/月。老年人較其他年齡段群體而言,除日常衣食開支外,價格昂貴的醫療支出占較大比重,他們大多不希望給子女增加過多的經濟負擔,但子女啃老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經濟需求不能滿足也是情理之中。在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等服務方面,僅有23%的老年人表示滿意,資金限制與管理不當導致衛生保健設施缺失、社會福利項目少,已無法滿足當前老年人更高層面的需要。

2.社區養老設施的設置率、利用率不高

在7項社區養老設施中,衛生室的配備率最高,為628%,但僅有369%的被調查對象利用過。老人們紛紛表示衛生室的條件簡陋,無專人坐班,只能取一些常用藥,應付簡單的“頭疼感冒”這類“小病”。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特殊,日常檢查及常患病癥的治愈并不能在衛生室得到解決。居家養

老占主導地位,導致養老院的設置率僅為37%,

而840%和979%的被調查對象分別表示村內并沒有

設置老年餐桌和日間照料中心,更不要談如何利用。雖然老年活動站的設置率是561%,但只有142%的老年人表示利用過,大多處于閑置的狀態,例如朝陽區某村的文化大院常年大門緊鎖,逐漸變成村委會的倉庫和停車場?;ブ腋T旱脑O置率為111%,多集中在社區5(河北省邯鄲市某村),但值得欣喜的是利用率高達843%。老年大學的設置率最低,接近于0。詳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京冀兩地農村養老設施的設置率浮動較大,區間為05%至628%,設置率較高的衛生室、老年活動站均未得到充分利用,多與養老設施的服務質量、政府重視程度有關;而老年餐桌、日間照料中心這些能夠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的,社區養老中最基本的設施設置率低,可見整個農村社區養老體系的不完善。老年大學這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同樣在農村未得到重視。

3農村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利用率與需要程度不匹配

在26項社區養老服務中,涉及日常生活、康復、護理的基本服務其利用率均小于10%,精神層面的茶話會、健康講座更無從談起,唯有戶外互動的利用率超過20%(詳見表2),集中在社區2(北京市朝陽區某村),訪談中被調查對象對利用率低的原因解釋可總結為以下三點:第一,從根源上來說,社區養老服務的提供少之又少,代理購物、日常巡視這類項目,部分老年人表示“聽都沒聽過”。第二,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老年人放棄了享受社區養老服務的權利。在入戶調研中,一位大爺表示并不知道村委會可提供“介紹保姆”的服務,自己家的保姆是子女在縣城請來的。第三,一些服務雖然在村中設立,但卻未得到村委會的重視,北京市大興區某村老年活動站中所設的心理活動室已建成1年多,而大多數老年人表示很少開放,且并無專業醫護人員提供“心理疏導”這項服務。

表2僅對京冀兩地農村中部分社區養老服務的利用率與需要程度作出展示。在入戶服務、康復照料中的多數項目中,80%以上的被調查對象認知為“非常需要”,多發生在身體一般或較差、患有多種疾病、子女不同住、生活自理需要在他人協助下完成的幾類人群中。一些老年人表示入戶服務這些生活照料由老伴、子女完成,或由親戚接濟,雖然體現了一直以來“家”文化的傳承,但始終不希望為家人增加過多負擔,而且無專業康復與護理的硬件設施和醫護人員,只能達到照料的目的,而距離康復的標準很遠。而對于社區活動中的書畫、讀書讀報,79%的被調查對象認知為“不太需要”,與前兩項差距較大。符合在生理與精神需要均未得到滿足的前提下,一般傾向于優先滿足生理需要這一需要層次理論。

四、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發展困境的影響因素分析

1建立模型

假設社區養老設施(衛生室、養老院、老年餐桌、老年活動站、日護中心/托老所、互助幸福院、老年大學)利用率(y1)和社區養老服務(入戶服務、康復照料、社區活動)利用率(y2)主要與社區人群的地區(x1)、性別(x2)、年齡(x3)、文化程度(x4)、全家月平均支出(x5)、生活自理能力(x6)和

對社區生活的評價(x7)有關?;谝陨嫌^點,我們建立以下兩個方程模型:

y1=α1+β1_1*x1+β1_2*x2+β1_3*x3+…+β1_7*x7(1)

y2=α2+β2_1*x1+β2_2*x2+β2_3*x3+…+β2_7*x7(2)

2.主要解釋變量

年齡、全家月平均支出、生活自理能力和對社區生活的評價屬于連續型變量,用均值和標準差表示,如表3所示。性別、社區、文化程度為分類變量,用頻數和頻率表示,如表4所示。

3回歸結果分析

為體現假設模型中每項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關系的顯著性水平,分別對影響社區養老設施利用率的因素、影響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的因素作多元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詳見表5、表6。

(1)影響社區養老設施利用率的因素分析。從方程擬合優度的檢驗結果來看,調整的R2值為05276,說明本文的解釋變量可以解釋被解釋變量方差變異的5276%。從F檢驗的結果來看,F統計量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該模型的線性關系比較顯著,該模型是有效的,使實證研究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性。

從多元回歸結果來看,相比于社區5來說,社區1、2、4的社區養老設施利用率更少。分析結果中的社區5實為河北省邯鄲市某村,該村社區養老設施與社區養老服務的利用率遠高于其他村,是因為該村較早地引入“農村互助幸福院”模式。農村互助幸福院已成為社區養老設施的集合體,包涵了老年餐桌、老年活動站、日間照料中心、衛生室、心理咨詢室等社區養老設施,具有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和精神慰藉的功能。農村互助幸福院在河北省的建設粗具規模,不得不承認,在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康復醫療技術水平方面仍有待提升。因此,在這些社區養老設施中,利用率也有一定

差別,老年餐桌、老年活動站的利用率更高,日間照料中心、衛生室、心理咨詢室的利用率較低。

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養老設施利用度要高。女性較男性而言,更容易接受這種聚會形式、熱鬧的氛圍。在懷柔區某村調研時發現:上午有7位女性老年人來到老年活動站,而男性僅為3人,下午女性老年人為11人,而男性僅為1人。本村的男性老年人比女性少32人,他們當中的行動方便者大多也只會選擇在家休息或上山打柴等活動以打發時間,而非老年活動站。這一情況并非偶然,筆者在大興區某村的老年餐桌負責人處了解到:老年餐桌的服務對象是13位女性老年人和2位男性老年人,其余老年人多選擇在自己家或子女家就餐。先行研究中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為女性老年人較男性而言,喪偶率更高且尋找老伴者少,文化水平低導致精神生活簡單,更容易感動孤獨、寂寞。

全家月平均支出與社區養老設施利用率呈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支出越大,利用社區養老設施程度越高。農村老年人本身收入低,與日益上漲的日常開銷和高昂的就醫費用相比,政府每月提供的350元(京)或55元(冀)養老金顯得微乎其微,大部分支出則需要發揮家庭互助的功能,由子女或其他親屬接濟。大興區某村的老年餐桌即使有村內補貼,也都是村內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參與。在訪談中,一些老人表示平時所需糧食、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生產,無需購買,也就不愿每月支付300元到老年餐桌;還有一些老年人表示自己吃什么無所謂,寧愿把這些錢攢起來,以備今后看病就醫,或留給子女。

可見,社區養老設施利用率與年齡、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對社區生活的評價等因素并無較大關系,更多的受到地區、性別和全家月平均支出等因素的影響。

(2)影響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的因素分析。從方程擬合優度的檢驗結果來看,調整的R2值為05679,說明本文的解釋變量可以解釋被解釋變量方差變異的5679%。從F檢驗的結果來看,F統計量在001水平上顯著,表明該模型的線性關系比較顯著,該模型是有效的,使實證研究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性。

從多元回歸結果來看,相比于社區5來說,社區1、2、3、4的人群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更少。農村互助幸福院、社區為老服務站是各項社區養老服務的載體,可提供做飯做菜、送醫送藥、理發洗澡、日常巡視、介紹保姆、陪同就醫、住院陪床、康復期間護理、書畫、讀書讀報、戶外活動、心理疏導、緊急情況援助等多項服務,通過這些服務,可及時地解決老年人生活上的各類現實問題,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在提高晚年生活質量的同時減輕子女負擔。

文化程度越高,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也越高。一般認為,文化程度會影響人的意識觀念,文化程度高的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而文化程度低的人往往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這一規律在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問題上同樣適用,被調查對象多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文化程度多為小學、初中,個別為高中,大學以上學歷幾乎可忽略不計。文化程度越高,選擇社會養老的可能性越大,反之選擇家庭養老的可能性大?!梆B兒防老”是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的傳統觀念,尤其在農村更是根深蒂固,這種觀念認為在家養老是理所當然也是唯一的養老方式,但隨著新興養老方式——社區養老的出現,文化程度高的農村老年人逐漸體驗到養老服務,想法也隨之改變。

全家月平均支出與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在5%水平上呈正相關關系,說明支出越大,利用社區養老服務程度越高。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低層次需要滿足后,高層次需要才會出現。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要是最強烈的,其他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農村老年人本身經濟條件有限,除去衣食住行和醫療費用這些生理需要后,僅有的一點收入所剩無幾,這種情況下,他們無法滿足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要。以河北省邯鄲市為例,一對不能務農的老年夫婦,買菜、糧食的開銷為600元/月,人情往來為300元/月,看病、就醫的費用為400元/月,基本不買衣服,每月共支出1300元,三個兒子每人每月接濟300元,余下的400元則從老人的積蓄中扣除,所以他們并沒有過多的錢支付社區養老服務,盡管表示“非常需要”,也不得不放棄。還有一些低齡老人需要負擔自己父母的生活費用,他們享受社區養老服務的可能性更低。

對社區生活的評價與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在5%水平上呈負相關關系,說明對社區生活評價越不滿意,利用社區養老服務程度越低。農村社區處于初建階段,大的框架設計已完成,但細節之處仍有待完善。一些地區農村的老年餐桌并無專業廚師,甚至沒有健康證,只是一些簡單飯菜,并非針對老年人消化特征、營養需求而制定;在康復期間護理服務中,并沒有專業的護工,而是類似于保姆性質的照顧行動不便者的日常起居。因此,盡管京冀兩地在農村社區養老事業中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也能夠看到一些成效,但只有社區養老設施和服務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使本村老年人受益。

可見,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與性別、年齡、生活自理能力等個人生理特征因素并無較大關系,而更多的受到地區、文化程度、全家月平均支出、對社區生活評價等個人意識與經濟、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五、結論與思考

綜上所述,京冀兩地農村的社區養老發展正處于供小于求的困境之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難以得到高質量的保證。通過訪談資料究其原因,第一,農村老齡化和空巢化的加劇,老年人對社區養老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需要;第二,政府自上而下推動的缺失,導致社區養老建設在農村進展緩慢,并沒有提供普適性而又多元化,符合農村老年人生活習慣與消費水平的產品及服務。

總結前面分析結果,無論是社區養老設施還是社區養老服務,都受地區因素、全家月平均支出的影響較深,除此之外,社區養老設施利用率受到性別因素的影響,社區養老服務利用率還受到文化程度、對社區生活評價的影響。基于此,可以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北京市可仿效河北省,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建立農村互助幸福院等農村社區養老載體,既符合農村老年人不愿遠離家鄉的心理訴求,又可以解決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的問題。第二,農村老年人支出同樣成為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金原本不多,甚至連基本生活需要都不能滿足,更不能享受社區養老服務。農村社區養老初建時期,由政府提供一次性建設投資,但服務的購買終究還是需要個人支付一部分。這說明提升農村老年人的收入才能使社區養老服務成為可能。第三,加強宣傳是轉變農村老年人傳統觀念的途徑之一,社區工作人員可經常與村內老年人及其家人溝通思想,或通過老年人之間口口相傳,使社區養老的覆蓋面不斷擴大。第四,提升農村社區養老的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是改善農村老年人對社區生活評價的根本辦法。這樣一來,政府、個人、社區三方合力,才能使京冀兩地農村社區養老擺脫發展困境,改善供需失衡的狀況,為農村老年人享受優質的老年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李學斌.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研究綜述[J].寧夏社會科學,2008(1):42-46.

[2]王計軍.我國農村養老模式的發展與創新[J].人民論壇,2014(4):232-234.

[3]方云.中國農村老年人養老模式探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4):881-883.

[4]孫健夫,姚文朱.我國現階段城郊地區養老服務問題研究[J].經濟管理,2013(10):174-180.

[5]陳友華,吳凱.社區養老服務的規劃與設計——以南京市為例[J].人口學刊,2008(1):42-48.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武玉,方志]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在线一级毛片| 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3p|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国产91视频观看|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性网站在线观看| a天堂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91国内在线观看|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青草视频| jizz国产在线|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91麻豆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色婷婷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av在线无码浏览|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日本www|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性欧美精品xxxx|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